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軍大營中,空氣幾乎凝固。僅剩的萬餘部隊,在慘敗後快速撤回營地,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恐懼與不甘,彷佛在追憶著戰鬥中的每一次爆炸和同伴倒下的影像。整個營地瀰漫著一種沉重的氛圍,士兵們交頭接耳,但聲音都壓得極低,深怕激起多爾袞的怒火。

多爾袞此時的怒氣如一頭被激怒的野獸,他在自已的帳篷中來回踱步,面色陰沉如水,眼中射出幾乎能夠焚燒一切的怒火。作為清軍的統帥,他的計劃一向以雷霆萬鈞之勢著稱,然而這一次,他所驕傲的近五萬精銳部隊竟然在進攻一個小小邊城時遭遇滑鐵盧,這對他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和羞恥。

他仔細回想戰鬥的過程,思考明軍是如何做到在人數懸殊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取得壓倒性勝利。是否是戰術的巧妙,又或者是某種他們未知的新式武器?這一切都讓多爾袞感到極度好奇,他渴望弄明白這其中的原因。

然而,心中熊熊燃燒著的怒火以及愈發強烈的好奇心,並沒能讓多爾袞內心的憤恨平息下來半分。對於眼前這位已經落敗而歸的將領,他當機立斷地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要用最為嚴苛殘酷的手段去懲治這個失敗者!如此一來,便可向眾人清晰明瞭地傳達出這樣一個資訊:他對失敗這種行為絕對零容忍!

於是乎,一道冰冷無情、令人毛骨悚然的命令從他口中傳出:“立刻將此帶隊主將押赴刑場,當眾斬首示眾!”這不僅是對該名敗軍之將的嚴懲,更是想借此給其他所有將領敲響一記沉重的警鐘。告誡他們日後在遭遇敵人之時,務必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全神貫注、謹小慎微,切不可再掉以輕心或者犯下任何低階錯誤。因為,在多爾袞眼中,戰爭容不得半點疏忽與紕漏,每一場戰役都必須全力以赴,力求勝利!

於多爾袞而言,這次的失敗雖然恥辱,但他並不認為這是終結。相反,這激起了他征服明軍的決心與興趣。他開始籌劃如何再次組織力量,調整戰術,甚至學習明軍的戰術來進行反擊。在他心中,這場戰爭遠未結束,他要讓這支神秘且強大的明軍見識到清軍真正的威力。

吳三桂坐在自已書房的椅子上,整個人似乎還處在一種難以置信的震驚中。呆若木雞來形容他此刻的狀態再形象不過,這對於他這樣一個城府極深,久經沙場的將軍來說,簡直是從未有過的事情。接到清軍慘敗的訊息時,他幾乎認為是某人在開惡劣的玩笑。但隨著訊息的一次又一次確認,驚訝逐漸轉變為深深的駭然。

\"怎麼可能…\" 他喃喃自語,眉宇間堆滿了疑惑和不信。吳三桂對清軍的實力瞭如指掌,平日裡他和清軍交手,相同人數下,大多時候都是旗鼓相當,勝敗難分。但現在,十幾倍兵力的清軍,卻被趙丞幾乎完勝,是的完勝,死了一百來人,殲敵3萬餘人,什麼概念?這在吳三桂的世界觀裡是完全無法理解的。

他腦海中閃過的每一個念頭,都在無聲地告訴他,這次碰上的對手簡直恐怖,回想起他們見面時的種種,那談笑風生的姿態,更是後怕不已,這個趙丞,城府、實力、計謀無不頂尖。“太可怕了!” 吳三桂的每一次思考都伴隨著深深的憂心和驚恐。

\"比林淵還要可怕…\" 這句話在他腦海中迴響。吳三桂知道林淵非常難纏,若趙丞的能力超出了林淵,那他之前的所有評估都需要重新審視。晚了,現在趙丞大勢已成,無法再壓制了,不說別的,就算現在自已帶隊去攻打趙丞,不說朝廷是否允許,那也最多比清軍強一點點吧,那接下來他又該何去何從?

吳三桂走到書房的窗邊,窗外的景色和往常一樣寧靜,這與他心中的波濤卻形成了鮮明對比。\"是風水寶地,還是軍事天才?\" 他的思緒紛亂,試圖尋找一個合理的解釋,但無論怎樣,這次的失敗都給了他沉重的一擊,讓一向穩如泰山的他,真正感受到了驚惶失措。

這場意料之外的敗仗,不僅僅是戰場上的失利,更是對吳三桂自身判斷和決策的巨大挑戰。對於他而言,重新評估趙丞及其背後力量的實力,以及制定出新的對策,已經迫在眉睫。

在崇禎皇帝的書房內,皇帝獨自坐在巨大的雕花梅花木案前,案上散落著宮廷中最新傳來的戰報。初次聽聞趙丞所領導軍隊對清軍的壓倒性勝利,他幾乎認為這是某種誤報或幻覺。在他心中,這個充滿了困境和挑戰的朝廷,已經久未有這樣令人振奮的好訊息。

疑惑之下,他命令多路人馬前去核實,當三道不同來源的訊息匯聚,都指向同一個結論時,崇禎終於相信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真相。激動之餘,他不禁渾身顫抖,這股震顫中蘊含著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勝利的渴望。

朝廷中,自從袁崇煥被處死,祖大壽降清,他手下能夠信賴的大將已所剩無幾。而吳三桂雖然戰功赫赫,但他的野心和不斷上漲的威望讓崇禎時刻感到憂慮和不安,夜不能寐。如今,卻因為趙丞的驚人表現,彷彿看到了一個重新穩定朝局,扭轉乾坤的機會。他急迫的需要一名重臣來制衡吳三桂,更能頂住清軍攻勢,讓他有時間來穩定國內的農民暴動。

之後不久,一個決定性的指令下達了——下詔書,要求趙丞進京受封。這個決定凝聚了崇禎對於當前局勢深沉的憂慮以及穩定國內外局面的堅定意志。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不僅犒賞趙丞的軍功,加強這支軍隊的力量,更希望藉此拉攏、穩固這股新興的力量,為自已所用,同時觀察下趙丞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感覺。

崇禎皇帝的目光穿透書房的窗戶,遠眺京城的天際線,他心中清楚,趙丞和其背後的軍隊,可能成為大明王朝亂世中最為重要的棋子。在這個關鍵時刻,每一步棋的走法,都將直接影響到朝廷的未來和國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