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對孔子博物館印象很深,不僅僅是因為對孔子和《論語》有濃厚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小七奶奶家就在孔子博物館的隔壁,那意味著孔子博物館這裡就是爸爸小時候最熟悉的地方,所以每次和爸爸媽媽從南京回來的時候,除了能吃上奶奶做的山東家常菜,剩下的就是要去孔子博物館體驗一番了。

小七和爸爸跟孔子打了招呼,穿越回了2024年暮春,爸爸給奶奶打了電話,說一個小時候後,想回家喝玉米糊糊,其他有什麼吃什麼就好了。

10分鐘的功夫,兩人來到孔子博物館。

小七帶著爸爸直奔孔博二樓,先看了一眼鎮館之寶黃玉馬,小小的一件文物,竟然是有70萬件藏品的孔子博物館鎮館之寶,小七怎麼也搞不清楚,為什麼一件小小的石頭馬,竟然能有如此大的能量!

“或許就是因為它是一匹馬,我就是屬馬的,媽媽也是屬馬的,咯咯咯。”

小七心情好的時候,連自已的生肖都要誇一誇。

再次看到子產不毀鄉校的油畫,小七感覺春秋時代的這一幕就在眼前一樣,最主要的是,剛聽孔子師徒講過,所以小七好奇地問:

“爸爸,你為什麼這麼喜歡春秋?”

“因為那時候,周王朝分崩離析,禮崩樂壞,可是春秋時期的人至少知道自已的心變了,還能有周禮這個衡量標準,所以才引發了那麼多的思考,才有了諸子百家的思想大碰撞。爸爸還不算是最喜歡春秋的,爸爸的一個同學起名叫春秋,那才是真心喜歡!”

“還有這個名字!?太酷啦!”

小七一副沒想到的表情。

兩人在走廊裡一塊超大的方木頭上坐了下來,爸爸跟小七繼續講子產的故事:

“其實啊,子產之所以被後人記住,是因為他不裝,你知道的,孔子喜歡的人都是不裝的,該怎樣就怎樣,首先是真性情,有一顆大公無私的心,然後充滿智慧。你看顏回子路,還有宰我子羔,哪一個不是呢。”

“宰我宰我,就算宰了我,也要說實話,不然睡不著覺哦!”

除了子路,小七最喜歡的就是宰我了。

“孔子喜歡子產的地方很多,公元前542年,孔子9歲的時候,跟你現在一樣大,下屬然明告訴子產,說有人在鄉校議論國事,說了很多難聽的話,不利於國家,建議老大把各地鄉校關了算了。”

“對啊,學校裡怎麼能亂說話呢?”

“可子產不這麼想啊,他沒有同意然明的話,也沒有發火,而是很有耐心的告訴這個冒失的下屬一段話,至今都很受用!”

“爸爸,你是說過了2500年了,子產說的話還沒過時?”

“對啊,子產說,農民忙完了田裡的事,生意人收了攤之後,公務員下班之後,都喜歡到鄉校散步、說說話,順便議論下國家大事,有什麼錯呢。不光沒有錯,我們這些身居高位的,還要主動來聽聽,他們認為好的,我們就推行下去,他們認為不好的,我們就改唄。所以,鄉校是個好地方,國家長治久安需要這些,幹嘛要搗毀呢?”

“有道理,爸爸!我支援子產!”

小七似乎聽懂了。

“子產能夠寬容,不濫用職權,充分保障國人的言論自由,做到以民為師,這是何等難能可貴的胸懷!然明聽了子產的話,對他越發敬佩了。這也是孔子最喜歡子產的原因,懂了啵?”

“懂啦老爸,要不咱回去跟孔子再說一說這個事,就告訴他孔子博物館很瞭解他的想法,把‘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畫出來了啦,他老人家應該很高興的。”

“可以,但要明天,奶奶還在等我們呢!”爸爸拉起小七肉嘟嘟的小手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