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到了幾更天的夜裡,元恪與周琰才離開酒樓,返回驛館,只是二人都有些醉了,一路上跌跌撞撞,好在剛買下的侍女一路扶持,才勉勉強強將人送回了驛館。回到驛館,元恪將侍女簡單交待給飛羽,便回到了自己房裡倒頭就睡。再醒來,已是第二天正午,才發現袁先生一直等在門外,想到必定是袁先生昨夜有什麼緊急的事情來找自己,可自己回得太晚,等回來了也已經醉得不省人事了,所以只好今天上午就來門口等著,再想起昨晚竟然酒後失言,妄議晉王,還差點動手打人鬧事,更是覺得喝酒誤事,暗自對自己警言以後少飲,最好不飲。趕緊起身簡單整理一下儀容,把袁先生請了進來。

袁先生進來也不多言責怪,立馬拉著元恪議事:“二公子,我昨天出去打探了一圈,這次的麟英會確實有不少蹊蹺。”

元恪答道:“我昨天也有聽說了,好像這次南方的楚王沒有派人前來。”

袁先生:“這倒還好說,這楚王一向以蠻夷自居,向來不與中原朝廷來往,近來據說連錢幣和文字都想改回去,好在也沒有什麼野心,朝廷也就放之任之了。真正蹊蹺的是,這次燕國居然派世子前來,而梁國只派來了一位庶子。”

一路上元恪已經從袁先生哪裡瞭解了許多藩國的往事,袁先生這樣說完,元恪立刻明白到底是哪裡蹊蹺了。這燕國位於京畿北方,常年抵禦大遼國,多年來練的兵強馬壯,燕國鐵騎天下無敵,是公認的天下第一強藩,驕橫無比。十年前當今皇帝曾發兵削藩,結果被燕國打得大敗,被迫將主張削藩的宰相申予處以車裂極刑,家族被滿門抄斬,皇帝還下了罪己詔,才平息了燕國的怒火。經此一事朝廷可以說是顏面掃地,皇帝自那以後也一蹶不振,一心只想著煉丹修仙去了。可以說燕國是最不用理會朝廷的,而且燕王只有一位嫡子就是世子,居然也把他派來了。

而這梁王是當今皇帝的親弟弟,據說當年先皇非常喜歡梁王,曾想過立梁王為儲,但終究長幼有序,還是立了當今皇帝。為了補償梁王,也為了防範燕國南下的威脅,先皇就在京畿以北的豐腴之地劃出了一塊封地給了梁王,擋在燕國與京畿中間緩衝,也就是現在的梁國。按說這梁國應該是與朝廷最親密無間的,梁王還有多達四位嫡子,卻只派了一位庶子。

元恪收攏了思緒,回答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最應該給面子的,沒有給面子;最不應該給面子的,反而給足了面子。”

袁先生欣喜道:“二公子聰慧,正是如此啊。”

元恪突然想起來:“先生說的那位梁國公子,可是六公子周琰?”

袁先生驚奇道:“正是,二公子是怎麼知道的?”

元恪:“慚愧慚愧,昨夜我正是和這位周琰公子喝酒去了。昨日在驛館中偶遇到,便一起相約出去了。“

袁先生:“哦,竟有這樣的際遇,那二公子覺得周琰此人如何?”

元恪沉思片刻,回想起昨天的種種,答道:“周琰待人寬厚豁達,我與他交往一日便覺得相見恨晚,已有摯交之感。此人外表看似放蕩不羈,實則心思細膩,知進退,有分寸,還深知民間疾苦,這點頗為難得。”

袁先生笑道:“看來二公子對這位周琰公子,評價很高啊。“

元恪也笑道:“哪裡哪裡“

袁先生繼續說道:“還有一點蹊蹺,三日後太子就會召見各位入朝的公子,但地點不在東宮,而是在兵部……按說就算不在東宮,諸公子朝會這樣的事情,也應該放在禮部,可這次皇上卻以這次只考察公子們的武藝為理由,偏偏放在兵部……這兵部可是晉王的老地盤,兵部尚書席彬正是晉王的親舅舅,據說晉王屆時也會一起出席。“

元恪眉頭一皺:“這就確實蹊蹺了,看來跟大哥之前猜測的一樣,這次的麟英會,可能不全是為太子辦的。袁先生,大哥有沒有說過,萬一太子和晉王相爭,我們應該怎麼做?“

袁先生也良久無語,沉思許久後答道:“那就要看二公子此行來的目的了,如果求平安,就什麼都不要管,安心站在孫漓公子後面就行;如果二公子想求功業,那就要選能贏的一邊。“

元恪聽後也低頭沉思許久,抬起頭來眼神堅定地看著袁先生說道:“那先生覺得誰能贏呢?“

袁志涯聽到這樣的話,心中似的一塊石頭似乎落了地,也難怪,一路上這位二公子與自己聊的都是兵書韜略,歷朝歷代的興衰得失,這樣的人,怎麼會甘心再回去侯府做一個尋常的閒散富家翁呢。只是對於他的問題,袁志涯自己也沒有答案。

