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

李隆基放聲大笑。

今日,他原本是為了主持兒子李琩與楊玉環的婚禮而來,然而天空卻生出異象,為了確保安全,婚禮只得暫時中止。

新娘楊玉環與一眾女眷被安排回內室等候,而李隆基則率領著皇子大臣們,站在殿前,嚴陣以待。

就在這時,天空中突然放出奇異的畫面,從周秦漢等朝代的興衰更迭,一直說到太宗皇帝的赫赫戰功。

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奇異的天象所震撼,李隆基更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天空,他的心中湧起了一股強烈的預感——這天幕所展示的,不僅僅是歷史和過去,更是未來!

自從他榮登大寶以來,便一直致力于振興文教、廣招賢良、勵精圖治。

在他的治理下,大唐的昌盛與富饒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政治清明,百姓安居,國庫充裕。

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昭示著他的功績!

如今,這奇異的天象是否為褒獎他而來?

天幕上,繁華的街景漸漸褪去,一位盛裝女子緩緩從花叢中走出,她的面容精緻如畫,眉眼間流轉著一種說不出的風情,只一個回眸便能讓人如痴如醉。

觀看的天幕眾人無不被她的美貌深深吸引,齊齊倒吸一口涼氣。

雖然那女子年紀比如今大些,眉眼間也增添不少成熟風韻,但不少人一眼便認出,她正是壽王剛娶的王妃!

【公元740年,冊封楊玉環為貴妃】

“咦?貴妃?”

有幾位官員私下悄聲嘀咕。

就算壽王登基,那楊玉環作為壽王妃理應冊封皇后才對,為何是貴妃?

······

“我怎麼總覺得不對勁?”李世民喃喃自語道。

自天幕開始,出現在天幕上的女子無不是舉足輕重之輩,難道這位美貌女子也是呂武之人?

可莫明的第六感告訴他,事情不如他想的那樣簡單。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隨著女子輕移蓮步,遠處逐漸出現了一抹明黃色的身影。

似乎是看到了女子,有人步伐加快,逐漸向她靠近。

越過豔麗的花枝,穿過繁茂的枝丫,那人的臉自陰影處顯現出來。

眾人的目光全都凝聚在那張蒼老的臉龐上。

當今聖上?!!

只見那絕美女子依偎在帝王身旁,朱唇微啟,輕輕咬住了帝王手中那瑩白的果肉。

【弘農楊氏女玉環,初嫁李隆基第十八子李琩為妃,後被接入宮中,深受李隆基寵愛】

觀看天幕的眾人卻覺得自已的世界觀已經徹底崩塌!

原來,並不是新帝的貴妃,而是當今聖上的貴妃嗎?!!

皇上竟然在未來會做出如此荒謬的舉動,搶了自已的兒媳?!

誰人不知,如今的武惠妃深受皇帝寵愛,其禮節待遇,幾乎等同於皇后。

而作為武惠妃唯一的兒子,壽王李琩也備受皇帝器重,年紀輕輕便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如今更是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可謂前途無量。

即便是武惠妃出身於武攸止之家,壽王登上大寶的機會似乎也是最大的。

那壽王妃就相當於未來的太子妃呀!

皇上,您究竟在想些什麼?!

您的腦子有疫否?!

······

李隆基的腦子指定有什麼大病!

給兒子議親的時候難道沒有見過你的兒媳婦嗎?

實在喜歡的話你賜婚之前收了不行嗎?

為什麼要她當了你兒媳婦之後再搶回去?

給自已兒子戴綠帽很香嗎?

其他帝王表示想不通,實在想不通。

就連喜愛人妻的曹操也無法理解李隆基的騷操作。

李世民更是暴跳如雷,一會兒罵李隆基不知廉恥,禍亂綱常,一會兒罵開元官員不敢死諫,為虎作倀,反正就是把魏徵的活兒給搶了,嘴巴噼裡啪啦說個不停,幾乎把他們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

眾大臣:“······”

皇上,你別把自已給罵進去呀!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使社會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

【據統計,安史之亂期間,至少超過3600多萬人喪生】

【公元756年,李隆基帶貴妃姐妹、皇子皇孫、楊國忠等人出逃長安,長安陷落】

【逃至馬嵬坡時,將士譁變,楊國忠,楊貴妃被殺】

【公元762年,李隆基病逝於長安,廟號玄宗】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

李隆基看著天幕中那一幕幕析骸以爨,烽火連天的場景,久久不能言語。

許久,他才木然地環視四周,大臣們早就低下了頭,就連他的兒子李琩也低著頭,雙手收入衣袖中,看不出情緒。

李隆基喉間艱難地蠕動著,彷彿每一個字都如同巨石一般沉重,他努力地擠壓著聲音,終於艱難地吐出了幾個字,“朕,朕今日······”

只是嗓音沙啞艱澀,不似人言。

李隆基緩了緩,想再說些什麼,又不知如何開口。

說他沒有覬覦兒媳婦?還是說他會阻止安史之亂?

