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還想矜持一下,但在群臣你一言我一語的恭賀聲中漸漸迷失自我,整個人飄飄然起來。

【劉徹逝世前,授霍光大將軍、大司馬,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同受遺詔,輔佐幼主。】

【霍光,乃冠軍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

【霍光前後秉政二十年,遵循武帝法度】

【採取休養生息的措施,輕徭薄賦,使得漢朝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

【這段時期被後世稱為昭宣中興】

劉徹豬突猛進,擠開群臣,雙眼含情地牽起衛青的雙手。

“仲卿呀,你老衛家的祖墳埋在哪呀,朕拿茂鄉和你換!”

眾大臣同樣熱切地望著他,心裡盤算著選個黃道吉日就把祖墳遷到衛家附近!

衛青:“······”

你們沒事吧??!!

【公元前8年,王莽代漢,改國號為新】

劉徹瞬間從雲端跌落地獄。

“王莽?!”

雖然在看到西漢的時候他就覺得不對勁,但歷史上西周和東周還歷歷在目,他本以為西漢也差不多,頂多是諸侯國叛亂,皇帝遷都,一點但也不敢多想。

如今天幕大大咧咧地告訴他,您的大漢裂開了呢!

意不意外?

驚不驚喜?

開不開心?

劉徹:(╯‵□′)╯︵┻━┻

我可去你的吧!

【公元23年,新漢兩軍大戰於昆陽】

天幕裡,一名青年橫刀立馬。

【漢軍副將軍劉秀】

那柄鋒利的刀閃爍著凜冽的寒光,與他那挺拔的身姿相互輝映,彰顯著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

在他身後,幾道耀眼的光芒猶如利箭劃破長空,直墜於新朝的軍營中。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流星帶著熾熱的氣息,在營地上空燃燒出火紅的軌跡,最終轟然墜地,炸得軍營里人仰馬翻!

軍營中計程車兵們還沒從天降流星的震撼中恢復過來,白日又突生異象。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潰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厚重的雲似受到無形之力量牽引,向著軍營的方向急速湧來。

這些雲朵越聚越多,彷彿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崩塌而下,傾軋著向新軍撲去。

頃刻間,電閃雷鳴,風雨交加!

河水瞬間變得洶湧澎湃,水位暴漲,溢位河岸。

士兵們驚慌失措,竟紛紛丟盔卸甲,搶渡逃亡。

無數士兵被巨浪吞噬,溺死於這滔滔洪水之中,馬匹也在這驚恐中嚇得四處逃竄。

新軍,大敗!

【劉秀以三千人衝破四十多萬新軍,一戰成名】

【史稱昆陽之戰】

見到這一幕,漢朝的皇帝們不約而同地想問問老祖宗。

我老劉家居然還能呼風喚雨?!

劉邦咔咔地轉頭看向自個兒老父親,面上是同樣的疑惑。

劉太公連連擺手作驚恐狀。

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昆陽一戰勝得太過玄幻,一時間,萬朝都靜謐了。

【公元25年,劉秀為漢光武帝,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後漢】

西漢的皇帝們拍拍胸脯,長舒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還是大漢。

【劉秀勵精圖治,致力於國家的治理和發展】

【減輕賦稅、釋放奴婢、整頓吏治等,鼓勵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整頓吏治,打擊貪汙腐敗,使得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在他時期出現了治世,史稱光武中興】

漢光武帝時期

劉秀被天幕誇得有些臉紅,他撓撓自已的臉,不自在道:“此事非朕一人之功,全靠眾卿獻計良多。”

大臣們先是嘿嘿傻笑,而後你推我讓,你一句“陛下才明勇略”,我一句“愛卿智勇無雙”,整個朝堂好不熱鬧。

【公元67年,竺法蘭、迦葉摩騰與蔡愔一行回到洛陽】

【取得佛經四十二章和釋迦牟尼佛像】

漢明帝之前的皇帝皆不解。

佛經和佛像又是何物?

取回它又有何意?

【班固編撰《漢書》,它是華夏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絲綢之路】

【公元89年,班昭繼父兄遺志,續寫《漢書》,人稱天下第一才女】

【班固、班超、班昭被譽一門三傑】

班彪盯著在院中瘋跑的三個小豆丁,突然淚如泉湧。

“咱老班家,出息了呀!”

【公元100年前後,《九章算術》成書,標誌著華夏古代數學形成完整體系】

【公元105年,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世紙工奉蔡倫為造紙鼻祖、紙聖或紙神】

蔡倫激動地全身顫抖。

他不過區區一介宦官,又何德何能受此殊榮?!

······

嬴政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多。

天幕裡那輕薄的東西又是何物?有何用處?

