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丞在議事廳內,一邊清點著戰略儲備,一邊統計損耗情況。地雷彈已經用掉了超過七成,而那些作為空中打擊力量的風箏也耗損過半。在士兵的傷亡方面,他們有313名士兵受傷,陣亡則有9名,這些死傷大多是由對方的箭矢造成的。林淵聽著趙丞的彙報,滿意地點了點頭。對於這樣的戰損比,他感到十分滿意。然而,戰備物資的枯竭意味著接下來的抵抗將更加艱難。

趙丞深知時間緊迫,立即下令工兵們加緊鋪設新的地雷彈。根據事先的規劃,這一次他們將地雷向更貼近城門的區域延伸佈設,這樣做既是為了最大化傷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自已方的誤傷。

清軍在吃了上一次的虧後,積怒難消。第二天他們整頓了隊伍,又一次發起了進攻。為了避免重蹈上次覆轍,他們將戰馬後面拴上長滾木,企圖用滾木壓過地雷區,雖然戰馬珍貴,但比起那麼多人的性命,還是划算的。然而,就在戰馬還未跑出幾步,它們就被莫名其妙地射殺了。令人驚訝的是,四周並沒有箭矢飛來——這些箭矢射擊的距離顯然不足以達到這裡。清軍個個都覺得異常驚悚,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不由得軍心動搖,士氣大減。

見此狀況,清軍主將頓時感到棘手。他深知如果再這樣拖延下去,謠言與恐懼將會使得軍心潰散。於是,他下令士兵們鬆散隊形衝鋒,對於加入敢死隊計程車兵,撫卹金給予十倍獎勵,若能生還,則加官進爵。

在這樣的重賞之下,敢死隊計程車兵們帶著攻城車和原木,排著鬆散的隊形向城樓推進。攻城車能有效防止箭矢射殺,滾木則用來觸發地雷。然而,當攻城車最終觸碰到地雷時,一條生路也變成了死路。

損失了所有的攻城車和敢死隊後,清軍終於趟過了第一次戰役的雷區。總攻正式開始,清軍又一次大規模地攻至城下。但迎接他們的,卻是又一輪地雷和烈火的地獄。

趙丞和林淵對視了一眼,心中早已有了計較,壞笑不已。當風箏再次飛起,清軍士兵們立刻陷入了恐慌,像被嚇壞的老鼠一樣逃回自已的大營。

清軍盤點戰損後,發現這次清軍人員的損失比上一次要少很多,並沒有超過萬人。儘管如此,兩次攻擊下來,清軍計程車氣和戰鬥力都已經大不如前,這種激烈的消耗戰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慘重的打擊。

趙丞和林淵在戰後的評估會議上再次審視了前線的形勢。雖然他們成功地以較小的代價擊退了清軍的兩輪進攻,但戰鬥也暴露出了自身的弱點:主要是戰備物資的消耗過快,尤其是地雷和火藥等關鍵物資的存量已所剩無幾。兩人都清楚,若清軍再次發起攻勢,就要使出最後的殺手鐧了。

趙丞開始下令鋪設障礙物和陷阱,佈置在城牆附近的關鍵路徑上,目的是減緩敵軍的前進速度,為守軍爭取到寶貴的反擊時間。

守軍計程車氣也在這種緊張而充滿挑戰的訓練氛圍中逐漸高漲,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清軍大營內,主將面對兩次攻擊的失敗,壓力山大。他不得不重新評估戰略,同時也在密切關注著邊城要塞內的動向。清軍開始對邊城要塞周圍的地形進行詳細的偵察,尋找可能的攻擊口。雙方都在為下一次的衝突蓄力,新一輪的較量即將到來,懸念和緊張感再次籠罩在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