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語氣聽著挺平淡,其實挖了好大一個坑。朱瞻圻只要一個回答的不夠好,整個漢王府上下即將遭受滅頂之災。

朱瞻圻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天下的兵馬都是朝廷的人馬,天下的臣民都是皇爺爺的子民。如果不經請示私自調動兵馬形同謀反,我爹雖然執掌京營,但是一直恪守本職,時刻不敢忘記皇爺爺說過做人要安分守已的教誨。”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頭,不吝誇獎之詞。“你這個年紀能說這樣的話,說明你的覺悟很好,你這個孫子,爺爺感到非常滿意。”

臥槽,朱高煦看的大跌眼鏡,他被兒子的一系列操作震驚到了。我居然能生出一個天才?朱高煦左思右想,只想出了一個可能。

那就是他朱高煦也是一個天才,只有遺傳到了他的優點,朱瞻圻才會表現的這麼出色。

就在大家以為眼前的危機平穩過關之時,只有在外面看熱鬧的姚廣孝,對朱棣瞭解的最深。

胡濙鬆了口氣,嘆道:“果然如同少師所料,世子平穩過關。”

“這個賭局,是在下輸了。”

姚廣孝臉上沒有半分喜悅之情,反而看著滿臉笑意的朱棣背過身去了。

見到熟悉的場景,姚廣孝眉頭緊鎖道:“陛下這是要動真格的了。”

他的話音一落,原本還是笑吟吟的朱棣,臉上的笑容一瞬間變得陰冷。

朱棣猛一回頭,眼睛看向了金水橋邊的依次排列整齊的上千名漢王府護衛。

他的眼神變得凌厲,朱棣的右手握在了腰間挎著的寶劍上。利刃出鞘,朱棣雙手持劍厲聲喝問:“爾等手持兵刃圓盾,腰繫弓矢。等候著御道兩邊,今日是想行謀反之事嗎?”

這話一出,旁邊的英國公張輔舉起了手,正要高喊‘護駕。’可他的手還沒揮下來,就被突然竄出來的漢王世子死死拽住。

張輔還沒開口,朱瞻圻就鬆開了他。

邁著短腿,一路小跑到朱棣身前,朱瞻圻膝蓋一屈跪在朱棣面前。

小胖子臉不紅心不跳,對著朱棣說:“得知皇爺爺視察軍營辛苦,接下來正是孫兒為皇爺爺準備的餘興節目給皇爺爺解乏。”

朱棣眼睛一眯,眼底閃過一絲寒芒。死死盯著朱瞻圻說道:“臭小子,我看你又要給爺爺搞出什麼新花樣?”

朱瞻圻沒說話,走到了父王的坐騎邊上。

朱瞻圻拍了拍拴在橋邊的戰馬的後背,這匹性情暴烈的戰馬打了一個響鼻,然後將頭扭到一邊。

看見這匹馬居然看不起自已,朱瞻圻大怒,從頭上取下發簪用銳利的尖頭處朝著戰馬的脖子刺去。

戰馬很有靈性,似乎感覺到了死亡臨近。

四肢一軟立馬跪了下來,朱瞻圻暗罵一聲賤皮子,然後翻身騎在馬上。

朱瞻圻將馬騎到了王府護衛的佇列裡,朱瞻圻拔出腰間雁翎刀對著眾人高聲宣佈道:“孫兒有請皇爺爺閱兵。”

漢王府的上千名護衛,以五百人為左右分列兩側。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噌噌拔出腰間佩刀,兩邊的刀刃交織在了一起,搭起了一座明晃晃的刀橋,在太陽底下泛著森白的寒光。

如果是別的皇帝,看到眼前的一幕肯定會勃然大怒。

然而朱棣卻露出了饒有興致的笑容,這種長刀如林的大場面,非常符合他這個馬上皇帝的胃口。

朱棣誇嚓一聲收劍入鞘,然後單手扶著腰間的天子寶劍。

他扭過頭對著緊跟在身後的數百名侍從。

朱棣滿臉不耐煩的說:“這是孫子給爺爺精心準備的禮物,難道你們也想當我老朱家的長輩不成?”

