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對。

這個句子很好聽,可嚐盡了生活的百般苦味,而最後面對各種事情都從容不迫,穩重冷靜,微笑面對的又有誰呢?

就拿當代這個內卷遍地存在,節奏飛快的現實社會的其中一件根深蒂固的植根在每個人心裡並且長期不可被磨滅的存在來說——學習。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孰又能無惑!

學習是生物圈中,每一個生物後天生存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但拿學生來講,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學生表示自已學不會,厭學?

我認為有兩種基本原因,一:學習本是一件枯燥無味,漫長的,煎熬的,不思則退的事。學生對其提不起興趣,這是普遍的存在,因為人本身就有一種傲氣,那來自於本性,是先天形成的,任何人都有。若說誰誰誰沒有的話,我是不相信的,第1章我說過,人只不過是比較善於偽裝罷了。

而之所以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是他們心本不在此,說他們笨嗎?簡直是主觀臆斷。若有成就的都是成績好的學生的話,那豈不是壞學生將不復存在?因為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不一樣,對成功的看法不一樣,有分歧。

我認為學習是一個幫助我們尋找適合自已生存的方法的一個過程,學習並非必須學有所成。我們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的一生也是圍繞此來展開。但社會可不是這樣,社會上的工作可不僅有這5個方面。

在學習中認識自我,在學習中找到自我,在學習中完善並提高自我。

二:迫於周圍環境的影響與自已思維的碰撞,而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家庭也好,來自於自已也罷。迫使自已不得不學習。

小時候老師講的要好好學習,才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隻不過是徒有虛表,一個人不經歷社會洗禮,怎麼會知道:“學習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而這也將是我發表此章言論的主要目的。

若年少是輕狂的代名詞,那目的就是成熟的標識牌。

我們不能拿年少來做萬能的擋箭牌,每個人都會有獨屬於自已的那段輕狂的記憶,但若年少只剩輕狂可言,那年少還有何存在的意義呢?

我們在經歷少年時,做過輕狂事。但事後應該有屬於自已的思緒,回味也好,感想也罷。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同時接觸的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越來越多,哪怕有益有害,也算是長了見識,既然經歷了,那就要結合所見所聞,來做好自已的人生規劃,當然,規劃不是讓它徒有虛表,我們隨之便要付諸行動,有目的,有目標的,讓其成為人生髮展路上的動力。

既然身為高階動物,並且身上肩負著造福世界的任務。就要根據事物固有的客觀的聯絡,去履行,去創造新的聯絡來改變客觀世界,物質世界的職責和責任。

目標並不是遙不可及,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才有可能實現的東西。

就像古有:炮竹飛天夢;對應如今:飛機,火箭,空間站。

一個偉大的理想,一個遠大的目標的提出,不是說非得要一個人或者一輩人來完成。而是世界各國的文人志士共同進發的,共同努力來完成的。

世界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若世界上處處都是美,而沒有眼睛去發現,那跟老薛(薛之謙)的《醜八怪》中的那句“世界漆黑”不一個道理?

我認為目標在一個人,甚至一個生物的一生中,是固然重要的,若沒有目標,沒有目的,渾渾噩噩的生活,其將會失去無數的樂趣,甚至沒有樂趣。可能活著,是其僅有的樂趣了吧。

學習亦是如此,要明白為了什麼而學,為什麼要學。簡單點,就是為了將來,生活水平高一點,自已的另一半檔次高一點。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