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與亞馬遜書店排行榜暢銷書作者

有一位父親,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要求分家產,在得到家產之後他就離開家鄉遠走高飛,在紙醉金迷、放縱聲色中耗盡了所有。在憂傷痛悔的覺悟中他決定回家,沒想到父親竟然伸開雙臂迎接他。但這個歡迎卻讓大兒子極度生氣。故事最後父親規勸大兒子一起來接納並赦免他的弟弟。

在尋求意義和價值的旅途中,我們每個人都正如這故事中的兒子。或是如小兒子,放任自我顛覆傳統;或是如大兒子,順服自律,心卻早已遠離。無論我們是何種型別的人,都迷失在外。我們的內心要如何才能由“小兒子”的恐懼、“大兒子”的憤怒,轉變為喜樂、愛與感恩呢?

作者獨闢蹊徑地藉由這個故事向我們顯明上帝是一位花費極大耗盡所有的上帝(God of Great Expenditure)。對他的兒女來說,若不說他是“一擲千金”地施恩在我們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不計一切的恩典,是我們最大的盼望,是我們生命改變的經歷,也是這本書的主題。

引言

路加福音第15章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這個比喻的情節與人物非常簡單:有一位父親,他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要求分家產,而在他得到家產之後就離開家鄉遠走高飛,在紙醉金迷、放縱聲色中耗盡了所有。後來他在憂傷痛悔的覺悟中回家,沒想到父親竟然張開雙臂迎接他。但這個歡迎卻讓大兒子極度生氣。故事的最後說到父親規勸大兒子一起來接納並寬恕他的弟弟。

從表面看來,這段敘述並沒有很扣人心絃,但我相信,如果以一個湖來形容耶穌所有的教訓,那麼這個著名的浪子比喻,就是湖中最清澈見底的地方之一。在過去幾年中,有很多人針對這段經文發表了精彩的研究,但是我對它的認識,則是建立在三十年前第一次聽到柯隆理博士(Edmund P. Clowney)根據這段經文所講的資訊。那篇講章改變了我對基督教的認識,那篇講章收錄在柯隆理博士(Edmund P. Clowney)的著作《從全聖經宣講基督》(Preaching Christ from All of Scripture, Crossway, 2003)中,講題是“分享父親的歡迎”(Sharing the Fathers Welcome)。我和柯隆理博士合教了三年的研究所課程“講道學”。那時我曾告訴他,我在他的資訊的基礎上建構了一些看法,我相信這是耶穌在這個精彩比喻中所要表達的最根本涵義。他相當肯定我的看法,而那些內容如今就成了這本書。我幾乎認為自已發掘到了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秘密。這些年來我經常反覆教導與研讀這個比喻,在我解說其中的精義以後,我見到許多人從這經文中得到的激勵、啟發與幫助,是遠超過其他任何經文所帶給人的。我曾研究過許多探討路加福音第15章的解經書,在此特別提出其中的一本著作:《尋找失落的路加福音第15章的文化鑰匙》(Kenneth E. Bailey, Finding the Lost Cultural Keys to Luke 15, Concordi, 1992),這本書對了解此比喻的文化與歷史背景很有幫助,我在本書中使用了作者的許多洞見。

有一次我在海外服事,藉助翻譯對當地的會眾就這個題目進行了一場演講。不久之後為我翻譯的那個人寫信告訴我,當他在傳譯這篇資訊時,感到這個比喻像箭一樣地刺入他的心。在經過一段掙扎和反思以後,他就信靠了基督。還有許多人告訴我,當他們瞭解耶穌的這個故事以後,他們的信仰、婚姻,有時甚至包括他們的性命是如何地被挽救過來。

在本書開始的前五章,我會先解釋這個比喻的基本意義;到了第六章,我會說明這個故事如何能幫助我們全面性地瞭解聖經;而在第七章,我就要指出這個教訓如何能落實在我們在世上的生活中。

我不用這個比喻最常見的名稱:“浪子的比喻”,因為我認為單是以小兒子作為故事的焦點是不正確的。連耶穌都沒有稱此比喻為一個浪子的比喻,而是以“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展開這個故事的;而且其中對大兒子的敘述不少於對小兒子的,提到父親的分量也與兩個兒子的相當。不僅如此,耶穌對大兒子的講論,是聖經給我們的最重要的資訊之一。所以,這個比喻更好的名稱,應該是叫做“兩個迷失的兒子”。

描述“浪”子的英文形容詞是“prodigal”,但其實它的意思並不是“任性”;按照《韋氏大辭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解釋,它是指“不計一切地花費”,意思是一擲千金地花費直到什麼都不剩。因此用這個詞來描述父親和描述小兒子都是同樣恰當的。父親歡迎悔改的兒子,可以說是不計一切的,因為他沒有“計”算或數點他的罪,也沒有要求他賠償。但父親的這個反應激怒了大兒子,也極可能不為鄰里社群所接受。

這個故事中的父親代表了耶穌所熟知的天父,使徒保羅寫道:“……上帝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已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哥林多後書5∶19)耶穌在這個故事中向我們顯明天父是一位花費極大的上帝(God of Great Expenditure),對他的兒女來說,若不說他是“一擲千金”地施恩在我們身上,就不足以形容。上帝不計一切的恩典,是我們最大的盼望,是我們生命改變的經歷,也是這本書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