他也想不明白未來的自已在做些什麼。

李隆基囁嚅了一會,道:“婚禮,先暫停,諸事,稍後再議。”

······

李世民眉頭緊鎖,焦急地來回踱步一團烈火彷彿要將胸腔燒穿!

他的眼中閃爍著無盡殺意,恨不能立刻衝破這天幕,親手掐死那個讓他失望透頂的李隆基!

“開元盛世是你,安史之亂也是你!”

“李隆基,你到底在幹什麼?!你的聰明才智都去了哪裡?為何會讓大唐陷入如此境地?!”

“別讓我知道你爹是誰,否則我讓你生不出來!”

【公元787年,唐蕃關係惡化,戰事再起】

【公元835年,唐後期宦官專權達到頂峰,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公元874年,大唐陷入軍閥混戰時期】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五代十國開始】

唐朝的皇帝皆泫然淚下。

為何世上就沒有永恆的王朝呢?

李世民抱著長孫皇后痛哭。

他知道王朝終有盡頭,可心裡仍期盼著大唐千秋萬代。可如今知道了大唐最終還是會滅亡,又怎能不心疼呢。

隋文帝時期,年輕的李世民抱著親大哥啊嗚啊嗚地哭個不停。

李建成好幾次想捂耳朵,但奈何被人抱得太緊,動彈不得。

“行啦行啦!聖上還沒退位呢,你的大唐連影子都沒有,你哭什麼!”

李世民抽抽搭搭道:“我也不知道,就好難受,好想哭!”

李建成嘴角抽了抽,無言望天。

【五代時期,中原王朝不斷更迭,政治形勢極不穩定,社會生產基本陷於停滯】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帝位,建國號為宋,史稱北宋】

趙匡胤失手捏碎了手中的玉杯,怒不可遏地死死盯著天幕。

前有東周與西周,西漢與東漢,歷史的輪迴似乎總是在重複著某種模式,那麼,他的北宋之後,難道真的會有一個南宋?!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如同野火燎原,無法遏制!

他的大宋,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大宋,怎麼可能會裂開?!

【公元961年,宋太祖趙匡胤透過酒宴威逼利誘高階軍官交出兵權】

赴宴的將領們瞬間愣住,他們相互對視一眼,心中默算,驚訝地發現今年正是公元九百六十一年!

他們再環顧四周,只見宴席上燈火輝煌,觥籌交錯,這不正是他們此刻正在舉辦的酒宴嗎?

將領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投向了趙匡胤,眼中流露出難以言喻的幽怨。

不是吧大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趙匡胤卻似乎並未察覺到他們的異樣,微微別過臉去,不願與他們對視。

“看什麼看!”他低聲呵斥,“兵權現在還沒收呢,你們就急著抱怨什麼?”

【公元976年,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後趙匡胤逝世,趙光義登基,是為宋太宗】

趙匡胤滿臉森冷,目光如刀,彷彿要穿透趙光義。

趙光義被兄長那凌厲的目光逼得跪倒在地,渾身顫抖。

“大哥,不,皇上,臣冤枉啊!”趙光義的聲音帶著哭腔,他雙手緊握,額頭緊貼在冰冷的地磚上,恐懼溢滿心頭。

眾臣譁然,聖人膝下並非無子,為何會輪到晉王來繼承大統?

【公元986年,宋伐遼大敗,楊業殉難】

【趙光義倉皇乘驢車逃走,遼軍追至涿州為止,史稱高粱河之戰】

【後人戲稱趙光義為高粱河車神、驢車戰神】

\"混賬東西!\"

“沒有的東西!不會打仗就不要打!打輸了就全軍撤退,你一個人逃算是什麼?!至少你騎馬啊混賬!!你讓其他帝王怎麼看我?你讓後人怎麼看我?!”

一想到後人有可能叫他高粱河車神哥哥,驢車戰神哥哥,趙匡胤頓時羞恥心爆炸,恨不得原地消失!

他色鐵青,怒氣衝衝地朝著趙光義的心口猛地踹出一腳。

這一腳猶如千斤鐵錘砸下來,踹得趙光義整個人如同斷線的風箏般飛了出去!

趙光義翻滾了數圈,直到後背狠狠地撞上一個堅硬的物體,這才堪堪停下。

劇烈的撞擊讓他劇痛不已,彷彿連骨頭都快要散架了。

趙匡胤的這一腳,不僅將趙光義踹得狼狽不堪,更是將他的裡子面子也一併踹得粉碎。

趙匡胤重重吐出一口氣,“叫太醫過來治一治,別讓晉王死得太快了!”

在場的人見狀,無不被趙匡胤的雷霆之怒所震懾,大氣都不敢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