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回答之前,于吉清了清嗓子,緩緩道:“敢問二位將軍,是否相信世間曾有仙?”

本以為已經聽到最大、最震撼內幕的張遼,清晰的感受到自已的大腦在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宕機了……

“沒、應該沒有吧……”出於禮貌,張遼還是吞吞吐吐出此刻自已都有些懷疑的答案。

正希望呂布可以與自已統一戰線的時候,誰知呂布直言道:“我不在乎。”

霸氣可見一斑!

被噎住的于吉頓時求救的望向南華道人,對方怎麼不按套路回話啊,那他準備的內容如何進行……

司馬徽見狀,主動捧哏:“難不成真的曾經有過?”

于吉立即感激的看了一眼自已的好友,順著臺階道:“記載最早的仙人廣成子,早在《列子》中就有關於黃帝問道廣成子的事蹟,而那個時候廣成子已經一千兩百多歲;其次赤松子在神農時代當過雨師;然後是寧封子,又稱龍蹺真人,在黃帝時期當過燒陶的官員,曾經到過一個叫沙瀾的神秘之地,吃了一條飛魚;之後就是大家熟悉的黃帝夜御三千女,一朝羽化而飛昇。”

“黃帝這麼猛?”張遼自認當世猛將之一,沒想到在這方面遠不如皇帝,看來自已的無法以此成仙。

“上古時代,仙路通暢,自然人能做到許多現在看來神乎縹緲的事,二位將軍體內的真氣,就是當年殘留世間的仙氣不斷稀釋、再稀釋的產物,可以肯定的是,如何成仙之門再打不開,未來再也出現不了如將軍這般神武的武夫。”

呂布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他也曾好奇為何夢裡的那些猛將為何那般孱弱又矮小,很多名氣極大的武夫都沒自已手中的方天畫戟高,原來根源在這裡。

“那如何才能開啟成仙之門?”司馬徽再捧。

“可以確定的兩次嘗試,第一次是始皇帝的焚書坑儒。”

聽到于吉的話,張遼不敢相信自已此前的書白看了,急忙反駁道:“不對吧,始皇帝坑殺的是六國大儒啊!”

南華道人幽幽冷笑一聲:“始皇帝根本就沒有坑殺大儒,當年他為了長生不死,命天下方士、煉氣士為他尋求長生不老的辦法,上策推開成仙之門,下策才是煉製長生不老藥。”

“所以……”事關自已,呂布微微前傾身體,仔細聆聽。

“始皇帝耗費六國所有兵器煉製十二金人,擺下十二都天門陣做防守,其內含進天下九成九方士、煉氣士,以玉璽做陣眼,只為轟開成仙之門。”

張遼早就聽說過玉璽缺了一角,聽來也挺合理。

“以當時秦始皇的能力都沒有成功,為何你們會相信我?”呂布雖然極度自負,但是如果眼前的男人是秦始皇,他還會心甘情願的道一聲欽佩。

“始皇帝個人武力不足,根據記載,他連成仙路都未曾走完便身負重傷,只能徒望仙門矗立遠方。”

“開啟仙門,本就是逆天之舉,反噬皆因陣法報應在方士身上,故此才有史書記載的【焚書坑儒】”于吉一口氣說完後,扭頭看向左慈,

左慈心領神會,輕聲道:“第二次開啟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霸王項羽。”

“以霸王之勇,應不遜色於我。”呂布淡淡道。

張遼用手掩住嘴巴,側身微微貼近呂布,小聲提醒:“雖未親眼所見,但根據史料重重推測,項羽必定身居大宗師行列,在這一點上,咱還是謙虛為好。”

武學一途,雖沒有明確劃分,但世人皆預設天下習武之人分為三品境,二品境,一品境,宗師境以及大宗師境。

呂布嘴角微微勾起一絲弧度,眉眼隱藏不住笑意,反問道:“文遠,你又如何確定我不是大宗師呢?”

“什麼!”

左慈忍不住驚撥出聲。

“夢醒之後,心有所感,順勢突破了宗師境。”呂布輕描淡寫的感覺好似在說自已早餐為什麼選擇吃麵一樣簡單。

“既然項羽與我同為大宗師境,他失敗了,我又如何成功?”呂布關心道。

左慈緩緩道:“因為項羽沒有國運在身,最終只能飲恨。”

“所以,想要推開仙門,既要成為一國之君,同時也要擁有大宗師級別的武力?”張遼試著總結。

南華道人斬釘截鐵道:“如果這樣都推不開仙門的話,那天下所有修士、武者將再無任何可能!”

前置條件已經說得清清楚楚,那擺在呂布面前的只剩下最大的難題---成為皇帝!

這個在張遼看來極為簡單的事,卻能清楚感受到呂布的糾結。

“奉先,你在猶豫什麼?”

呂布微微搖了搖頭,目光遙望長安的方向,唏噓道:“我在可憐那個孩子。”

現在已經證實,那個夢境就是他的未來,

夢裡的自已可是漢獻帝眼中唯一的忠臣,丁原欲立劉辨為帝,自已把丁原殺了;董卓禍亂朝綱,餘毒天下,自已把董卓砍了;董卓舊部郭汜李傕攻打漢獻帝的時候,自已主動攻打二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自已打曹操……

雖然夢裡的自已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打仗,但在漢獻帝眼中,打的全都是他的敵人,

故此,他才被漢獻帝親封溫侯!

不誇張的說,自已就是漢獻帝眼中唯一的光,就連他逃難時,也只向自已求援,而不是全天下都知道那位皇叔,甚至死後要下旨要求他的墓要與自已的墓相鄰……

此前唯一先例,可是漢武帝與冠軍侯霍去病啊!

如果這都不算真愛……

張遼好奇道:“難道是獻帝?”

經歷這一切的呂布早已變得成熟許多,不再是以前那個只看中自已武學境界的武夫,“一定要國運加身?”

“大宗師境之上便是渡劫成仙,沒有國運傍身,如何謀求天道之中虛無縹緲的【一】!”南華道人鄭重道。

見呂布沉默,眾人默默互相使了一個眼色,為其留出空間。

他清楚的記得夢中獻帝在得知自已死訊時的悲傷、絕望,作為對比,自已最好的兄弟張遼卻沒有選擇為自已復仇……

於此同時,他也清楚大漢現在早已病入膏肓,強如孔明也難扶著將傾的大廈,自已雖然勇武無敵,但治國方面遠不如曹操、劉備,這點他認。

“要不,請諸葛亮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