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瀚文笑著說:“我確實作了一首詩,只是楊顏兄在這裡,如果獻醜,恐怕會讓人笑話。”楊浩言說:“顏兄不要嘲笑我。即使顏兄再敏捷,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完成。如果詩作成了,我願意喝十杯。如果真的沒有做,那豈不是在取笑我?除了十四杯外,還要再加罰三杯。顏兄如果不喝,那我們就絕交。”

顏瀚文笑著說:“要做就做,不做就不做,我怎麼會說謊?”於是拿出詩稿給三人看。

張宏軒接過來看道:“顏兄果然作了,真是太奇妙了。

三人看了這首詩後都大感驚奇。張宏軒說:“顏兄今天真是太了不起了。這首詩不僅寫得極快,而且每個字都清新俊逸,很有特色,就像是超脫世俗的人所寫,和平時的風格大不相同。

我真心佩服!佩服!我們這些人都應該擱筆了。”顏瀚文說:“我之所以寫這首詩,一來是怕拂了楊顏兄的意,二來是想敬楊顏兄一杯,所以才勉強應酬,其實並沒有什麼好句子。”楊浩言說:“詩確實寫得好,但小弟有些懷疑。顏兄剛才酒醒,又沒有動筆,怎麼就能從袖中拿出詩來?就算寫了,也要寫一會兒。”

宋海昌將詩拿在手中,又仔細看了兩遍,恍然大悟,意識到這是如玉所做,不由得微微一笑。楊浩言看見宋海昌笑,便問:“宋兄為何發笑?其中必定有原因。不說明,我決不喝酒!”宋海昌只是笑,不說話。

顏瀚文也笑著說:“我因為不做詩被罰了許多酒,現在詩既然已經做了,顏兄自然要喝,有什麼好懷疑的?難道是假的嗎?”

楊浩言說:“宋老兄笑得奇怪,必定有原因。”張宏軒看著宋海昌說:“這一定是宋兄見顏兄醉了,所以代他做的。”宋海昌說:“慚愧,小弟怎麼可能做得出來?”楊浩言說:“如果不是宋兄代做,顏兄家裡又沒有請館客,那是誰做的?”宋海昌只是笑,不說話。顏瀚文笑著說:“難道我就做不出來,一定要別人代筆?”楊浩言說:“不敢說顏兄做不出來,只是宋兄笑得有原因。你們互相包庇,一定是設了圈套哄騙我喝酒。

先罰宋兄三大杯,然後我再喝。”於是叫人給宋海昌倒了一大杯酒。宋海昌笑著說:“不用罰我,我也不知是不是。依小弟看,這首詩也不是做圈套騙楊兄的,一定是舍侄女擔心父親醉了,所以代為寫下的。”

楊蘇兩位御史聽了,都感到非常驚訝,於是問顏瀚文:“果真是令愛所作嗎?”顏瀚文回答:“確實是我女兒見我醉了,代我寫的,只是敷衍一下。”

楊蘇兩位御史驚歎道:“原來顏兄的女兒有如此才華!不僅女子中罕見,就是號稱詩人計程車人中也未曾有過。我倆與顏兄做了半生同年,竟不知令愛能詩能文到如此程度。真是令人敬佩!”

宋海昌說:“舍侄女不僅詩才高妙,而且博覽群書,下筆成文,千言立就。”張宏軒道:“這樣的才華真可以稱得上是女中的學士。”顏瀚文說:“我這老朽,有女兒雖有才華,但也沒什麼用。”

張宏軒說:“我記得令愛今年只有十六七歲。”顏瀚文回答:“今年十六歲了。”楊浩言問:“曾許配他人嗎?”顏瀚文說:“一來因為我晚年無子,二來因為妻子去世得早,女兒嬌養慣了,所以直到現在還未許配。”楊浩言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無論多嬌美,也不應錯過適婚的年齡。”宋海昌說:“並不是一定要錯過婚期,只是難以找到合適的佳婿。”楊浩言說:“偌大的長安,難道找不到一個富貴人家可以嫁的?我明天一定要做媒。”

顏瀚文說:“閒話先不說,三位兄長請繼續完成佳作。”張宏軒道:“珠玉在前,自愧不如,實在寫不出什麼,不如每人罰酒三杯如何?”楊浩言說:“這個提議有道理,我願意接受。”宋海昌的詩雖然還沒寫完,但看到他們兩人願意受罰,也就不再寫了,三人一起罰了三杯酒。因為這首詩讓人敬佩,他們談笑暢飲,直到掌燈時分才散去。

楊浩言自從在顏瀚文府上賞菊飲酒,見到白小姐的詩句後,便心生一計,想要將她許配給自已的兒子。原來楊浩言有一子一女,兒子名叫楊芳,今年二十歲,雖然外貌並不醜陋,但文章學問卻難以令人滿意。憑藉父親的關係,他勉強中了江西鄉試,但因會試不中,便隨父親在任上讀書。楊浩言雖然有意,但深知顏瀚文為人固執,在選擇女婿上非常慎重,輕易開口恐怕難以成功。他再三考慮,卻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突然有一天,楊浩言在拜客回來時,剛到達衙門前,就看到一名青衣人手捧著一封書信,跪在路旁稟報:“浙江王爺有書信問候老爺。”楊浩言看見後,便問:“是吏部王爺的書信嗎?”青衣人回答道:

“正是吏部王爺。”楊浩言隨即讓長班接過書信,吩咐來人稍候。他下馬進入私衙,一邊脫去官服,一邊拆開書信閱讀。

楊浩言看完書信後,瞭解到是吏部王爺推薦的一位星相之士。考慮到這是同年的情面,他吩咐長班去檢視廖相公是否在外面,如果在外面,就請他進來。長班不久回來,先遞上名帖稟報:“廖相公已經請進來了。”

須臾之間,只見一人從階下走進來。他的模樣是這樣的:

頭戴方巾,身穿樸素的衣服。頭戴方巾,勉強自稱擅長詩文;身穿樸素的衣服,假裝出一種隱士的風度。他的鬍鬚短而雜亂,眼睛大而缺少秀氣,說話時左顧右盼,滿臉都是勢利之色。雖然他以星相術為名,但主要還是靠逢迎他人來維生。

楊浩言見到他後,立即迎上前去,行過禮節,分賓主坐下。廖德明先開口說道:“久仰您的大名,無緣前來拜訪。今天有幸得到王老先生的介紹,得以見到您,真是喜出望外。”楊浩言道:“王顏兄在信中非常推崇您的學識和道德,今天見到您,果然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