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昇起,新生活即將拉開帷幕。

黃琪帶著宗恬去了首領家,見了首領,首領對宗恬的印象也不深,只知道她是個孤兒,

現在黃琪說,以後宗恬就是她的姐妹了。首領也同意。還讓她有事也可以找高少商量。

接著黃琪借托夢的事,跟首領商量著說,以後部落打算多種些吃的,養些小獸,雖然以前都種不好養不好,死了不少,還不如直接吃的划算。

“但是既然天神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那我們儘管按照天神的指示走,結果就交給天神吧。”

如果結果不好,就是大家不夠虔誠,天神不滿意,黃琪在心裡加了句。

首領也小雞啄米似的,點頭同意,表示全力支援,

沒辦法,現在部落物資匱乏沒有方向,只是麻木地每天採集、狩獵、睡覺,迴圈往復,現在天神給話了,能不同意嗎?

其實在遠古時代物資是匱乏,但是和種類的數量沒關係,只是野生的,天生天養,產量低,種植又沒經驗,只是挖回來後,在“家裡”附近再挖個坑種上,就等它們自已長大結果了,

後來看到它們會蔫,就試著澆水,但效果不好,總的來說死的比活的多,農業啟蒙的摸索期,真的是太艱難了,連澆個水都要摸索不久,多了澇死,少了乾死。

這樣能種活就不錯了,要比野生的產量高,怎麼可能呢,所以很多人就不怎麼上心了,心想還不如直接在野外採呢。

特別是到了冬天,動物也怕冷,都不怎麼出來了,植物也不長果子了,連葉子都沒幾片了,更給大家物資匱乏的感覺。

其實在遠古時代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種類多著呢,

很多植物隨手掐一把,味道怎麼樣不說,但都是可以吃了,讓智人祖先感到可惜的是,這些植物葉子果實都是過時不候的,能吃趕緊吃。

採集回去的野菜和果實,可以放著好久不壞的是少數的,大多數都是放不了幾天就壞了,不能吃了,吃了就會肚子痛拉肚子,死過人,死得多了,也就總結出經驗來了。

智人不會種植又沒有保鮮的條件。只能每天採一兩天內可以吃的量。

於是按智人的經驗,多數東西都是,要吃再採,現採現吃。別說沒提醒你,一代提醒一代。代代相傳。

而稻穀這一波趕上了這個少數,有些人採集回去後,一時忘記了,穀子放久了,被陰乾了,想起來的時候,再吃也沒有怪味,再試著放一段時間,也可以吃,

有些人,放一段時間,有一些會發黴,有一些會發芽,味道也不一樣了,吃了會肚子痛,

於是就挑那些沒發黴的沒發芽的儲存起來,

現採現吃的東西太多,能儲存過冬的東西太少了,所以能儲存很久的糧食就顯得特別珍貴。

帶來的結果就是他們每發現一種新的果實,都喜歡試著曬乾了儲存,於是在不斷的試錯過程中,他們還發現不少堅果、水果都可以曬乾儲存。甚至為了更好地曬乾,還把水果切小塊來曬,

但是,神農嘗百草,也是要時間的,一時半會知道的種類也不會很多,

而且當知道一些可以吃的東西時候,為了節省採集時間,他們會優先採集已知的種類,去尋找新食物的時間也就少了,

偶爾才會探索新的種類,但是擋不住有時間啊,都是以萬年為計量的,慢慢積累也知道了不少可以吃和曬乾儲存的食物了。

慢慢地經過智人幾十萬年的摸索,原住民也得益於先輩流傳下來的經驗,從中瞭解了一些門道,

知道了,哪些果實收集回來需要曬乾,不能泡水,才能儲存得更多更久。哪些植物味道正常,可以長期吃,

以及一些簡單的儲存糧食的方式,做個大桶,用蓋子蓋起來,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避免雨水,發黴發臭的就是壞了不能吃。