聽到皇帝這樣說,侍從無不感到誠惶誠恐,全都跪在了地上乞求皇帝陛下息怒。

永樂皇帝朱棣面對上千把晃眼的鋼刀,朱棣面不改色,昂首闊步向前走去。

隨著他每每踏出一步,頭上懸著的鋼刀跟隨他的腳步依次收刀入鞘,金戈鐵馬聲不絕於耳。

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整齊,看起來節奏感十足。隨著他走到橋的盡頭,這場表演才終於劃上了句號。

對於剛才‘驚心動魄’的大場面,朱棣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在百官面前很好的襯托出了他孤膽英雄的氣勢。

看著朱棣臉上發自真心的笑容,朱瞻圻心裡懸著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他之所以騎在馬上,因為大家都是第一次,配合太過生疏。要是一不小心割掉永樂大帝一根頭髮絲,那今天的演出就成了人生的謝幕。

他帶頭鼓起了掌,身旁的王府護衛有樣學樣,開始響起嘩啦啦的掌聲。一旁大臣見到朱棣龍顏大悅,也跟著鼓起了掌。

城牆的禁軍侍衛,有了剛才經驗,人人爭先恐後開始鼓掌,圍觀的百姓被密不透風的禁軍人牆擋在了外面,雖然不知道里面發生了什麼。

但是聽到熱鬧的掌聲,都跟著開始鼓掌。全場掌聲熱烈,朱瞻圻奪過一名宮女手上捧著的花籃,一路小跑送到了永樂大帝的面前。

他跪在地上高舉著盛滿鮮花的花籃,朱棣心領神會,一把將花籃抱在懷裡。

現在的他已然萬眾矚目的焦點,朱棣心裡那點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作為一個造反上位的皇帝,面子對於他來說比什麼都重要。

朱瞻圻今天的一系列舉動,已經足夠捧場。朱棣親熱的摟著朱瞻圻的肩頭,爺孫倆就像兄弟一樣緊挨著靠在了一起。

看到一幕,原本計劃要將漢王一家貶去就藩的朱瞻基,站在人堆裡緊握著拳頭,恨得牙癢癢。

他的身後還有一名不起眼的小宮女,回想起朱瞻圻剛才的話,她恨不得咬碎銀牙,特別是那句建文亂黨猶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深深的刺痛了孫若薇的心,她的心裡在滴血,尤其是眼前這個十四歲的少年,前不久還用兩隻手輕薄過她的那個地方。

十五歲的孫若薇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作負心漢,如果眼刀可以殺人,她的眼神足以讓那個男人千刀萬剮。

正和永樂皇帝打成一片的朱瞻圻忍不住沾沾自喜,絲毫沒有意識到他轉頭去舔皇帝的行為,讓求之不得的那位女神開始記恨上了這個死胖子。

沒有出來迎駕,而是躲在角落裡暗中觀察的姚廣孝和胡濙兩人,胡濙心生感慨,他長嘆一聲:“下官這些年走南闖北,自認還算見多識廣。沒想到漢王世子一個少年人居然能有如此風範,真是英雄自古出少年啊。”

“當年靖難,陛下能以北平一隅之地對抗坐擁整個天下的朝廷,少師可謂是居功至偉啊。”

姚廣孝就像被踩中尾巴的貓一樣,急得跳了起來:“胡侍郎慎言,老衲不過喜歡出出主意,都是陛下虛懷若谷,善於納諫罷了。”

“陛下是真命天子自然有天命護佑,陛下今日的成就跟老衲沒有半點關係。”

胡濙見他打死都不認賬,在心裡暗罵:這老和尚可真是一頭修為上千年的老狐狸,要不是他慫恿,估計當今聖上還在北平城裡當一個逍遙的藩王。

不過想起建文帝六親不認的作風,胡濙覺得聖上心中還是感激這個老和尚在關鍵時候出手相助,如果沒有姚廣孝的出現,當年的燕王說不得會變成下一個自焚的湘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