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校每個班裡都有“後進”的學生,他們不聽課、不學習、上課睡覺、違反紀律,他們讓老師頭痛,讓家長無奈,他們自已無助、無語、無辜。

必須讓後進生改變,讓他們有事做。

期中考試來了。

期中考試如約而至,以往這些學生考試的時候睡覺,不寫作文,甚至不做選擇題。這一次,我給他們提出了具體要求:

“作文必須要寫到800字,不能抄“閱讀理解”,要圍繞著“主題”寫。”

有的同學確實寫不出來怎麼辦?考試完抄寫作文選不少於1000字,一段要寫三遍。

考試結束後,拿到試卷一看,只有四位同學沒有寫到800字,“倒數第一名同學”竟然也寫到了800字,我在班上對他們進行了表揚。

這一次學生之所以能夠完成,是因為要求明確,讓學生有具體的事情可做。

背誦古詩文

“同學們。這次背誦課文從不及格的同學開始背誦,及格以上的同學抽查背誦。”在語文課堂上我鄭重其事的宣佈。

這一下,班裡炸開了鍋。

背誦開始了,先從59分的小文同學開始。

“慶曆四年春,藤子京謫守巴陵郡……”小文同學本來能夠考試及格的,這一次由於選擇題和默寫古詩文“大意失荊州”,考了個59分,所以他積極準備,順利過關。

八年級古詩文背誦數量比較多,以往都是從優等生開始檢查,到了最後過了很長時間,每次都有幾個同學一點都不會背。我知道,他們不是背不會,而是根本沒有努力背誦,或者是選擇了放棄。

這一次背誦我改變了方法:從不及格的學生開始一個一個檢查背誦。

檢查開始了,接近及格的幾個學生順利透過,往下的同學漸漸背誦出現了問題。我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於是鼓勵他們加油完成。到最後一名同學了,理所當然沒有全部背會,可是也背會了一部分。

學生開始學習了,他們找到了些許自信。

“小麗,請重複一下我講的問題。”小麗是一個不及格 的同學,透過我的觀察,她並不笨,成績不及格不是學不會而是注意力不集中。

課堂往往是隻提問中等以上的同學,後進生基本不提問,因為他們“不會”。

怎麼讓後進生在老師“提問”的時候有事幹或者如何提問“後進生”呢?

當然,一般情況還是提問中等以上的同學。為了讓後進生有事做,我也提問他們:問他們剛才老師講到哪個地方了;問他們老師提問的問題是什麼;讓他們重複一遍其他同學回答的答案。

這樣,降低了難度,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慢慢的他們就會進步。

優秀引領

教學當然不能只考慮後進生,優秀生的引領中等生的進步需要統籌兼顧。

比如,在檢查背誦時抽查中等以上學生的默寫、翻譯和理解;鼓勵優秀生課外閱讀和寫作;抽查中等生基礎知識的掌握等。

總之,就是想盡辦法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有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