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十八路棍門。

當年琅琊山一戰,掌門人王方被周大慶一刀砍下右臂,又被勒令聽從火刀門調遣,不堪屈辱,自盡而亡。由副掌門吳富暫時代理掌門職位,而外界傳聞,十八路棍門遲早要亡。

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聞?因為十八路棍門與其他門派不同,他們沒有自已的秘籍,而是借用當時流行的比較基礎的棍法。這套棍法有個特點,一共十八章,每章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比如第一章是紫薇路,第二章是百匯路,等等,個人練的如何全靠自已領悟。

那些年,十八路棍門也就王方悟的透一些,棍法更強一些,除他以外再無高手,吳富的修為也是一般般。

王方死了,吳富掌門,十八路棍門自然沒啥希望了。然而此時,卻出現另外一個人物——方中信。此人打小住在十八路棍門派裡,一直以來平平無奇,卻在王方死後,突然大徹大悟,把十八路棍法融會貫通,悟性更上一層。

一次幫內會鬥,別人有用鐵棍、有用木棍,唯獨方中信用根樹杈子,打的一群弟子嗷嗷叫喚。

吳富但看此人:生的高大,體格健壯,頭如豹子,雙目有神,聲音洪亮,勢頭迅猛,真乃人中豪傑。

方中信一戰成名,吳富主動退位,舉薦方中信任掌門人。

當夜,方中信直奔琅琊山頂,喝退眾弟子,命其日後不再守山。又繞山一圈,見一洞,半人多高,兩人多寬,洞外雜草遮蔽。

方中信撩開雜草,見洞口刻有兩字:“良匠”。鑽入洞內,步行數十米,見石壁刻一詩如下:

粗手難煉天上器

只把精鐵鑄成棍

奔雷不及碳上紅

但有緣人取天火

詩寫的一般,應該是某個鐵匠寫的。從詩的意思來看,裡面應該有根叫“天火”的鑄鐵棍。

方中信繼續往裡走,果然看見地上有一根通體黑亮的鑄鐵棍,棍體紋有五龍相爭,拳頭般粗細,兩臂之長,方中信一把握起,單手轉了一圈,呵了一聲:

“正合我意。”

石壁又刻有三個小字,不注意的話難以發現,方中信湊近,吹了吹上面的灰,見是“童達山”三字。

“原來是大師所制,今日當歸於我,此乃天意。”

此後,方中信整日把練棍法,不問幫派之事,上上下下,都由吳富操心。

一日,方中信叫來吳富,說道:“可記當年師傅被殺之仇?”

吳富說道:“當永世難忘。”

方中信說道:“好,我今日便去應天府,親自找周大慶報仇。”

吳富說道:“以你當前武力,足可以復仇,但還是帶些弟子為好。”

“不用了。”

說罷,方中信一人前往應天府。

“火刀門”招牌早破碎,這個地方已物是人非。方中信走遍見龍街未見火刀門,便抓住一個路人問。

路人回答:“火刀門前幾日就被滅門了,周大慶被殺,他女兒嫁給水門鏢局的張平後,就不知道去了哪裡。”

方中信問道:“何人所殺?”

“當然是青衣衛啊。這條街除了青衣衛,誰有能耐殺周大慶?”

青衣衛?沒聽說過。

周大慶死了,方中信不僅不消氣,竟把仇恨轉給青衣衛。

他認為,是青衣衛讓他失去了親手報仇的機會。

“好一個青衣衛,他在哪?”

那路人看到方中信怒氣衝衝的樣子,不可置信的說道:

“你是個傻子吧?你還敢找青衣衛的事?”但看他認真的樣子,有些害怕,趕忙指給方中信位置,

“喏,就在那邊,看到桃樹了嗎?就是那。可別說是我說的。”

方中信拖著“天火”,一路摩擦的“呲呲”,惹的路人觀看。

到了油桃樹下,看著滿樹肥桃,方中信正覺口渴,棍子一戳,嘩嘩掉下許多桃子。

聽到聲音,御龍莊那倆大胖小子趕緊爬上牆頭,本要破口大罵,卻見方中信頭如豹子,面如虎神,威風凜凜,嚇的倆大胖小子滾回院內,去搬救兵。

圍觀百姓越聚越多。

咔咔,御龍莊大門開啟,走出來兩名青衣衛。

方中信二話不說,跳起來一棍子悶到一名青衣衛頭上,那青衣衛反應快,往一邊躲閃,還沒來得及問話,只見方中信使出十八路棍法中的“擺漿路”,如擺動船漿一般,快速往青衣衛躲閃的地方揮擊,再往另一名青衣衛使出“紫薇路”外加“擎天路”。

