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91年,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內亂,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華夏曆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

【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公元316年,西晉滅亡】

【公元318年,琅琊王司馬睿稱帝,東晉開始】

【自公元316年始道公元439年,北方匈奴率先造反,其他北方和西域各族也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大肆屠戮漢民】

【漢人甚至被稱為兩腳羊】

【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天幕中,場面之血腥殘忍,即使是身經百戰的軍人們都不寒而慄。

司馬家要滅!

北方胡人更要滅!

曹洪狠踢了司馬懿幾腳,怒罵道:“有賊心盜取天下,又沒能耐守江山,要你何用!”

曹賊怒極反笑:“我都不用考慮滅你幾族了,直接全滅吧。”

【公元420年,東晉滅亡,進入南北朝時期】

【公元581年,楊堅代後周稱帝,國號為隋,史稱隨文帝】

楊堅鬆了口氣,他的諡號為文,那真是太好了。

【公元604年,隋煬帝楊廣繼位】

獨孤伽羅捂著嘴,難以置信地望著天幕。

廣兒?!隋煬帝?!

諡號——煬???

【楊廣在位期間,驕奢淫逸,窮兵黷武,奢侈無度,殘暴無比,導致農民起義爆發】

【公元618年,楊廣巡幸江都被宇文化及所弒】

【隋朝滅亡】

獨孤伽羅終是承受不住,一口氣沒提上來,雙眼一翻暈厥過去。

“伽羅!”楊堅忙將妻子抱起,對著滿朝文武道:“都站那兒別動,等朕回來!”

“把晉王押入天牢,沒朕口諭,誰都不能去看他!”

說完,他抱起獨孤伽羅快步離去。

【公元618年,李淵代隋稱帝,國號為唐,是為唐高宗】

隋文帝的朝臣們一陣譁然!

李淵?就是那個唐國公?

文獻皇后的外甥?!

此時的李淵在眾人或打量,或好奇的目光中,如芒在背。

就連太子楊勇也一改親和態度,冷淡地看他。

李淵抖著手摸摸自已的頭,也不知道今天這顆頭還能不能保住。

留在譙州的竇氏帶著兩個兒子一起觀看天幕,美目憂心忡忡。

即便未來晉王殘暴無德,可如今還是楊堅的天下,又怎能容得下淵哥!

李建成和李世民心中同樣著急。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於玄武門射殺兄長李建成】

【同年李淵退位,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

李世民和李建成?

那不就唐國公家兩個崽子?

兩人生的都是龍章鳳姿,天資自然,而且關係融洽,兄友弟恭。

李淵還時不時向同僚們嘚瑟兩個兒子多麼孝順,多麼親厚。

最後卻也會為了皇位會走到兄弟相殘的地步啊!

楊堅再次出來時,就看到天幕裡,穿著龍袍,威嚴十足的李世民,一時間百感交集。

帝王苛政,百姓反抗之事不在少數。

遠有陳勝、吳廣起義反秦,近有鮮于修禮、杜洛周反抗北魏。

所以他吸取教訓,立志要當一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

結果他的隋朝竟然如同秦一般二世而亡!

可與此同時,楊堅的心裡又泛起幾分慶幸。

還好是外甥的唐代了隋。

至少觀感上沒那麼難看吧?

楊堅偷瞄了一眼大受打擊,幾乎魂飛魄散的李淵,決定暫且不要刺激他。

否則他怕他當場吐血身亡。

譙州刺史府中,一片雞飛狗跳。

李建成舉著一根粗壯的木棍追著李世民打。

“臭小子你給我站住!”

“大哥你要理智啊!”

“李治?你讓我怎麼理智!”

“娘!娘!快救我!!!”

【李世民在位期間,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

【開創的貞觀之治成為治世的標杆和榜樣】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

【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

【後世尊李世民為千古一帝】

李建成跑不動了,喘著粗氣怒罵道:“臭,臭小子,看在,你是那什麼,千古一帝的份上,我不和,你計較!”

李世民從房樑上跳下來,戰戰兢兢地湊過去,小心翼翼地問:“大哥不恨我嗎?我殺了你,還砍了你的頭哎?”

“恨你?恨你有用嗎?”李建成一屁股坐到地上,指著天幕道,“皇位之爭本就血流成河,未來的我輸給你不過是技不如人!若是我勝了,你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李世民囧囧地想,大哥真的太理智了,這種時候不應該把他罵個狗血淋頭嗎?

不過他轉念一想,如今楊堅還在,他們家估計不可能像天幕那樣上位,所以他跟大哥今生估計再無奪位的矛盾,這不挺好?

