因此,在現實生活中的妾室生活遠比電視劇中所描繪的更為殘酷和真實。

所以朋友們,以後跟人聊起婚姻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張嘴就問:“你娶媳婦花了多少彩禮了?”這是對別人家主母的極大不尊重!正確的問法應該是:“你娶媳婦的聘禮給了多少啊?”

誠然,古代的男權社會中存在著大量貶低女性身份地位的陳規舊矩,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其中確實有一些意外的好處,畢竟它們是經過數千年的實踐才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比如說,嚴格的等級階層觀念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多數奴大欺主的現象發生。再拿婚姻制度來說吧,一個女人,到了夫家那邊就要做到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切以夫家為主;而回到孃家呢,則成了潑出去的水。

這裡有個故事:老爺子和女婿打官司,說牛被女婿偷走了。女婿說那是自已的牛,縣令問他們怎麼證明,兩人都說女兒(媳婦)可以證明。然後叫來老爺子的女兒,女兒並沒有說牛是誰的,只是跟縣令說了一句,我穿衣見父,脫衣見夫。後來縣令就把牛判歸女婿所有。

讓我們把這個情景放到現代社會來分析一下。假如同樣是一對小夫妻吵架了,只是普通的拌嘴,並沒有誰對誰錯。這時女方氣呼呼地跑回了孃家。那麼現在有些的父母會怎麼做呢?他們通常會說:“女兒啊,沒事的,要是在那邊過得不開心就回來,這兒永遠都是你的家。家裡永遠是你最後的港灣。”然後轉頭就會打電話教訓女婿:“你怎麼能這樣對我女兒呢?她在我們家可是從來沒受過這樣的委屈!趕緊過來道歉,不然這事沒完!”

(在這樣的家庭裡面,孩子永遠都是長不大的,遇到事情也不想著靠自已去解決,總是動不動就去找父母幫忙,就像我一樣,一有問題就會去詢問爺爺。)

可如果是放在古代,女方的父母可能就不會這麼做了。他們也許會認為這是夫妻間的正常矛盾,需要雙方自已去解決。甚至還可能會勸女方回去好好過日子,要以丈夫為重。因為那個時候的人們普遍認為,一旦女子出嫁,她就不再僅僅屬於孃家,而是成為了婆家的一份子。

很多父母都會說這樣一句話:“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才剛剛嫁人沒多久,不好好地去相夫教子,卻整天弄些亂七八糟沒有用的東西。要是以後和丈夫吵架了,就別再回孃家了,我們可丟不起這個人。”這種觀念雖然有些陳舊,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婚姻的穩定。

甚至還有一些更厲害的父母,根本不會去問清楚事情的緣由,直接說道:“他媽的,竟然敢欺負我閨女,不用怕,咱們陪著他們鬧,出了事我們給你撐腰,我就不信還鬥不過他們了。”

然而,也有一些比較理智的父母會這樣說:“孩子啊,你究竟是因為什麼事情每天都這麼吵鬧呢?這天下的烏鴉都是一般黑的,又有多少人能完全符合你的心意呢?當初這個人也是你自已選擇的呀。如今你已經出嫁了,回到孃家就算是客人了。做了十年的姑娘,都不如做一年的媳婦學到的多。你現在要學會如何操持好一個家庭,不要總是去想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要好好地把日子過好才行。”

以上情況,大家覺得哪對夫妻更容易離婚呢?當然這也只是片面的分析,畢竟現實中的家庭矛盾太多了,如果要做一個全面且全方位的細緻分析,估計都能寫出幾十本書來了。幾千年來,連傳統都沒能徹底、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那我三言兩語肯定也是說不清楚的。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上面講到的這些內容,僅僅只是對古今習俗的一個對比和分析而已,並沒有針對任何目的或者群體的意思哦。只能說時代不同了,觀念也就不一樣了吧。

道家的婚書,誓言更厲害,更加刻骨銘心,直接動不動就身死道消:一紙婚書,上表天庭,下鳴地府,當上奏九霄,諸天祖師見證。若負佳人,便是欺天,欺天之罪,身死道消!若佳人負卿,那便是有違天意,三界除名,永無輪迴!

不管在哪一個教派當中,婚姻結合都是一件非常慎重的大事兒。每一對夫妻,可以說是經過上天精挑細選之後的寵兒。所以啊,朋友們,一定要珍惜身邊的人,好好對待自已的婚姻,同時也要善待自已,善待睡在枕邊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