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眠

漏斷更盡人未眠,闌外明月斜入竹。長夜漫漫難安寐,鐘鳴雞啼曉侵戶。

翻譯:漏壺裡的水已經滴盡,更漏聲也已斷絕,然而我卻久久難以入眠。門外的明月向西斜斜地落入竹林。長夜漫漫,我卻難以安睡,直到聽到晨鐘敲響,雞鳴報曉,陽光穿過門窗。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深夜難以入眠的情景,表達了他內心的孤獨和不安。首句“漏斷更盡人未眠”透過沙漏和更漏兩個意象,表現出時間的流逝和夜晚的漫長。而作者卻未能入睡,暗示了他內心的煩躁和不安。第二句“闌外明月斜入竹”描繪了明月映照在竹林上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幽、寂靜的氛圍。這種氛圍進一步強調了作者的孤獨和寂寞。第三句“長夜漫漫難安寐”直接表達了作者難以入眠的感受,長夜漫漫,讓他感到焦慮和煩躁。最後一句“鐘鳴雞啼曉侵戶”則描繪了早晨的景象,晨鐘響起,雞鳴破曉,陽光照進窗戶。這句話既表現了時間的流逝,也暗示了作者在長夜中度過的痛苦即將結束。整首詩的意境清新,語言簡練,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深刻的情感體驗。同時,這首詩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珍惜和對未來的期待。

無題(其四)

閒 看慕光燈花落,清輝玉幕夜彌長。 無奈月近伊人遠,一種相思兩處同。

譯:我悠閒地看著飛蛾撲火,燈心餘燼結成的花狀物緩緩飄落。在這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灑在玉色的簾布上,彷彿給它披上了一層銀紗,夜晚顯得更加悠長。無奈明月雖然近在眼前,心中的人卻遠在天邊,彼此都在思念著對方,忍受著同樣的相思之苦。

賞析:這首詩的意境優美,透過對夜晚的描寫,表達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前兩句透過“閒看”“目光花落”等詞,描繪了作者在夜晚閒坐,望著燈火,看到飛蛾撲火,燈花墜落的情景。同時,“清輝玉盤”“夜彌長”等詞,描繪了一幅寧靜、美好的夜晚景象。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思念之情。“無奈月近伊人遠”表達了作者與心愛之人分隔兩地的痛苦,雖然明月近在眼前,但心中的人卻遠在天邊,彼此都在思念著對方,忍受著同樣的相思之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透過對夜晚的描寫和對相思之情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愛情的追求和對遠方愛人的思念之情。

懷漢卿

賊寇犯邊勒歸師,世眾不知謄小兒。手足相殘敵猖狂,張揚揮淚獻逆耳。驪山一諫轉國運,忠烈千古聞遐邇。將軍作古二十二,幾人仍記雙十二?

翻譯:外敵入侵,國難當頭,您被勒令撤軍,世人卻將您稱為叛徒。自相殘殺,敵人更加猖狂,您和楊將軍只能流淚進諫。驪山兵諫,救國於危難,忠烈之名,流傳千古。將軍已經離世二十二年,又有幾人記得當年的雙十二事變?

賞析:這首詩描述了張學良在國家危難時被勒令撤軍,被世人誤解為叛徒,但他和楊虎城仍然流淚進諫,最終透過驪山兵諫救國於危難之中,將軍的忠烈之名也流傳千古。然而,將軍已經離世二十二年,很少有人記得當年的雙十二事變。這首詩透過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了張學良的忠誠和愛國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歷史的無情和人們對歷史事件的淡忘。

遙祭金陵

城門破處空寂寥,街衢橫行虎狼賊。悠悠金陵皆是血,濤濤江水無限淚。十室九空斑淋淋,千溝萬壑骨壘壘。八六年歲衣衫溼,國仇家恨忘可悲!

翻譯:城門被攻破後,到處都空蕩蕩的,十分寂寥,街巷裡橫行著侵略者。金陵城裡到處都是鮮血,濤濤江水中流淌著無限的淚水。十室九空,到處都是斑駁的血跡,千溝萬壑中堆積著累累白骨。已經過去八十六年了,每當想起,淚水仍然會打溼衣衫,忘記國仇家恨,實在可悲!

賞析:這首詩描繪了南京大屠殺的悽慘景象,表達了對侵略者的憤恨和對遇難同胞的深切同情。整首詩用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將侵略者的暴行和南京城的慘狀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受到了歷史的沉重和傷痛。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呼籲人們不要忘記歷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