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檸總是古怪的,似乎不善交際,但又落落大方。

怎麼說?大概在學生時代在班裡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平時在班級裡存在感很低,不會去摻和班裡面的任何一個小團體。

小團體裡有兄弟義氣,有愛恨情仇,似乎就是青春小說裡所描寫的那樣。意氣風發,蕩氣迴腸。是多數人嚮往的青春。

但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是緘默的,就像摻了糖的藥。偶爾的歡愉便可蓋過那慢慢滲透的苦。

李清檸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大部分”,她的身體就像一架被勉強拼湊起來的機器。老化,殘破,稍有不慎就支離破碎。

她的座位總是在教室角落而又時常無人光顧。

她的身體在高中三年裡又會時常“恢復巔峰”,又或許說是像個正常的高中生。往往這時她的名字又會以預料不到的方式進入大家的眼球。

她形單影隻,但似乎並不寂寥。

在畢業的那年,李清檸問曾經高一相識的同學為何漸行漸遠。

“咱們為什麼後來疏遠了啊?”

“因為我感覺你並不需要我,也好像從來都不需要別人陪你。”那個同學定定地看著李清檸。

但李清檸並沒有這麼覺得,甚至覺得這句話有些奇怪。

“什麼?”李清檸疑惑地望向那個同學,希望得到一些事實證據。

“在課間活動的時候你總是會下意識地自已走。每次都是我主動邀你,才會一起。甚至於邀請後你還會脫離。”

“嗯?我沒有這麼覺得啊?大抵也不是有意的吧。”李清檸略有愧疚地說。

“對,我剛開始以為你是不喜歡我。後來發現這好像僅僅是你的性格。”

“你的眼神太平靜了,情緒也好像不會因為什麼跌宕。做你的朋友真的太難受了。”

餘暉灑在那個同學的側臉,絨毛在光裡搖曳,她的睫毛輕顫,顯得尤為可愛。

怎麼會平靜呢?李清檸無數次地剋制自已的批判和探索。

“老師,氣壓帶風帶的輻射範圍在歷史上是不是移動過呢?”

結果換來一大堆現有知識傳授和嚴辭批評。

“畢竟撒哈拉沙漠史前如此溼潤。”

“或許黃赤交角也變化過?”

李清檸望著全校最德高望重的老師。

“這個並不知道,你也沒必要去了解。”

一盆冷水澆到李清檸頭上,失望,但是意料之中。

老師的形象早在一次次的打磨中消失。他們不過是生的比我們早,又恰巧選擇做了老師罷了。

中小學的老師圖的就是安穩不是嗎?難不成還祈求他們永遠與時俱進,探索新知嗎?

在李清檸眼裡,老師的職業光環被卸下,只是一個個忙碌的普通人。

當然也不乏良師,他們謙遜,進步,博學。

在一次次的疾病纏身中,學業低谷。父母都不再相信。但總有幾個身影結伴而行,一次次去鼓勵李清檸。

“老師相信你,不管過程多狼狽,結果一定是好的。”

“如果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成就。”

回想起過去壓抑的渴求和被傾注的愛,李清檸覺得是時候了,是時候去復甦,去探索,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