袁志涯答道:“我也沒有把握,過幾日公子見過太子和晉王后,自己再看吧,只不過臨行前大公子囑咐過,我們還是應該多結交晉王。“

袁先生此言一出,元恪不免覺得詫異,北川侯府本就是秦國的封臣,秦王又一向擁護朝廷正統,難道不是應該結交太子麼?於是好奇問道:“這是為何呢?難道大哥是覺得晉王會贏?“

袁志涯答道:“大公子對朝局的看法向來獨具一格,我也無法猜透……想必是大公子覺得結交晉王對侯府更為有利吧,其中曲折,我也不甚清楚……“

元恪暗想,大哥心中對自己看來也不是傾囊相授,關鍵的事情倒是和袁先生更親近,還是先修書一封先問問大哥看看吧,於是與袁先生交待幾句事情後,便讓袁先生先退下了。袁先生下去後,門外久候的侍女便端著水盆和洗漱用具就進來了,元恪一看,應該昨日搭救的那位女子。昨日在酒樓燈光昏暗,自己也有些醉意了,也未看清她的樣貌,今日一見,已卸去了浮誇的妝容和衣物,打扮得樸樸素素,倒真和侯府裡的丫頭們差不多。

那侍女一進門便跪下謝恩:“謝公子昨日搭救之恩,小女子香蘭今後願為奴為婢伺候公子。”

元恪連忙將人扶我起來:“無需多禮,搭救你的是那位……額……那位梁公子,你若是願意,以後就跟著我吧,我將來方便的時候再幫你尋個好出處。”元恪回頭一想,問道:“香蘭是你原本的名字嗎?”

侍女一聽,眼中不禁泛出淚花:“是原來在那酒樓,媽媽給起的名字……”

元恪:“那以後叫這個名字就不妥了,還是改回你原來家中的名字吧。”

侍女答道:“遵公子命,小女子原本叫做翠花。”

元恪聽完,剛喝的一口茶差點噴出來:“額,這個名字……也不太合適……”於是想了想,自己在北川軍中,弓槍雙絕,馬童叫做飛羽,這侍女就叫做紅纓吧。

侍女聽完千恩百謝,服侍完元恪洗漱便退下去了。

元恪這才閒下來,一摸身上,暗叫不好,婉兒送給自己的那把匕首居然不見了,連忙去翻找昨日的衣物,都沒有發現。婉兒把這匕首送給自己後,自己就貼身帶著,想必是昨日飲酒後,回來的路上東倒西歪不小心弄丟了,婉兒這丫頭向來小心眼,這趟出門又冷落了她,萬一再把這匕首弄丟了回去可不好交代。元恪趕緊出門,想順著昨天的路上再找找,一出門才想起來,已經完全不記得昨天是怎麼一路回來的,只能悻悻的又回去,心想著帝都繁華,說不定哪裡能買到把相似的,到時候再刻上名字,刻意再做舊一點,婉兒那丫頭應該也認不出來。

而此刻在這驛館的另一個角落裡,昨夜與元恪飲酒的周琰也早已醒來,此刻他的案頭上正放著一封晉王的名帖,邀請他去府中一聚。周琰神色凝重的盯著這份名帖,內心迷茫無措,本來就從沒預想到這趟帝都之行會有自己的份兒,他的父親梁王有多達四位嫡子,王府中的事務,朝中的政事他從不關心,也沒有機會關心。眼下這份晉王的邀請,在他眼中猶如一個洶湧的漩渦,稍有不慎就會被捲入其中,生死難料。思慮再三,周琰還是開始寫了封回信,剛寫了幾句,又覺得言語不妥,揉成團來扔到一邊……如此這般幾次後,終於寫成一封書信,叫來信任的家僕老黃送往晉王府。

周琰不忘小心地囑咐老黃:“此信務必悄悄送到晉王府,不要引人注意,見到晉王府的差人,再多好聲美言幾句,就說我一來帝都就染上風寒,為了不耽誤麟英會的日程,只能先安心歇息養病,不敢外出,來日康復了再親自登門謝過晉王美意。”

老黃不解:“公子,這樣妥當嗎……昨日您還宿夜飲酒,這樣不給晉王面子怕是不好吧……”

周琰無奈嘆道:“不是我不給面子,只是晉王此時邀請我,怕是沒有什麼好事,我就算去了到時候也不知道怎麼應付,還是先躲一躲吧,等麟英會之後再看怎麼辦。只是這幾日你們都不要隨便外出了,多去藥鋪抓點藥,回來把藥味熬得越濃越好,既然演戲就把戲演得像一點吧。”

老黃點頭稱是,拿著書信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