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隘前的戰場滿目瘡痍,焦黑的大地宛如一隻巨獸身上腐爛的傷疤,講述著戰爭的殘酷。林淵站立在高樓,望著這片曾經是青蔥草地的焦土,內心深處不禁升起一陣苦澀,他已經用盡了準備的戰備物資,剩下的只有硬碰硬。他的步槍和彈藥,這場決戰的關鍵,其數量對比起敵軍還是顯得捉襟見肘,這是揮之不去的心頭大石。

敵軍的人數仍有2萬餘人,這場戰鬥的勝負還未可知。林淵下達了命令,要求親衛隊的精英射手們節省彈藥,優先瞄準敵軍的指揮人員。他知道,擒賊先擒王重要性,只有打亂敵人的指揮系統,才能讓整個敵軍陷入混亂。

與此同時,清軍大營中,主將的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他已經做出了最後的決定,即便這是他的最後一戰,他也要將明軍拖入地獄的深淵。他的低吼如同夜狼咆哮,“明軍的地雷陣已被我們突破,應當沒有更多的雷區了。我們要一舉將他們徹底覆滅,把他們生吞活剝!”隨著他的吼聲,戰士們的情緒也被點燃,一個個低吼回應著“生吞活剝!生吞活剝!生吞活剝!”,那聲音充滿了復仇的狂熱和將死的豪情。他們也有眾多親朋好友死於此戰,他們也是有感情的人類,紛紛殺紅眼似的,要吞掉眼前的敵人。此時清軍哪還有之前的不可一世,現在人人臉上籠罩的都是背水一戰的決心。嗚嗚嗚!低沉的號角打破了戰場最後的寧靜。

那是進攻的訊號!如同一顆劃破夜空的流星,帶著無盡的殺意與決心,向著這座堅城發起了最後一擊!同時,它也奏響了這場生死決戰的序曲!

清軍們匯聚起他們最後的力量,如同洶湧澎湃的滔天潮水一般,源源不斷地湧向城門。這些士兵們彷彿已經超越了人類的極限,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瘋狂與執念,悍不畏死地衝向城牆。

與此同時,無數支如雨點般密集的箭矢從清軍佇列中騰空而起,遮天蔽日,如蝗蟲過境般席捲而來。它們帶著凌厲的風聲,狠狠地砸向城牆上方的守軍。面對如此兇猛的攻擊,守城的盾兵們咬緊牙關,艱難地舉起沉重的盾牌,試圖抵擋住這一波又一波的箭雨襲擊。然而,儘管他們全力以赴,但仍有不少箭矢穿透盾牌的防護,給盾兵們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而在盾兵們奮力抵抗箭雨的同時,後方的滅火兵們也不敢有絲毫鬆懈。他們緊張地操縱著壓力水槍,將一股股強大的水流噴向那些被射上城牆的火箭。水流與烈焰相互碰撞,發出陣陣嘶鳴和爆裂聲,水花四濺。滅火兵們必須爭分奪秒地撲滅火箭上的火焰,以免其引發更大的火勢,給守城方帶來更多的損失和危險。

趙丞穩穩地立於城樓之上,他那張堅毅而凝重的面龐被陰影所籠罩,彷彿承載了整個戰場的重量。他默默地注視著遠方,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決然和堅定,似乎在向敵人宣告著自已守護城池的決心。

在趙丞的身後,林淵宛如一座沉默的雕塑般佇立著。他頭戴兜帽,將自已的面容隱藏在黑暗之中,只留下一雙深邃而銳利的眼睛,緊盯著前方的戰局。此刻的他,就像一名即將踏入生死之戰的勇士,全身散發出一種令人敬畏的氣息。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空氣彷彿凝固一般,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終於,林淵打破了這份沉寂,他低沉的嗓音猶如驚雷般炸響:\"殺!\"

剎那間,原本平靜的天空再次被密密麻麻的箭矢所覆蓋,如同一群受驚的蝗蟲鋪天蓋地而來。這些箭矢在半空中相互交錯、穿梭,編織出一張巨大而恐怖的死亡之網,無情地撲向敵軍。

與此同時,一陣從未聽過的清脆響聲驟然響起,響徹雲霄。這聲音既像是雨點敲打芭蕉葉時發出的悅耳旋律,又似琴絃被輕輕撥動時奏出的美妙音符。然而,這並非什麼天籟之音,而是自動步槍發出的點點射擊聲。每一聲槍響都代表著一條鮮活生命的消逝,它們匯聚成一曲殘酷而血腥的交響樂,迴盪在戰場上空。

這曲死亡樂章沒有華麗的旋律,只有冰冷的殺意;沒有激昂的節奏,只有無盡的悲傷。它是死神在舞動鐮刀時發出的獰笑聲,也是戰爭帶給人們無法言說的痛苦輓歌。

清軍個個拿帥旗的小隊長應聲倒下,清軍指揮系統迅速陷入癱瘓,高舉防箭盾牌計程車兵根本無法抵擋直線飛行的子彈,只見一個個帶旗的小隊長應聲倒地,剩下計程車兵在徹底失去指揮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

身陷軍陣計程車兵,他們在戰場上彷徨無助,不明白是該繼續前行還是撤退。這片戰場迅速變成了無頭蒼蠅般的混亂——上萬人的隊伍,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就如同一場災難。

混亂中,清軍士兵試圖組織起最後的衝鋒,但是他們很快就被隱藏在地面下的新一輪陷阱和埋伏阻擋。爆炸與尖叫聲交織,步步驚心的陷阱讓衝在最前面計程車兵紛紛殞命。這個時候,清軍計程車氣不僅崩潰,連帶著他們報仇的決心也隨著眼前這場恐怖混亂的絞殺一起煙消雲散了。此時計程車兵,內心只剩下一股強烈的生存慾望,他們開始四散奔逃,只希望能夠遠離這個飽含著死亡氣息的戰場。

清軍士兵內心的轉變是劇烈的。初次進攻時,他們心懷著熱血與復仇的信念,以為可以輕鬆碾壓敵軍;然而遭受重創時,那份復仇的情緒被現實的殘酷淬鍊,轉而成為了一種團結向前的決心。但是,當他們目睹指揮系統的癱瘓,面對著自已同伴接連倒下的場景,心中的火焰逐漸被恐懼所吞噬。最終,徹底粉碎湮滅,存活成為了他們唯一的念頭。

城樓之上,林淵和趙丞目睹了清軍從決心滿滿到徹底崩潰的全過程。在見證了敵人的潰敗後,兩人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勝利的光芒,同樣也有對於戰爭殘酷性的沉思。林淵深知,每一個倒下的生命,都是一場悲劇的落幕,無論敵我。

這場決戰雖然以明軍的大勝而告終,但林淵和趙丞都明白,戰後的傷痛需要時間去治癒。經過統計,已方受傷人數過千,死亡83人。雖然和地方的損失相比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林淵還是很痛心,槍支彈藥還是太少了,防禦盔甲也不夠。“我需要更多的人和物資,這次立了軍功,應該可以讓朝廷出點血了。”他暗自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