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年輕幹得動,為何不“拿青春做賭,以時間為注”呢?

年輕是任何資本與權勢都比不了,替代不了的資本。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那些所謂的人情世故,處理起來固然沒有那些所謂的“老油條”圓滑,要不然也不會有“愣頭青”這一說了。但我們比起他們年輕,而年輕就是我們手中最大的資本。

有人會說或許會遇見奇蹟,而奇蹟這種東西在古代,是那些文人墨客縱橫江湖,在中州大地上游歷時才會出現的東西。之所以社會普遍預設的是:與其相信奇蹟,不如真刀真槍的實幹。

在先時,奇蹟並不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他們也是透過自身不斷的努力,經過時間的洗禮,然後熬出了頭罷了。正如“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放眼當下不也是這樣嗎?

有人會說,現在的上級領導,腐敗無能。可先時的上級,不也是這樣,真正的以民為本,深得民心的又能有多少呢?

只不過是底層勞動人民透過不斷豐富自已的知識儲備,不斷提高自已的能力,不斷開闊自已的視野。我覺得這不僅是他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體現,更是人這種生物發自內心的,普遍存在的野心!

其實我覺得那句話是十分有道理的:“既怕兄弟過得苦,又怕兄弟開路虎”。(這裡那兄弟們開刀屬實有些不當,見諒。抱拳了!)不僅是兄弟,而是每個人都是這樣。真正希望你過得越來越好的又有幾個呢?換句話說,又有誰希望你過得比其自已更好呢?當然沒有。若是有,也寥寥無幾吧。

所以“人比人,氣死人”這是一點都錯不了的。

不努力何來功成名就,不努力何來一日三餐,不努力何來居有定所,不努力又何來紅顏知已?!

回首往事,袁老(袁隆平)蹲在稻田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觀察、記錄,又經歷過不知多少次的失敗試驗,不斷總結、積累,才有了讓我國甚至是世界上的每條生命都能不為食物而發愁的思想。

袁老在研究雜交水稻期間,想必也有放棄這一念頭吧,畢竟經歷了那麼多次的失敗,那麼多次的挫折,可他並沒有,人的另一股勁兒又體現出來了。

是不服輸的倔勁,是不怕輸的勇勁,是不畏輸的拼勁。

誰說他年輕時候不是一個乾淨整潔的小夥子呢?誰說他年輕的時候沒有過屬於自已的夢想呢?誰又說他早就知道自已會投入到水稻雜交的研究之中去呢?

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

事實正是如此,既來之則安之。

小時候的夢想不是夢想,等於幻想;長大後會發現,小時候的夢想有些可笑,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人生會從哪一刻開始發生轉折,或許你會講,你所認為的自已的人生列車,軌道不是通向這裡,這是通向那裡。你錯了,因為政治老師會教你一句適用於任何時間點,時間段,適合於任何事件的話:“要一切以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為轉移”。

因為這個世界本是這樣,就像動與靜,坐地日行八萬裡,因為地球也在運動。所以才有對動和靜的描述:“客觀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

包括意識也是,意識非常活躍,意識常與情緒同時出現,意識是情緒的靈魂,情緒是意識的具體體現。

別發呆年輕人,這個社會總有屬於你的那個時代,要努力讓自已變得更好,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