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在2019年的時候,曲阜城裡發生了一件大事!”

小七爸爸準備介紹孔子博物館。

“什麼大事?齊國入侵了嗎?”

子路竟然也是個幽默的人,大家鬨堂大笑,因為大家都已經從小七爸爸那裡知道了,春秋時期的這些小國後來都陸續掛了。

“不是的,子路老師,是曲阜終於建起了一座孔子博物館。夫子和在坐各位老師的思想早就已經超越了時代和國界,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但曲阜一直沒有一座真正的國家級博物館。”

小七爸爸在博物館開建的時候就經常跑到工地圍牆外面去看進度,印象最深的是上面寫著的'當代經典,未來遺產'八個大字。

“那博物館與咱們最近討論的時代人物有什麼關係呢?”

冉雍在問。

“有關係,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一幅'子產不毀鄉校'的油畫,就是世人對子產的認可:鄉校太重要了,拆什麼都不能拆鄉校!”

“是的是的。”

小七想起了爸爸曾經跟自已說過,在過去20年裡,中國到處都是拆遷的工地,結果很多人外國人就把China翻譯成了“拆哪”。

“要不,夫子再跟我們講講鄉校吧,我覺得這個事並沒有那麼簡單!”

子路提議。

孔子捋了下自已的白鬍子,似乎早就準備好了有話要說。

“在我的眼中,當下各個國家裡,沒有誰能比得上子產。他懂得恩威並用,也懂得以禮治國,就這兩點,讓他始終頭腦清晰。始終能從普通人的角度看問題,而最終的目的,還是回到普通人身上。所以當有人提出來把鄉校拆了的時候,他一定要留著。你想想,這麼小的一點國家,外面晉國楚國虎視眈眈的,如果內部再聽不到真實的聲音,那鄭國不能上下一心,真心活不過幾十年的。”

“那大國就不需要聽到真實的聲音了嗎?”

宰我問。

“當然需要。大國之所以大,不就是因為祖上留下的底子厚,你看齊國楚國晉國,都是這樣的。但對於聽到真實聲音這件事,當今社會,沒有幾個國家願意做,主要是身居高位的人顧不上,他們嫌煩。所以子產這麼一做,反而成了另類。其實按照周公的想法,全天下都要這麼治理才能長治久安。”

孔子說出了心裡話。

“那我們天天學的以禮治國不是空想了嘛?我覺得禮崩樂壞才是常態。”

宰我開懟。

“當然不是空想。就算沒有一個國家做到鄭國那樣,我們還是要追求天下大同,那才是百姓想要的,你我也是百姓之一。”

子貢反問宰我。

“累不累啊,國君都操不了的心,我們在這裡討論的起勁,誰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呢?晉國現在最強大,但晉國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嗎?還不是各種內鬥和戰爭啊,我看晉國未來也統一不了天下,更不要說周王室了,就一皮囊!”

大家都習慣了宰我這樣的說話。

“不如這樣,我們聽德純後生說說,後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鄉校留住了嗎?天下有大同的跡象嗎?”

孔子爺很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

“現在最強的晉國,過了200年不到就掛了,被分成三家。秦國最後統一了天下。鄉校嘛,沒留住,但宗祠越來越多,主要是家族祭祀、家規家約教育、族人議政的場所,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而且正在被更多人的看見。”

小七爸爸說得簡單,但對於孔子和弟子們來說,資訊量很大,以至於課堂沉默了好一會。

“等等,秦國統一了天下?你確定是秦國統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