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們認為會計是以提高企業效益為目標,採用一系列的程式和方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他是連續趙,系統,綜合,全面的。

②會計的作用1宏觀上①有助於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②有助於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③有助於國家稅收徵管④有助於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⑤有助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⑥有助於會計資訊的傳播和財經世界的認識2微觀上①有助於參與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②透過參與物業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效率③為企業或個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④會計還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的紐帶,自證清白的工具⑤有助於企業進行考核和分配

③會計方法1會計方法是核算和監督會計物件、實現財務會計目標的方法

設定賬戶是對企業經濟活動分門別類加以反映的工具。

複式記賬法是一種以資產與權益平衡關係作為記賬基礎的記賬方法。它要求對於每一筆經濟業務,都要以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絡的賬戶中進行登記,以系統地反映資金運動變化結果。這種記賬方法能夠全面地、系統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引起的資金運動,以保持賬戶的平衡。

填制和稽核憑證是為了保證會計記錄的真實可靠,審查經濟業務是否合理合法而採用的一種專門方法。

登記會計賬簿:會計賬簿是指由相同格式的賬頁組成的賬簿。

成本計算:成本一般是指取得資產所付出的代價。

財產清查是指透過盤點實物、核對往來款項等來檢查和確認各種財產物資和債權債務賬是否相符的一種方法。

賬項調整是指按照權責發生制的要求,對已入賬的資產專案和負債專案以及尚未入賬的事項進行調整,以確認應該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的一種專門的方法。

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是指在日常核算的基礎上,按照相關要求和一定格式將企業的經濟活動定期編製成財務會計報告,以考核企業經營戰略和預算執行結果的一種專門方法。

④會計迴圈

會計迴圈是指將企業經濟資訊轉化為會計資訊的會計程式

填制和稽核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是會計迴圈中的三大核心環節,簡稱為證賬表

步驟:①稽核原始憑證②添置記賬憑證③登記會計賬簿④編制調整分錄⑤對賬⑥結賬⑦試算平衡⑧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⑤會計目標與會計資訊使用者

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主要是指財務報告的目標

受託責任制是以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為前提條件,認為財務報告目標是向股東反映企業管理層履行受託責任的情況。

決策有用覌,企業就要提供投資者更為關心的公允價值資訊而不能僅僅列報歷史成本資訊。

會計資訊使用者

會計資訊使用者一般都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投資者:股東或所有者,分紅參與與企業的經濟關係

債權人:簽訂合約,向企業提供資金,收取利息和本金,不參與企業管理,權益優於投資者

管理層:企業戰略的執行者,企業的股東或是職業經理人。

供應商:企業原材料、商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企業資金的提供者,主要透過以先發貨或以先提供服務後收錢的方式向企業提供信用,是企業的主要合作伙伴。

客戶:顧客,是企業的渠道或企業產品的終端消費者,是企業收入和利潤的主要提供者。

政府:為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及各種行政事業服務,透過徵稅和收取各種行政事業費的方式與企業發生經濟關係,成為企業的利益相關者。

員工: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領取一定報酬的勞動者,是企業價值的創造者,需要企業提供的資訊判斷公司發展前景及就業保障。

⑥會計假設與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

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前提,是會計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先決條件。

會計原則分一般原則和具體會計準則。一般性原則是會計需要遵循的基礎性原則,包括會計資訊質量要求和會計核算原則。具體會計準則主要規範企業具體業務得確認、計量和報告。

會計假設

會計假設:①會計主體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②持續經營假設是一種時間上的假定,是指在可預見的將來,如果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企業不能經營下去,就認為企業將會按照當前的規模和狀態持續經營下去③會計分期假設是建立在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的,會計分期是指將企業持續經營活動的期間劃分為若干長短相同的期間④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

會計資訊質量特徵:①可靠性②相關性③清晰性④可比性⑤實質重於形式⑥重要性⑦謹慎性⑧及時性

會計核算原則:①權責發生制原則:應收應付制或應計制,,是指收入、費用得確認應當以經濟業務發生的權利和義務的歸屬期為標準,而不是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確認標準。②配比原則:指費用的配比原則,一般是在收入確定的情況下,將與該收入有關的費用尋找出來,進行配比,以計算當期損益③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企業支出一般是指貨幣性支出,其結果要麼形成資產,要麼形成費用。

⑦會計分支及課程設定

會計學是一門研究會理論和會計方法體系的管理學科。會計學主要有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個分支

財務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量度,對企業已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運用專門的方法進行確認、計量,並以財務會計報告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經濟利益相關者提供會計資訊的企業外部會計。透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是成本管理會計的簡稱,是一個管理學名詞。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

管理會計包括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兩大組成部分,需要針對企業管理部門編制計劃、作出決策、控制經濟活動的需要,記錄和分析經濟業務,“捕捉”和呈報管理資訊,並直接參與決策控制過程。管理會計的目標是透過提供有關企業財務資訊的準確、及時和可靠的資料,幫助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實現企業的目標和利益最大化。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中,管理會計正在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會計的核心理念中,價值的創造與維護是最為重要的兩點。基於此,管理會計是企業的戰略、業務、財務一體化最有效的工具。

⑧總論相關習題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對會計的認識有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是管理活動論,還有一種觀點是資訊系統論

收入指標通常作為世界《財富》500強的排名依據

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監督

持續經營是會計分期的前提

“會計核算應當採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如有變更應在財務報告中說明理由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所造成的影響”依據的原則是可比性

會計指標口徑一致體現了可比性原則

實質重於形式屬於修訂原則

在有可供選擇的方法時。儘量選擇不高估資產和收入的原則是謹慎性原則

確認各會計期間收入和費用的會計記賬基礎是權責發生制

會計核算的內容是指特定主體經濟活動

會計核算職能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會計的核算(反映)職能主要包括記錄、計算、報告

會計除核算和監督兩個基本職能之外,還有哪些拓展職能預測、決策、控制、分析、考核

會計對交易的監督,主要從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進行

會計監督主要從交易活動和會計核算兩個層面進行。

從會計演進的歷史中可以發現,會計進行核算和監督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不論會計的宏觀作用還是微觀作用,都是透過會計提供的資訊來發揮的。

會計核算方法是指對會計物件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所採用的各種方法。

分析和考核不是會計核算的方法之一。

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前提。

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法律主體不一定大於會計主體。

由於收益性支出的受益期是當期,因此,會計將其支出直接作為當期的費用處理。

會計主體不一定都為法人。

中國記賬本位幣是人民幣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型原則

會計的含義: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2]為依據,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對一定主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連續、系統、綜合地核算和監督,並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資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