只會用最原始的方式儲存最原始的食物。

用加工的方式儲存食物,除了醃肉和烤肉乾外,其它的還不會,畢竟從有火種以來人類吃肉的方式都是烤,

第一天烤得多了,吃不完,第二天又沒有找到食物,只能吃前一天剩下的,慢慢就會發現烤乾的肉可以放著吃很久,

雖然很乾很硬,總比沒得吃強,

醃製的方式則是幾年前,去部落群的交易地交易的時候,看到這種奇怪的肉,

那個部落的人說他們很擅長做這種肉,這樣處理肉可以放好久都不壞,

於是就跟他們做交易換了一些肉,並問他們是怎麼做的。然後現在部落的人都喜歡用這種方式儲存肉類了,比做烤肉乾省時省柴。

因為可以長期儲存的食物更珍貴的原因,原住民非常想種稻谷,但是一直種不好,產量奇低,只能退而求其次,平時一看到稻穀就收集起來,

可以存著冬天吃,再收集一些堅果、水果,曬乾儲存,可以幫他們度過漫漫長冬,不那麼餓,活到第二年春暖花開、萬物甦醒,開始新一輪的採集。

黃琪的一番慷慨激昂的發言,宗恬和高少差點就信了,看來人會隨著環境而改變的,宗恬從來不知道黃琪的口才如此牛,感情如此充沛,都忍不住想升大拇哥了。

高少心想,看來黃琪是真有做巫醫神棍的潛質的,現在不就給激發出來了嗎,

宗恬自已也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附和著說,對對對

激動地說,自已自從在墓園亂葬崗醒來之後,感覺自已脫胎換骨,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不再像以前那樣稀裡糊塗了,整個腦子都清明瞭,都是天神仁慈,給我們部落的福報。

宗恬還好,這個是作為一個道姑的職業技能。

高少有些懵,難道就自已不會小嘴叭叭,只會在山崖啊啊大叫嗎?捂臉,傷自尊了。

其實宗恬說的是真的,只是以天神為由說了出來,宗恬對原身的成長經歷只有記憶,機械記憶,不是親身經歷的那種記憶。

就像看一本沒有生活細節的人物傳記,所有原身在這個時代生活的經驗就像文字記錄,沒有實操。

對實物更是一言難盡,因為生活久了,原身對實物的記憶都屬於條件反射肌肉記憶,

很少會在腦子特別儲存關於這些實物的外形之類的屬性,只分可以吃和不可以吃,所以腦子對這些的記憶是很模糊的,只記得採集這個那個吃吃吃……

反觀對現代的自已的經歷更像是自已親身實操的經歷。

慷慨激昂的發言結束後,屋外幾十米遠的廣場上已經集滿了人了,是昨天晚上首領通知大家的,說今天早上有大事宣佈。

這一片廣場,是部落所有公共活動的場所,如祭祀、分配糧食、等,旁邊還有一些公共的棚子屋舍,會在這裡織布,曬果乾、鞣製皮毛、儲存糧食等,這一片廣場就是部落集體活動和生產的地方。

首先要說的肯定是大家覺得很珍貴的水稻啦,先挑起大家的關注,

現在種早稻是來不及了,可以種中稻或晚稻。

宗恬和黃琪、首領、高少他們商量過了,讓大家把所有的稻穀拿出來,用來做種子,

下個月耕地種植,等秋天來了收穫了,除了留種,剩下的都會給大家發下去用做過冬的糧食,會比現在拿出來的多幾倍,甚至是幾十倍。

很快大家都把稻穀拿來了,都是之前大家採集的野生稻,因為之前種過,發現種不好,還費時費力,就很少人種了,只有少數人在種。大部分人都收集野生的。

看來科學的發展都是因為少數人軸,堅持下來才發展起來的。

接下來黃琪把宗恬、高少和首領叫上,宗恬還叫上了狩獵頭目阿戰以及採集頭目阿良嬸,商量下部落的發展大計,沒辦法,餓啊,比拉屎還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