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四千年前,黃河長江流域,眾多氏族部落聚居。黃帝,乃傳說中最為顯赫之部落首領也。

黃帝所領之部落,原居西北方姬水之畔,後遷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懷來一帶),興牧業農事,遂定居焉。

同黃帝齊名之另一部落首領,號炎帝,初居西北姜水之側。言傳與黃帝族系近親。帝炎之裔漸露衰微,而帝黃一脈正盛。

於斯之際,九黎之長蚩尤(音chīyōu),威猛異常。相傳彼有八十一兄弟,皆具獸軀,銅首鐵額,以沙石為食,兇猛無匹。又鑄造刀戟弓弩等諸般兵器,常率其部眾,侵犯異族。

曾逢一日,蚩尤侵佔帝炎之地,帝炎舉兵抗敵,然非蚩尤之對手,遭其重創,敗走涿鹿,求援於帝黃。帝黃早欲剪除此部落之患,遂聯合諸部,整備兵馬,於涿鹿原野與蚩尤展開激戰。

關於此番大戰,流傳眾多神話傳說。聞帝黃平素馴養熊、羆(音pí)、貔(音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種猛獸,戰時則釋之以助戰(或曰,此六獸實乃以野獸命名之六氏族)。蚩尤之兵雖兇,遇帝黃之軍及群獸,亦難抵擋,紛紛敗逃。

帝黃領兵乘勝追擊,突遭天昏地暗,霧氣瀰漫,狂風驟起,雷電交加,兵士難以追趕。原是蚩尤請來“風伯雨師”相助。帝黃不示弱,亦請天女之助,驅散風雨。瞬息之間,風靜雨停,晴空如洗,終將蚩尤擊敗。昔有傳言,蚩尤施妖法,佈下迷霧千重,令軒轅黃帝之兵失其徑路。黃帝乃造指南車,引軍依蚩尤遁跡逐之,終將蚩尤擒而斬首。此等神話,昭示斯戰之激烈矣。

四方部落見黃帝敗蚩尤,皆心悅誠服。黃帝遂得眾部落擁戴。然,炎帝族與黃帝族亦起爭端,雙方於阪泉(今河北涿鹿縣東南)交鋒,炎帝不逞。自此之後,黃帝為中原部落聯盟之長。

黃帝時代,傳說眾多,如宮室、造車、造船、織五色衣裳等創造,非一人之力所能致,而後世皆歸功於黃帝。

傳黃帝有一妃,名曰縲祖,親耕織之事。昔日,蠶僅生於野,人未知其用,縲祖教婦人養蠶、繅絲、織帛,自此,世間始有絲綢之產。

黃帝復有史官倉頡,創制古文。我輩未睹當時文字,無從考證矣。

古人甚推崇黃帝,後人鹹以黃帝為華夏始祖,自詡黃帝子孫。因炎帝族與黃帝族本為近親,後合為一脈,故我輩亦常自稱為炎黃子孫也。紀念始祖黃帝之盛德,後裔於今陝西黃陵縣北橋山之上,築陵寢以志永懷,是為“黃帝陵”。

堯舜禪讓

傳言繼黃帝之後,顯赫三位部落聯盟之長,乃堯、舜、禹三者。彼等皆自部落之長始,終被推為盟主。

昔日,盟主有大事,必集諸部落之長共議。

堯年高欲退,求一人以繼其位。曾召四方之長謀之。

堯布其意,有放齊者言:“公之子丹朱,明達之士,宜承大統。”

堯正色以對曰:“不可,是子德薄好爭,非君子也。”又有讙兜者提:“掌水利之共工,事務治理得宜。”

堯搖首答曰:“共工巧言令色,外恭內倨,此人吾不信矣。”

是次議論無果,堯復尋嗣子。再召諸長而言,鹹推舜者。

堯頷首曰:“噫!吾亦聞其為人善。爾等能否詳述其行狀?”眾人遂將舜之境遇細訴於眾:舜之父親,乃一糊塗至頂之人,世人皆呼之為瞽叟(音gǔsǒu,即盲目老翁之意)。舜之親母早逝,繼母惡劣。繼母所生之弟名象,傲慢無禮,而瞽叟卻偏愛之。然舜於如是之家,待其父母、弟弟仍以至孝。故眾人皆以為舜乃一有德之士。

堯聞之,心中甚悅,決意先試煉舜。乃以已之二女娥皇、女英許配於舜,又為舜築倉廩,賜予眾多牛羊。繼母與象見之,既羨慕又嫉妒,遂與瞽叟同謀,屢次欲害舜。

某日,瞽叟命舜修葺倉廩之頂。當舜攀梯而上,瞽叟於下縱火,欲置舜於死地。舜在倉頂見火起,尋梯而下,然梯子已不知所蹤。幸而舜隨身攜帶兩頂遮陽之笠帽。他雙手執笠,如鳥展翅般躍下。笠帽隨風飄揚,舜輕身落地,毫髮無損。

瞽叟與象不甘心,又命舜淘井。舜下井之後,瞽叟與象於地面投石填井,欲將舜活埋。不料舜下井後,於井邊挖出一孔道,安然逃出,再度平安歸家。

象不知舜已脫險,洋洋得意地歸家,對瞽叟曰:“此次兄長必死無疑,此計乃我之所想。”噫!吾等今可分之兄之遺產矣。”語訖,彼遂步往舜所居之室,未料一入門,見舜正於床沿操琴。象心中暗驚,羞愧交集曰:“嗚呼,吾何其思念君也!”

舜亦裝作泰然自若,答曰:“爾來正是時候,吾事務繁多,正需爾之助以理之。”

自此之後,舜仍如故,和顏悅色以待其親與弟,瞽叟及象,不敢再生陷害之心。

堯聞眾人述說舜之德行,又經詳察,深信舜乃德才兼備之士,遂將首領之位讓於舜。此舉史稱“禪讓”(禪音shàn)。實則在氏族公社之時,部落之長者退位,擇新之首,固非罕見之事。

舜繼位後,勤勉而節儉,與百姓同勞,贏得眾人之信賴。數年後,堯駕崩,舜欲讓位於堯之子丹朱,然眾不允。舜乃正式為首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