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會計主體核算和監督的客體,具體表現為企業的經濟活動。經濟活動的本質是一種資金的流動,因此,會計物件又可抽象為資金活動。企業的經濟活動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

籌資活動,又稱融資活動,融資分股融資和債務融資。

投資活動是指企業將籌措的資金用於獲利專案的行為,分直接(對內)投資和間接(對外)投資。直接投資是指直接從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購買裝置、開辦工廠、建設銷售渠道等;間接投資主要是指透過購買其他企業的股份、債券等有價證券所進行的投資。

投資者可用貨幣和非貨幣資產進行投資。非貨幣投資主要是指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實物資產如機器、裝置、廠房、生產線等;無形資產諸如專利、專有技術、商標、卓越的管理能力等。

經營活動是指企業除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所有交易和事項。

企業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和經營活動之間相互聯絡,構成一個完整的經濟活動迴圈。

企業的經濟活動在會計學上稱為經濟業務。經濟業務,又稱會計事項,是指在經濟活動中使資金髮生增減變動的交易或者事項。交易是指企業與其他單位、企業與個人之間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通常是指企業內部發生的經濟業務。

企業經濟業務就是會計要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物件,簡稱會計物件。

會計要素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概括性描述和界定,是根據會計物件的經濟特徵所做的基本分類,是會計物件的具體化。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其特徵為;①資產必須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②資產是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③資產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未來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資產不能加以確認。

資產的分類:流動性:①流動資產②非流動資產

常見的資產有:①庫存現金②銀行存款③交易性金融資產④預付賬款⑤應收票據⑥應收賬款⑦存貨⑧長期股權投資⑨固定資產⑩無形資產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效益流出企業的現時業務。其特徵為:①負債是一種現時業務;②履行業務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③負債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負債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常見的負債專案有:①短期借款②應收票據③應付賬款④預收賬款⑤應收職工薪酬⑥應交稅費⑦長期借款⑧應收債券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其特徵為:①所有者權益是剩餘權益,所有者僅對企業的淨資產享有所有權,淨資產是資產減去負債後的餘額;②所有者權益的金額不能單獨計量,依賴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所有者權益分為資本(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企業的所有者權益事實上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投資者投入的資本;二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賺取的留存在企業的收益。

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大會計要素構成資產負債表的骨架。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其特徵為:①收入來自企業的日常活動;②收入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③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分為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營業收入又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其特徵為:①費用是企業日常活動中產生的;②費用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③費用最終會導致企業資源減少。

費用的主要分類有:①主營業務成本②其他業務成本③稅金及附加④銷售費用⑤管理費用⑥財務費用⑦營業外支出⑧所得稅費用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所有收入與所有費用之間的差額,包括經營業務帶來的利潤和非經營業務帶來的利潤。其特徵為:①利潤是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②利潤是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結果;③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企業日常活動的結果。

利潤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包括營業利潤和非營業利潤。

收入、費用和利潤三大會計要素構成利潤表的骨架。

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也稱會計恆等式,是根據會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建立的數學表達方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利潤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

會計確認是指某一事項作為會計要素加以記錄並列入財務報表的過程,即將符合財務報表要素定義的專案納入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過程。

初始確認,也稱初次確認,是指交易或事項發生時,按照會計要素的定義和確認條件將其認定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並加以記錄的行為。

資產的確認:①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②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不能計量其價值的不能作為資產。

負債的確認:①與該業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②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收入的確認:1收入確認標準2收入確認五步法:①辨認合同②辨認合同中的履約義務③確認交易價格④講交易價格分配給履約義務⑤履行履約義務確認收入

會計計量是為了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認金額的過程。

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會計計量模式分為兩類:①歷史成本計量公允價值計量

習題

稅後利潤一般是指企業總利潤扣除所得稅費用之後的利潤。

非分配利潤和盈餘公積屬於留存收益專案。

引起資產一增一減的的業務有以銀行存款購買材料,從銀行提取現金,以銀行存款購買裝置等。

企業接受股東投資會導致資產增加,所有者權益增加。

凡是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都不是企業的資產。

預付賬款不是企業的負債。

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利得和損失是偶發的,不具有重複性。

按歷史成本計量模式提供的資訊不是最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