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探究之心,促使徐長卿沉吟片晌,決意藉由明代末世,崇禎皇帝的悲涼境遇,來警示朱棣文人士大夫可能帶來的災殃。

“陛下,容臣細細道來,這是一個臣偶然在古籍中讀到的故事……”徐長卿語速不疾不徐,聲音裡夾雜著一抹難以言喻的凝重。

“嗯?”朱棣眉毛輕輕一揚,顯露興趣,“說下去。”

“話說那是王朝日薄西山之時,叛軍已兵臨城下,京城危如累卵,皇帝不得不懇求群臣解囊相助,籌集糧餉,以固守京城。”徐長卿的敘述緩緩展開。

朱棣神色一緊:“結局如何?”

“結局令人唏噓,皇族貴胄個個吝嗇如鐵公雞,滿朝文武卻多是裝瘋賣傻之輩。最初響應捐輸的,僅是一位六旬老翁,傾盡畢生積蓄,捐出四百兩銀子,皇帝感其忠心,賜以爵位。反觀其餘文武百官、皇親貴族,不是哭窮便是捐出區區數兩數十兩銀錢。”徐長卿言至此處,語氣中透露出一抹無奈。

朱棣皺眉,眸中怒火隱約閃爍:“如此背信棄義之流,怎堪稱為臣?”

“更甚者,皇帝向自已的岳父求助,岳父假意應承,僅捐出一萬兩銀子。”徐長卿話鋒一轉,揭露更為驚人之事。

聽聞此事,朱棣怒氣更甚:“有這樣的臣子,帝王又怎能挽狂瀾於既倒?”

“陛下,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徐長卿語調沉重,“後來,叛軍攻入京城,那位岳父大人遭受酷刑,被迫吐露出更多的財寶。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文武官員,大多心懷鬼胎,最終導致國破家亡。”

朱棣深吸一口氣,問:“徐卿,為何他們不願響應皇帝的呼籲?難道理應知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徐長卿淡然一笑:“陛下,皇親貴族與那些文武官員之所以如此,皆因金銀財寶是他們個人的,而國家卻是皇帝的。在他們看來,即便改朝換代,他們仍能在新朝謀得一官半職,故而不願真心效忠。”

朱棣面色越發陰沉:“真是荒謬至極!這樣的臣子,與蛀蟲何異?若大明出現此類人等,朕必將嚴懲不貸!”

言罷,朱棣忽覺不妥,目光冷冽:“你所指的是哪個朝代?”

徐長卿深深吸氣,緩緩吐露:“那正是深受腐儒影響,未來的明朝。”

朱棣霍然起身,怒不可遏:“你這是在詛咒大明?”

“陛下息怒。”徐長卿仍舊鎮靜,“臣的用意在於,願陛下能以前車之鑑,警覺宮廷中的潛在危機。若能事先防患,定能使大明江山永固。”

強壓怒意,朱棣重新坐下,冷聲命令:“接著說。”

徐長卿稍加整理思路,續道:“陛下,那個朝代的崩塌,根本在於內部腐敗氾濫以及文官階層的私利至上。他們只關注一已之私,對國家的存亡視若無睹,甚至覺得朝代的更迭與自已無關。”

朱棣沉吟片刻,追問:“那朝皇帝何以無力約束這些文官?”

“陛下,”徐長卿回應,“關鍵便在於此。皇帝的權威被文官集團嚴重削弱,甚至被邊緣化。文官們結成私黨,相互包庇,排斥異見,連皇命都可置之不理。國家若此,豈能不亡?”

朱棣的瞳孔中掠過一抹寒芒:“你是否覺得,大明朝亦暗藏此等危機?”

徐長卿頷首道:“陛下所慮極是,雖說大明尚未至那般田地,然則居安思危,刻不容緩。當今朝野之間,已不乏官員私相結黨,圖謀私利,若不及時遏制,恐將來不免重蹈前朝覆轍。”

“畢竟,在諸多朝臣心間,不乏有人渴望將聖孫塑造為符合自已意願的天子。”言及此,徐長卿的目光深深鎖定了朱棣,“陛下請勿忘,建文年間之教訓。”

“先祖嚴令禁止貪腐,乃至殺伐果斷,卻仍未能根絕朝中貪腐之風,足見其頑固。”

“文官集團雖多行不義,但其間亦不乏有能力、肯實幹之官吏,需陛下獨具慧眼,選拔擢升,方能澄清吏治。”

說到這裡,徐長卿話鋒一轉,“回溯北宋靖康之難,其發生非僅徽宗個人之過,更有朝中奸佞橫行之咎。”

“有一言,不知陛下是否贊同:權力本有無限膨脹之慾,若無適當約束,必生濫用之患。”

“陛下英明神武,掌控大權自是不在話下,自然不會行那昏聵之事。然而,大明之後嗣,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難道代代皆能成為明君,不為朝臣所迷惑嗎?”

這一席話,讓朱棣陷入了沉思。

“權力終歸是對賦予它的人負責,陛下可曾考慮過,為何西漢時期多有賢君,即便是東漢幾代帝王,置於其他朝代,亦屬難得的明君之列?”

“陛下可知其中奧秘?”徐長卿這一問,讓朱棣緊鎖眉頭,這的確是他未曾深入思考的問題。

“那是因為,漢家制度以‘霸王道雜之’,漢宣帝的話,陛下應該瞭解。”

徐長卿一笑,“後續的‘元成哀平’四帝,就沒有漢宣帝的智商了,全國上下,都在被豪族,外戚綁架。”

“最主要的是,大漢最初是平民政治,大明要想長治久安,就需要借鑑的是大漢,而不是大宋。”

徐長卿語氣頓了頓,繼續開口道,“臣曾言屠龍術,便是如此,屠龍術能夠造反,也能夠延續王朝。”

“所謂屠龍術,無非就是透過現象,看透事情本質,找到這個世界的終極真理罷了。”

他的一番話,讓朱棣有些好笑。

“這麼說,你找到了世界的終極真理?”

此刻的朱棣,不免來了興趣,之前他就細細聽過徐長卿的屠龍術。

如今,聽著徐長卿再次說起,除了震驚,更想看下徐長卿還能說什麼。

徐長卿只說了兩個字,“矛盾。”

“矛盾?”

朱棣的表情,都不免愣住了下。

“不錯,也可以稱之為矛盾論,一切的真理,都藏於矛盾當中。”

“大明要想治國,持續的長治久安,那就得抓住‘矛盾’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