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朱高煦,坦白講,這位兒子著實讓他心生歡喜。

若朱棣依舊身為燕王,對藩王世子的選擇權或許還能緊握手中,由心而定。

但時至今日,作為帝王肩承天下,抉擇便需超越個人情感。

“陛下,漢王殿下固然性急如火,然臣深信,假以時日,他必能領悟陛下的良苦用心。年少氣盛,成長還需歲月雕琢。”

見朱棣面露憂色,徐長卿毅然出言慰藉。

朱棣輕嘆,眼神中閃過無奈與疲倦:“長卿,無須慰我。朱高煦脾性如何,朕豈會不明瞭?”

“放任藩王行徑,乃至欺凌朝臣,此風不可長。

言至此,朱棣語氣漸沉,怒意難掩,“若非念及往昔戰功,朕早已剝奪其位。”

“陛下……”徐長卿欲言又止,暗忖此刻不宜強勸,以免觸怒龍顏。

皇族家務,外人何堪置喙?

朱棣揮手,示意此事暫且不提:“隨朕前往御書房,有要事需與卿商討。”

徐長卿心存疑惑,卻也不敢多言,即刻隨行。

步入御書房。

室內佈置簡約,卻無處不顯王者威嚴。

坐定書案之後,朱棣示意徐長卿同坐,沉聲問:“徐卿,你如何看待漢王?”

徐長卿稍加斟酌,回道:“漢王英勇過人,唯性情過於直率,易招是非。若適當管束,其才亦能為朝廷所用。”

朱棣眉頭微蹙,顯是對此回答不盡滿意:“他的能力朕自然知曉,但若一味放縱,怎能服眾?”

徐長卿洞察其憂,試探問道:“陛下憂心的是漢王的未來,還是當前行徑?”

朱棣靜默片晌,忽言:“朕最憂心者,乃大明前程。立儲一事,漢王與高熾,實難抉擇。”

徐長卿聞言色變,原以為立儲已定,未料陛下心生變數,一時語塞。

朱棣見狀,知此題難答,續道:“高熾仁善,深獲臣心,奈何體弱,能否挑起重擔,朕心中無底。朱高煦勇猛善戰,卻衝動難自制。長卿,你認為何人更宜?”

徐長卿深吸一口氣,深知此答關乎國本:“陛下,立儲關乎社稷,臣不敢妄言。但儲君之位,德才兼備方為上選。漢王才智有餘,德行尚需砥礪,而太子殿下仁慈寬厚,民心所向。”

“況且,陛下有賢孫在側……皇室家事,臣不便多言,然為江山穩固,陛下切莫再生易儲之念。”

徐長卿的話語,讓朱棣不滿意。

他想起曾經,也就是建文二年十二月,建文帝讓大將盛庸於東昌和當時的燕王大軍大戰。

那一戰,朱棣差點戰敗,陷入了包圍當中,是朱高煦身先士卒,殺入重圍救下朱棣。

劫後餘生,他對朱高煦說了那句“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因此在朱棣奪得皇位後,也生起了不該有的心思。

“陛下,”徐長卿見朱棣沉吟不語,又進言道,“或許可考慮讓漢王移藩雲南,一石二鳥,既鞏固了西南邊疆,又順勢推動改土歸流,安邦定國。”

“嗯?”朱棣心念一轉,覺得此計確有可取之處,但隨即又顧慮起朱高煦未必肯就範。如此一來,倒成了個棘手的難題。

“但無論怎樣,這畢竟是陛下的家務事,如何安排漢王,終歸是陛下您的聖裁。”

徐長卿這一番話,讓朱棣不由沉吟,他凝視著徐長卿,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複雜情愫。

“哼,徐長卿,你就不怕我一怒之下,取了你的項上人頭?”

朱棣語帶寒意,聲音卻迅速劃破了殿內的靜謐。

“陛下可曾記得唐太宗之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長卿所言,不過是據實以報,供陛下明鏡高懸罷了。”

徐長卿面不改色,直視朱棣,彷彿絲毫不為帝王的威嚴所動。

“陛下要成為明君,想必也不會因為長卿的三言兩語而動怒。”

徐長卿一笑,對著朱棣而道,“就是不知道,陛下想讓大明超越漢唐,還是比肩北宋了。”

“哼,宋朝那種廢物王朝,豈能和大明相比。”

朱棣的語氣,多了幾分的不屑。

徐長卿點頭,若有所思地說道:“大宋的確錯過了不少次變法強盛的機會。尤其是在宋仁宗時期,那是一個關鍵的時刻。”

朱棣微微點頭,表示認同:“朕也認為,歷代變法並非易事,往往涉及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會引發更大的動盪。”

“仁宗變法失敗的關鍵,就在於宋朝的儒臣們。”徐長卿繼續說道,“他們的理想是君王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聖天子垂拱而治,真正掌權的卻是他們。”

“仁宗之所以被稱頌,是因為他蔭官廣佈。”徐長卿語氣沉重,“一個官員,因為官階不同,親屬被封官,多則一二十人,少則五六七人。而且封賞大方,不惜重賞朝臣,以至於國庫空虛。”

朱棣聽後冷笑:“仁宗這種做法,只會削弱王權,給朝廷帶來無盡的隱患。”

“陛下覺得宋仁宗是好皇帝嗎?”徐長卿忽然問道。

“朕認為恩威並施才是雄主,仁宗只有恩而無威。”朱棣斬釘截鐵地回答。

徐長卿微微一笑,繼續道:“陛下所言極是。只有恩而無威,只會縱容群臣,難以駕馭朝局。陛下的治國之道,正是恩威並濟,方能穩固江山。”

朱棣目光炯炯,顯然對這個話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徐卿,以你之見,如今大明朝堂,是否也存在仁宗時期的隱患?”

皇帝是最為在乎自已權力的,大明這一朝如果要超越漢唐的話,就不能讓朝廷當中的文臣,成為桎梏,影響大明的發展。

徐長卿略作思考,答道:“陛下,現今朝堂雖無大礙,但仍需警惕。部分官員或因私慾,或因政見不合,結成黨派,明爭暗鬥。此風若長,恐有損朝綱。”

“臣有一則小故事,不知陛下可有興趣一聽?”

徐長卿的話猶如一陣清風,讓朱棣眼前一亮,興趣盎然。

“故事?”

朱棣轉瞬微笑,好奇心被徹底勾起:“你這麼一提,朕倒是很想聽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