大哥比他年長九歲,雖然偶爾嚴格了些,但如今仍是他可敬可親的好大哥啊。

正如大哥所言,若是輸的是他,大概也只會怨自已棋差一著,而做不到恨意滔天吧。

“大哥······”

想著想著,李世民便溼了眼眶,一把撲到李建成身上痛哭:“大哥!如果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我一定不再割你的頭!”

回應他的,是李建成充滿怒火和憤怒,用了十成十力道砸在他頭頂的鐵拳!

看著那邊“兄友弟恭”的場面,竇氏有些啼笑皆非。

經過他們這一鬧,她心中的愁雲有些許消散。

······

千古一帝呀,真是厲害的名頭。

楊堅酸溜溜地想,之前兩位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和漢武帝吧,世民這孩子能和他倆齊名,可見其文治武功定是上乘。

可李世民為什麼就不能姓楊呢?

楊世民也好聽呀!

李淵覺得他的心像是被人拋到天上,又被人丟進谷底,反正就是不在他的身上。

天可汗!千古一帝!那是多麼大的榮耀呀!

可是現在也是他的催命符!

他甚至破罐破摔地考慮清明節該收什麼禮了。

······

“天可汗!觀音婢你看,我以後能當天可汗!”

剛登基的李世民抱住長孫皇后,恨不得把人抱起來轉上幾圈!

“陛下!大臣們都在呢!”

長孫皇后紅著臉嬌嗔道。

眾大臣表示沒眼看,其實你們可以不用管我們的!

李世民輕咳一聲,“愛卿不必拘謹,可暢所欲言。”

長孫無忌與秦瓊等一眾舊部剎那間喜上眉梢,眉眼間滿是喜悅之色。

魏徵死死瞪著“貞觀之治”四個字,雙手攥緊又鬆開,一直挺直的脊背微微彎曲,彷彿卸下什麼重擔一般。

但很快,他又挺直腰桿,對著李世民直言不諱。

“天幕所言乃未來之事,若陛下如今沉迷於此等幻想,那麼原本預定的未來軌跡,恐怕也會因此而發生難以預料的偏移!”

魏徵無視一堆驚訝的眼神,堅毅道,“臣望陛下能專注當下,至少從不玩鷹喪志開始!”

李世民:“······”

行行行,誰都說不過你!

【公元640年,文成公主和親吐蕃,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國號為周】

天幕裡,身穿龍袍的女子站在高處,在她腳下,無數官員恭敬地匍匐在地。

所有帝王心中大駭!

周朝的皇帝竟是位女子?!

李世民算了算時間,這位女皇,奪的是他或者他兒子的權?!

無數女子心中一動。

女皇的龍袍流光溢彩,似龍鱗般熠熠生輝,竟是比最精美的綾羅綢緞更要勾人心魄!

原來,再精緻的首飾,再名貴的香粉,也抵不過頭戴冕冠的美!

在她們沒有意識到的角落,一把火正如夜空中幽暗的星光,靜靜蟄伏。

只等有一天破膛而出!

【武則天統治期間,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

【重視農業,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但為鞏固統治,她任用酷吏】

【導員評價她:是治國之才,有容人之量,有識人之智,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

【她的陵墓前立著一塊石碑,初碑上未刻一字】

【知我罪我,唯有春秋】

【她所開創的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是走向盛唐的重要節點】

帝王們看向武則天的眼神少了幾分詫異,多了幾份審視。

那是看同類的目光。

【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其子李顯繼位。】

【復國號為唐】

李世民嘆氣。

果然,這位女帝是承乾的媳婦之一(大誤)。

“承乾!你怎麼管媳婦的!”李世民氣不打一處來,“你竟然被一個女子給踢下皇位?!”

隨即他只覺腰部一痛,瞥到長孫皇后拉著一張臉,立馬又補充道:“你看看人家女帝,再看看你!一定是課業還不夠刻苦!從今天起,你的課業翻倍!”

李承乾一張臉又青又白,委屈地應下了。

(李治:謝謝大哥背的黑鍋)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

【公元713年,李隆基改開元,唐朝進入全盛時期】

【唐朝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

【出現諸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邊塞詩人高適等流芳千古的詩人】

【人口大幅度增長,人口達到八千萬】

【商業十分發達,對外貿易十分活躍】

【中亞的綠洲地帶受大唐支配,建立了南至羅伏州、北括玄闕州、西及安息州、東臨哥勿州的遼闊疆域】

【史稱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