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若有瑣事相訴,餘必會慎思而回!專屬於你的章節,在等你傾訴,而我在等著續寫。這本書我們一起完成,你問我答。)

三尺講臺,一年四季講的是立德,一支粉筆寫的是春秋;七尺木戒,一生為師為的是樹人,一腔熱血做的是基層。

我也是坐在講臺對面,面對黑板白字的那一批批祖國學子中的其中一批,更是那其中一批中的最普通最不起眼的那個。誰曾想我會在未來的某天,藉助現代科技將內心寫照與內心深處那一抹大膽的遐想它們碰撞後,閃現出的那一絲念頭給記錄下來。

誰又不是幼時總想著快快長大,懂事後又盼著時間慢點逃走,不要追的那麼緊,緩些再緩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但我認為責任不該與年齡成正比,可“現實”二字總是那麼現實,長大後發現,並不是,不是越長大越孤單,是越長大越沒時間罷了。

自打記事起,母親臉上的粉嫩,變的焦黃了;父親眼神中的堅定,變的逐漸撲朔了;爺爺奶奶更不用講,他們給我的慈祥印象,是這輩子我揮之不去,抹之不掉的。爺爺奶奶臉上的褶皺,那一條條歲月流經後留下的屬於歲月特有的痕跡,也越陷越深。

幼時的天真稚嫩,少年時的懵懂無知,成年後的心性大變!歷經坎坷後的成熟穩重。人的一生非常奇妙,這是人這種高階動物所能認識到,聯想到,理解到的,自發形成的思緒,在人類社會的同一背景下, 不同經歷,所體現的不同想法。

從古至今,最熱的話題無非就是與異性有關。前有相公-夫人,也有官人-娘子,又有老公-老婆,還有寶寶-寶貝。有蒹葭蒼蒼(《蒹葭》);有巴山夜雨(《夜雨寄北》),有生死茫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有曉夢蝴蝶(《錦瑟》),有夕起相思(《望月懷遠》);等。

可真正的愛情也好,友情也罷不正是生活中的瑣碎日常麼?正如(《觀刈麥》唐·白居易)所執筆寫下的日常點滴:“姑婦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這只不過是古代小農經濟下的生活寫照,而現在無非就是,工作地點與居住地點兩點一線折返著跑,像機器人一樣,兩點一線,枯燥乏味。反之,我向往《觀刈麥》的生活方式,喜歡現在的生活條件,期待久居深山綠林的生活節奏,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汝或是吾又能怎樣。

與其說是嚮往,是喜歡,是期待,不如說是羨慕,是眼紅,我覺得羨慕,眼紅更簡單明瞭,無非就是多“喝”了幾口墨水,多學了幾個華麗的詞藻罷了,將這份嫉妒包裝了起來,讓它看上去不那麼容易被人發覺,讓它看上去是自已心境高尚,可是人就是這樣。人都是有私心的,只不過人善於偽裝,才會有 形形色色 一詞的出現,才會有那善惡的,無形的評定標準。

生活中值得討論的例子還有很多,參與我吧,我願為你開設屬於你自已那一章節!這本書,我們一起完成,陌生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