小扶蘇輕輕扯了扯他衣袖,好奇道:“大人,這個紙是不是代替竹簡,縑帛之物用來寫字的?”

嬴政挑了挑眉,“扶蘇何以見得?”

扶蘇的表情變得迷茫起來。

“因為天幕的紙上,都寫有字呀。”說完,他還狐疑地和嬴政對視。

那雙明亮的眼睛裡明晃晃地露出複雜的神采——

老爹你是不是眼神不好?

嬴政:“······”

······

劉邦倒是見過紙。

那是用麻製成的東西,不僅書寫方便,比竹簡更加輕便。

但是紙製作不易,又要精細照看,實在嬌貴。

如果天幕能給出蔡倫的改進方法就好了。

【公元132年,張衡造地動儀,他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也是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運用科學手段來測定地震方向的器具】

【公元166年,黨錮之亂,士人與宦官的大規模政治鬥爭,宦官獲勝】

【公元188年,漢靈帝廢史立牧,導致各地割據軍閥形成,加速東漢滅亡】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開啟】

【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

【公元197年,袁術稱帝】

【公元199年,袁紹消滅幽州軍閥公孫瓚,成為最強大的割據勢力】

漢朝的皇帝看得心驚膽戰。

他們幾乎可以想象,東漢末年那充滿了各種陰謀、叛亂和權力鬥爭的混亂局面。

原來一個朝代,是真的有盡頭的。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超擊敗袁紹】

【公元207年,曹超統一北方】

曹操神色一凜,天幕接下來說的應該就是赤壁之戰了。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敗曹軍】

【基本奠定三國鼎立的局面】

【公元211年,劉備入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

曹操:“······”

夭壽了,一抬頭就看見自已的死期。

他扶額苦笑,讓人把司馬懿,曹洪,曹真等人帶到營帳中。

關於未來的事情,他需要儘早部署。

【同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漢自立,建立魏國】

漢朝的皇帝們目眥欲裂。

漢獻帝早有所料,從董卓政變開始,漢滅的結局就已經註定了。

【公元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史稱蜀漢】

【公元229年,孫權建立吳國】

【公元222年,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破蜀漢軍四十餘營】

劉備轉頭看向陸遜,嘴巴張了張,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陸遜在孫權讚許的目光中別過臉。

【公元223年,劉備駕崩】

【公元226年,曹丕駕崩】

【公元234年,五丈原星落,諸葛亮離世】

劉備無語凝噎,只能拉著諸葛亮默默垂淚,搞得軍師哭笑不得。

生死由天命,諸葛亮覺得沒什麼可悲傷的。

孫權心中暗喜,看來還是他活得最久。

不僅熬死了曹賊劉備,還熬死了曹操他兒子和諸葛亮!

這天下最終會屬於吳國嗎?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政變,誅宗室曹爽】

剛進曹操營帳的司馬懿腿一軟,整個人像張大餅一樣,啪的一聲面朝下摔在曹操靴前。

【公元257年,司馬氏清算完全控制魏國大權】

司馬懿正打算在地上裝死,衣領就被曹洪拉住,旱地拔蔥般把人整個提起來。

【公元260年,司馬懿次子司馬昭殺害魏王曹髦】

【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公元263年,魏滅蜀漢】

【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稱帝,以晉為國號,史稱西晉】

見到長子死於司馬懿之手,曹真瞬間怒火中燒,憤慨之情難以抑制。

“司馬老賊,拿命來!”

曹真拔刀預砍,卻被曹操制止:“且慢!”

“義父為何?!”曹真雙目赤紅,“司馬老賊狼子野心,務必除之!”

司馬懿抖若篩糠,眼看著自已性命不保,隧連連求饒道:“我對丞相一片忠心,日月可鑑啊!”

曹操瞥了司馬懿一眼,桀驁道:“暫且留他性命,待天幕過後再行決斷。”

說著,他露出嗜血的笑:“讓我想想是該誅你三族還是九族。”

司馬懿幾愈昏厥。

司馬一族,真的要完了!

【公元280年,吳主孫皓投降晉朝】

【自此,西晉統一華夏】

好嘛!他們三個兢兢業業地打拼天下,最後居然被司馬一族偷襲了?!

孫權氣的捏碎酒杯:“曹賊雖陰險狡詐,但他至少駐守北方要塞,乃亂世梟雄!司馬懿又算什麼玩意,靠陰謀詭計上位的卑鄙小人!!”

劉備亦是心中憤恨,接著罵:“司馬懿就是個大王八,這麼能活!”

諸葛亮與周瑜對視一眼,皆在對方眼中看見陰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