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正值荒年,又恰逢新中國經歷了好幾個動盪不安的特殊時期。在這樣艱難困苦的環境下,老會計養育著七個子女。然而不幸的是,大女兒阿芳剛剛出生便夭折離去;二女兒阿英則接替了大姐的位置,成為了後來大家口中的大姑;接下來是老三學仁、老四學義、老五學禮以及老六學智,他們都是男孩。由於老三學仁佔據著嫡長子的身份,所以後面的大伯自然非他莫屬,而老四學義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二伯。至於老五學禮,則是我們故事主人公的父親,也就是大家所稱呼的三叔。老六學智在四個月大的時候不幸夭折。家中最小的孩子是老七學信,是個女孩。

而老會計的媳婦,在生下老七後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她的生命定格在了 32 歲這個美好的年紀,而此時的老會計也只有 35 歲而已。

面對著一屋子嗷嗷待哺的孩子們,老會計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艱難與困苦。然而,幸運的是他還有一份公差,可以維持家庭的基本生計,相比於其他普通家庭來說要好得多。儘管如此,老會計仍然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他需要獨自承擔起養育這些孩子的重擔。

每一個孩子都是他心中的寶貝,但同時也是他生活中的沉重負擔。在這個艱難的時刻,老會計不得不堅強起來,用自已的努力和智慧去應對生活的挑戰。他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而奮鬥著。雖然日子過得並不容易,但他始終堅信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有一天能夠看到希望的曙光。

處理完媳婦的後事之後,老會計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便是孩子們的生計。鄰居們紛紛勸說老會計再找一個婆娘,畢竟以他的條件來說,肯定會有很多願意嫁給他的人。而且家中確實需要一個持家的女人來操持家務。

沒過多久,便有一些慕名而來的媒婆主動上門,想要給老會計說親。然而,老會計卻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想起自已從小就在繼母的手下艱難成長,經歷過無數的艱辛與困苦。他實在不希望自已的孩子也要承受同樣的痛苦。

於是,他改變了主意,心想:大女兒已經到了適婚的年紀,而大兒子也即將成年,三年孝期一滿,便可以成親了。至於自已,還是算了吧!不如給大閨女和大兒子說一門親事更為妥當。這樣一來,長女可以像母親一樣照顧家庭,長子則能承擔起父親的責任。只要讓這兩個年長的孩子早日成家立業,那麼其他年幼的孩子也就有了依靠和幫助。

說幹就幹!於是乎,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便開始著手為大女兒尋覓如意郎君。幾經輾轉,終於覓得一良人——明良,是個木匠。此人技藝精湛、勤勞善良,實乃佳配也。至於大兒媳婦,那更是有著特別的緣分。原來,她正是自家堂舅的大孫女,這可真是親上加親啊!如此一來,兩家關係愈發緊密,可謂是皆大歡喜。這般安排,不僅讓彼此知根知底,免去許多麻煩;又使得雙方門第相當,誰也不佔便宜,真正實現了門當戶對之美。

隨著時間的推移,好景並不長,沒過多久,大兒子家就開始開枝散葉了。由於人口的增加,原來的住所已經無法容納這個新壯大的家庭,他們不得不考慮另立門戶。

老會計心疼自已的大兒子和他的家人,不希望他們被家庭瑣事所困擾。於是,他毅然決定將祖宅留給大兒子一家暫時居住,而自已則帶著剩下的三個孩子,重新選址並建造了四間平房。

這四間平房雖然簡陋,但卻充滿了老會計對未來的期望和對孩子們的愛。在這裡,他們將繼續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共同面對人生中的挑戰與困難。

此時此刻,學義方才年滿十三週歲,而學禮不過剛剛十歲而已,至於最小的學信,則只有區區六歲之齡。

在春天離去秋天到來、花朵盛開又凋謝的時光裡,歲月安靜美好的流逝速度總是那麼地快。轉眼間,學義已經到了可以談論婚姻和嫁娶的年紀了。老會計心裡正琢磨著要去找個靠譜的媒婆,給學義尋覓一個好媳婦呢!然而有趣的是,學義這個小傢伙從小就活潑調皮,他早就趁著在姐姐家玩耍的機會,私下與別人定下了婚約。幸運的是,對方家庭對此並沒有表示反對,於是雙方一拍即合,事情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下來了。

學義結婚之後,本以為生活會越來越好,但讓他沒想到的是,二嫂竟然不是一個好相與的人。新婚才沒過多久,她就開始對家裡的其他人發難。最後,甚至將除了學義之外的其他三人趕出了家門。

這三個被趕出來的人正是學義的父親、三弟和小妹。他們沒有辦法,只能默默地離開了家,一路走到了山腳。在那裡,他們找了個地方躲起來,抱在一起好一陣痛哭。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二嫂會這樣對待他們。他們感到無助和絕望,不知道今後該如何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