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遲,是來遲的遲,是遲到的遲。

可本意並不是這樣,我本想說“不遲”,但想了想,“不”字開頭有些許不適,所以將“不”字省略了,僅此而已。

我認為,這輩子靜下算算也不過3萬天左右,“遲”字,耐人尋味,需細品。老師常說:“現在開始,努力讀書還不算遲。”而江湖上也流傳著這句經典老話:“學到老,活到老”。遲,是什麼;而不遲,又是什麼?最官方的回答無非就是,在某些特殊領域,對這方面做了某些要求,比如時間上的要求,“遲”字,就顯現出來了,以某一時間點,某一時刻為界限,過了就是遲,未過就是不遲。可在學業之中,某些專或不專業的“專家們”總是發表某些言論,講什麼幾年級,或者初幾,或者高几什麼什麼是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時間。但是為什麼沒有任何一官方發表言論並說明哪一個時間段是學習的最重要的時間段。

所以,人類社會是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正如政治上哲學所說:新事物的產生,總伴隨著舊事物的消亡,新事物的產生是超越舊事物,而不是代替舊事物,是新老兩代事物的更迭。就像新言論和舊談論一樣,沒有說新的言論出現,就代替了舊談論,所有新事物的產生,都是踩在舊的基礎上的。新老事物就像對於學習中的兩種熱度高的言論,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看哪一種更符合時代發展的潮流,哪一種更貼近生活罷了。而它們都是社會實踐出來的產物。並不是人類主觀臆造出來的。因為物質世界決定了,意識的產生以及形成,物質決定意識是不可磨滅的真理。

而人類思想的產生,包括形成以及改變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趨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用在人類不論是自發或者被動的學習中,就對應了那句: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有時候會天真的想,也僅限於想:若這輩子,只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愁吃喝,也挺好。可是那只是想想。

高考失利後,果斷選擇技能強國這條路,無傷大雅。

我會在宿舍莫名發呆,想著我的摯友們在大學中歡樂生活,我只是想著;看著我的摯友們在朋友圈為我介紹著精彩瞬間,我只是看著;聽著我的摯友們在VX通話中,談論他們的大學生活如何如何,我只是聽著。說不羨慕那是假的。

可如今這現況是不可更改的。我本意並非想要更改,不過是有些許嫉妒罷了。但我不會因為這些而對生活感到不甘,感到不滿。我承認剛開始確實不滿,但當我習慣現在這種生活方式的時候,由於惰性在作祟,也就淡忘了。現在甚至多年以後再提及此時,我或許還會有些許不滿,但再也不會像當初那樣強烈,人總要學會向現實低頭,誰說不是呢。

多年以後,我或許還在每天維持著這一千來字的,對生活瑣事的記述;或許會因為工作忙得不可開交,唯一有段時間還想偷懶;或許這些會成為我一日三餐,柴米油鹽的依靠。這只是個人遐想,或許沒有或許呢。

但是,身為這具軀殼的靈魂,我有責任讓這具軀殼活的更精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