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輟學·失學

這位中學生整日遊手好閒,對學習毫無興趣。面對父母的勸告,他無動於衷,依舊我行我素。班主任打來電話家訪,他也置之不理,甚至選擇逃避。

開始的時候,他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去學校,後來頻繁的請假,以至於長時間輟學在家。他成了一個“在籍不在校”的學生即有學籍但不在學校上學,屬於學校管不到,家長管不了的狀態。

在籍不在校的學生如同失控的飛機,搖搖晃晃,拼命掙扎,毫無方向,隨時有可能墜落。

慢慢地,他認識了一批跟他一樣的“夥伴”,逐漸結識了一些“社會青年。”他與社會上的不良夥伴為伍,學會了抽菸、喝酒,還經常參與打架鬥毆。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冷漠和叛逆,彷彿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敵意。他的未來變得迷茫,而他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2.後果很嚴重

在城市的角落裡,有一群失學的青少年。他們穿著破舊的衣服,頭髮散亂,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不羈。他們整天遊手好閒,在街頭巷尾遊蕩,時常結伴惹事生非。

他們抽菸、喝酒,有時還會參與打架鬥毆。他們對社會規則漠不關心,以自已的方式探索著世界。公共場所成了他們的遊樂場,他們大聲喧譁、破壞公物,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人們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無奈和憤怒,但又無法真正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去理解他們的痛苦和迷茫。這些青少年需要引導和幫助,否則他們可能會越陷越深,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

3.學校、家庭、社會的責任

學校高度重視失學青少年問題,一旦發現有青少年失學,便會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同時,學校也積極與家長溝通,強調家長要強化對孩子的管理責任。如果家長未能履行好這一責任,政府將會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對於情況嚴重的失學青少年,政府會將其送進專門的學校進行教育,以確保他們能夠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導,重新回到學習的軌道上。這樣的措施體現了學校對每個學生的關心和負責,也呼籲家長們共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4.老師們控制輟學責無旁貸

在課堂上,老師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感到索然無味,無法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在家庭中,家長們可能缺乏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們在學習上感到吃力和無趣,漸漸地對學習失去了熱情。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的學習動力逐漸下降,成績也受到了影響。

所以,認真對待每一個孩子,尤其是關心理解幫助成績差的孩子,讓他們有事可做,能夠在現有基礎上進步,讓他們看到希望。這樣孩子才能願意上學,願意努力。

學校和老師切忌為了成績,搞題海戰術,搞加班加點,讓學生處於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