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多聽話。”

“你也像某某家的孩子一樣努力就好了!”

……

很多家長如是說,而且是經常這樣對著自已的孩子說。家長的本意是以其他孩子為榜樣,讓孩子努力學習,不斷進步,歸根結底是為了孩子好。

殊不知,從孩子的角度卻是這樣的結果:我不如人家的孩子,我很差勁,我努力也沒有什麼用,我不會再努力了……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下,孩子徹底放棄了努力,孩子徹底喪失了信心。

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嘗試理解孩子。

假如回到家裡,我們這樣對愛人說:“你看,人家誰誰的老公,風流瀟灑,要人才有人才,要錢有錢。”

或者這樣說“你看人家誰誰的老婆,溫柔漂亮,善解人意,不像你脾氣又大人又醜!”

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可能感到很可笑:誰會這樣說啊?那不是找抽麼?

我們會怎麼反應?

估計很多人會這樣說:你覺得誰好,就跟隨去過,老孃(老子)我還不伺候你了!“”啪“的一聲,估計耳刮子都有可能上來了。

可是,各位家長,我們卻常常這樣去傷害自已的”親生“骨肉,拿起最鋒利的最具傷害性的”語言之刀“,一次又一次的無情的砍向孩子的自尊心,難道不是這樣嗎?

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他們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們那麼可愛,他們那麼善良,他們那麼努力,難道你沒有發現嗎?

他們多麼希望得到你的理解。

所以,我們需要從”別人家的孩子“的悖論裡走出來,看到自已孩子的”閃光點“,讓陪伴孩子養育孩子成為一件最快樂的一件事。

讓我們閉上眼睛,穿越時光,回到孩子孕育出生的時候.

那個時候,孩子還沒有出生,隨著孩子生產日期的臨近,我們整天在盼望,盼望早一天見到自已的孩子。終於,孩子”哇“的一聲出世了,一個可愛的寶寶來到了人間,全家人無比欣喜,為上天給自已送來的天使而慶幸。

你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姍姍學步嗎?孩子歪歪扭扭,走的非常不穩,經常會摔倒,那個時候沒有一個家長說自已的孩子學走路這麼慢、這麼費勁;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感到無比的喜悅:孩子長大了,孩子會走路了!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喊”爸爸“”媽媽“的情景嗎?孩子有可能是無意識的、朦朧的喊,孩子喊爸爸媽媽的口齒肯定很不清楚,但是幾乎所有的爸爸媽媽都無比的感到自豪:孩子會說話了!

還有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穿衣服,第一次說完整的話,第一次幹家務,第一次寫字,第一次在學校裡獲獎,第一次……

寫到這裡,親愛的各位家長,當初無比可愛的自已的孩子怎麼變成了眼前的惹你生氣的、不爭氣的、不努力的的孩子?那個讓自已充滿希望的自已的孩子到哪兒去了?為什麼我們看著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那麼優秀,自已家的孩子那麼令人失望?

其實,這裡面的根本原因在我們自已:我們一次次的拿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跟自已家的孩子的缺點對比,我們一次次拿別人家的孩子的長處跟自已家的孩子的缺點進行對比,我們希望自已家的孩子”完勝“別人家的孩子。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一次次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讓孩子慢慢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所以,各位家長,從現在開始,學會欣賞你的孩子,找到他的優點,讓孩子開朗起來,不要生活在別人的”影子“裡,只要孩子善良,只要孩子健康,只要孩子努力,他(她)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