什麼是“紫薇路”?方中信悟出來的是,能讓不同招式絲滑切換的路數,剛使出“擺漿路”,又立即切換成“擎天路”,從下往上一擊即中另一名青衣衛。

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兩名青衣衛倒下。

“好一位英雄少年!”

圍觀百姓發出喝彩,不是因為平時囂張慣的青衣衛被打倒,而是方中信這幾招耍的太精彩。

方中信直接衝進御龍莊內。

御龍莊分為三個院,前、中、後院,前院六名青衣衛,中院十二名青衣衛,後院十八名青衣衛。

剛剛倒下兩名青衣衛,前院還剩下四名青衣衛,方中信將其打趴後,御龍莊內僕人、丫鬟皆嚇得躲進屋裡,不敢出來阻止,方中信直接來到中院。

十二名青衣衛,各執寬刀,面容堅狠,立在院中等候。

方中信一不做二不休,以“紫薇路”為契機,連使十七路棍法,十七路棍法裡,有進有退,有攻有防,有突有破,加上“紫薇路”的加持,十七路棍法絲滑切換,縱使十二名青衣衛再厲害,怎麼面對一個同時攻防的高手?

有膽子大的上去拆招,被打的臥地不起;膽小的想逃,也被追擊打倒在地。

短短時間,十二名青衣衛相繼倒地,痛苦呻吟。

諸位,咱注意了,到目前為止,共十八名青衣衛倒地,但全都沒死,為何?

利用“紫薇路”絲滑切招,變招雖快,但減少了一定的重擊,鐵棍本是鈍器,力度減少,在短時間內當然是打不死內力深厚的青衣衛的,但也是打的斷胳膊斷腿。

待方中信去後門,發現後門裡的十八名青衣衛不在,至此,他才感覺有些消氣。

周大慶死了,青衣衛也打了,氣也消了,回去吧。

剛到門口,圍觀群眾擠的水洩不通,見方中信竟平安走出,各個歡呼,稱方中信為“英雄好漢、人中豪傑”!

可此時,方中信發現,自已的鐵棍好像忘記拿出來了。

他想起來,自已在開御龍莊後院門的時候,把“天火”放在門邊。

再回去一趟?肯定要回去的,丟了“天火”,像是失去了棍法“靈魂”,他打算將“天火”立為幫門信物。

他撿起桃樹下一根樹枝,又進御龍莊,身後傳來眾人驚呼。

此時,中院和前院共計十八名青衣衛聚集一起,躺在地上,呻吟哀呼,又見方中信進來,嚇的往裡爬。

其中有眼尖者,看見方中信手中拿的是樹枝,喊道:

“別跑!別跑!他拿的是樹枝!”

其他青衣衛一看,果然是樹枝,也不害怕了。一個個忍著痛,站起來,把起寬刀,欲要砍去。

但見:方中信手握樹枝,如擎鐵棒,樹枝劃過,如有龍吟,青衣衛門很快被打的又臥地不起。

方中信拿到“天火”,走出門外,此時一人湊前,問道:

“大俠,您可是殺了唐信?”

唐信?唐信是誰?

方中信便問誰是唐信,那人說道:

“見龍街青衣衛我們見識過,唯獨沒見識過唐信。據聽說,那唐信武功可是遠在青衣衛之上,不然,他也當不了御龍莊莊主。”

方中信二話不說,又一頭鑽進御龍莊,邊走邊喊:“唐信,你給我出來!”

那十八名青衣衛邊爬邊嘀咕:“今天遇到個瘋子!今天遇到個瘋子!”

也巧,那天唐信帶著後院十八名青衣衛外出,方中信未能遇見,但心中有氣,一棍子打斷倆大胖小子的腿,出門幾棍子把油桃樹上的枝葉攪的稀爛。

至此,十八路棍門的名聲打響整個江湖,江湖流傳:

“人中豪傑方中信,三進三出御龍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