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雖然造成汙染小,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那片海域的可燃冰連結著一片儲量遠大於它的海底石油,甚至這片石油奇蹟一般地在陸地上和海洋裡都有分佈,炸了個乾乾淨淨。

然後合眾國就得到了一個好訊息和一個壞訊息。

好訊息,石油奇蹟一樣地炸乾淨了,沒有一丁點海洋汙染。

壞訊息,大氣汙染要超標了。

這次泰坦尼克號事件此後將被諸多史學家多次翻出來討論,主要爭議內容是應不應該把這次事件定為末世歷的一部分。

言歸正傳,此次大氣汙染的危害遠超歷史上任何一次的危害,但生態系統不僅是一個混沌系統,而且是一個迄今為止都是人類不能窮盡的系統,大氣汙染中的空中顆粒物和煙霾等諸多有害物在複雜的大氣圈作用下最終盤旋在了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上空被吸收。

但凡事總有個代價,這次人類化險為夷的代價便是天空的遮蔽。

雨林的生態多樣性毋庸置疑,在吸收了大量汙染物後雨林並未產生任何異樣,但是卻不知道觸發了什麼連鎖反應,此後的雨林開始大量產生白色或灰色霧氣,甚至到後來產生的霧氣早已遠遠超出了吸收的氣體總量經檢測,裡面的成分對人體無害,主要包含大量水汽和有機色素。

然後……天文學又捱了世界冷漠無情的一記暗拳,由於“團結”嚴重影響了人類歷史程序,在這個航天技術尚不健全的1990年代,從地面觀測星空仍然是人類的主要甚至是唯一觀測手段,這些霧氣產生速度驚人的快,很快全球上空都是霧濛濛的一片了,天文學再次停滯。

這次天文學家們徹底怒了,他們感到好像全世界都在與他們為敵(確實沒錯),現在這一批天文學家們都是真正熱愛這門學科的人,不然沒有人會義無反顧地走向這麼一條几乎沒有牟利渠道,發展前景黯淡的路。

這次天文學家們不知在誰的帶領下集體向各自的領導機關發出源源不斷的建議書,大致內容是希望加快航天科技發展,並且給出了一個資源廣佈,能源充足的未來前景,自已的意識形態將充分發展。

同時普羅大眾中也傳出了對星空嚮往的聲音,最早是一些小說作品,後來則是電影等影視作品,最後甚至在一位天賦異稟的學者研究下,創造了一門名為“宇宙社會學”的學科。

這次天文學家們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在1999年打動了聯合國官方,多國的航天技術發展開始進入國家重點發展專案提案。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技術發展不會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航天學多年的理論空白比較鬆弛,但物理學理論恰好彌補了這一部分,所需解決的主要是材料問題和人員選拔,以及保密工作。

在2000年,新千年的這一年頭一天,華夏,合眾國,紅色聯合體聯合宣告將共同研發宇航技術,保守估計13年以內可以完成。

然而,幹過服務業的人都知道人類一個物種就具有物種多樣性,這一次也沒有例外,明明經濟發展蒸蒸日上,科學發展朝氣蓬勃,宗教發展和諧美好,結果竟然還有腦殘猛地跳出高喊末世論。

而當謊言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成真時,撒謊者比信眾更容易崩潰,因為只有撒謊者從未想過謊言成真的結果。

2012年12月31日,這一天是一個名為瑪雅文明的古代文明紀年法的最後一天,然後就換到下一個迴圈的頭一天,然而在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將其故意宣傳為世界末日,趁機大肆宣揚反政府理論和虛無主義等一般認為對社會發展不利的言論。

然而真正度過了這一天以後,人們發現世界末日依然遙遙無期,大多數信以為真的人尷尬不已,小部分堅信是自已的虔誠信仰感動了主(至於是那個主就不確定了),愚弄大眾的人要麼無地自容,要麼暗暗發笑。

然後,末日真到了,到得比珠淚展開還快。

2013年1月1日,為了沖淡世界末日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早已是多國參與的聯合航天局在徵求了全部參與方同意以後宣佈將原定於1月4號的衛星發射日移至今日。

當晚,在無數雙眼睛的期待中“荷”號火箭攜帶同名衛星升空成功,成為人類史上第一顆民用通訊衛星。

人們大受鼓舞,紛紛開始期待3月14日的載人航天。

2013年3月14日,來自六國的宇航員各一人,加上紅色聯合體宇航員五人共計十一人登上了“探索者”(Explorer)號火箭,將跳過環地軌道直接登陸月球。

末世歷到此時,真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