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追尋

人類渴望真愛,這一直是許多歌曲和故事所歌頌的,但是在 我們當代的文化中,愛情卻被放大到令人震驚的地步。音樂 劇中充滿了許多陽光明媚的情歌,但也有一些歌曲顯示出現 代人所追求的愛情的陰暗面。在音樂劇《伴侶》(Company)的結尾曲“活著”(Being Alive)中,那位陷人熱戀的男子說他所愛的女子會“太需要我……太瞭解我……把我缺點拉 出來,把我拉進地獄裡”。雖然如此,他仍堅持說,只有愛情 能“支撐我活著,讓我活著”,因此他不得不輾轉於一段段耗 竭心力的感情關係中,接著跳入下一段感情,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感覺自已還活著。在“心醉神迷”(Bewitched)這首歌的歌詞裡,那位女子承認她愛上的是一個笨蛋,會讓她失望,但她還是說:“我又再次狂野,再度被騙,再度成為又哭又笑的小孩。”她唱出了過度依賴愛情的實況——若沒有任何 的愛情,他們就會感到生命失去意義;即使是錯愛也沒關係。

在我開始牧會事奉時,認識了一位名叫莎莉的女士,她的不 幸是長得太漂亮。她從童年起就知道如何利用美貌:起初她 用美貌來操縱別人,後來別人反過來操縱她。她感到除非有 男人愛她,否則自已就既軟弱無力又會被人視而不見,結果 她因為無法忍受孤單,甚至願意和那些會虐待她的男人在一 起。

她為什麼願意忍受這種對待呢?是因為她想要得到一種深度的肯定與接納,但那隻能從上帝那裡得到,所以她最後就成了一個愛情的奴隸。今天我們有時也會聽到人說:“我的老闆把我當成奴隸了。”這樣的說法不夠嚴謹,因為雖然有的老闆會讓你的日子不好過,但若真把你當作奴隸來對待,是不會 有界限的;他(奴隸的主人)可以任意對待你——打你、強暴你,甚至殺掉你。同樣地,我們知道,當美好的事物對人 的要求超過了恰當的界限時,它就變成了假神。舉例來說, 當你工作到健康受損,或為了工作的發展而觸犯法律,你就 是把工作變成了偶像;當你容讓戀愛的物件利用及虐待你, 或造成你對於病態的關係視而不見,你就是把愛情變成了偶 像。偶像附帶的作用,是會讓你為了抓住它而失去信用,把 粗暴的行為合理化,背叛其他方面該有的忠誠——它會驅使 你違反一切美好和合宜的界限。崇拜偶像就是做它的奴隸。

聖經中有一個故事就描繪出人對愛情的追尋過甚反而使自已成為奴隸,那就是創世記第29章中雅各和利亞的故事。雖然那個故事發生的年代久遠,但實在與今天的情況極為相關。 不論在什麼時代,我們都很有可能把愛情和家庭轉變成假神, 但在我們今天生活的文化中,更容易錯把愛情當成上帝,把它當成是最重要的東西,並且把我們所有的盼望和喜樂都建 立在它上面。

•彌賽亞的應許

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我們看到上帝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是要 藉著他的家、經由他的後裔來救贖世界,即在他之後的每一 代中,都有一個孩子被揀選來承傳這個譜系——他會與上帝 同行,做一家之首,並且把信仰傳給下一代。如此代代相傳, 直到亞伯拉罕後裔中的那一位彌賽亞出現。

亞伯拉罕生了以撒,多年以後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懷了雙胞胎,上帝預言說:“將來⼤的要服事小的。”(創世記 25:23)意思是說雙胞胎中的老二被揀選進入彌賽亞的譜系。但以撒無視此預言,偏愛老大以掃超過老二雅各。諷刺的是,這正是上帝藉著呼召亞伯拉罕獻上獨生子之時所要拯救他脫離的悲劇性錯誤。因為以撒的偏心,以掃長成一個極為高傲、驕縱、任性和衝動的人,而雅各則長成一個憤世嫉俗、心懷苦毒的人。

在以撒年老時,他要把祝福傳遞給家族的下一代領袖,但他 不想依照上帝的預言來做,而想把祝福傳給以掃。這時雅各 裝扮成他哥哥的樣子,來到幾乎全盲的老父身邊,從察覺不 出有異的以撒那裡接受了祝福。以掃知道這件事以後,發誓 要殺雅各,雅各只好亡命天涯,逃到了曠野。

雅各的一生就此被毀,他失去了家庭和可承受的產業,很可能再也看不到自已的父母了。雅各走向肥沃月灣的另一端, 那裡有許多他母親的親戚,他的外祖父也還活著,他希望在 那裡至少還能保住小命。

•雅各的渴望

雅各逃到了他母親的孃家,他們接受了他,而且他的舅舅拉 班僱傭他照管羊群。當拉班發現他有經營的才幹時,就讓他 做管理的工作。他問雅各要什麼工價來照管羊群,雅各的回 答只有兩個字:拉結。

拉班有兩個⼥女⼉兒,⼤大的名叫利亞,小的名叫拉愛情不是你全部的需要結。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拉結卻⽣生得美貌俊秀。雅各愛拉結,就說:“我願為你小⼥女⼉兒拉結服事你七年。”拉班說:“我把她給你勝似給別⼈人,你與我同住吧。”雅各就為拉結服事了七年;他因為深愛拉結,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創世記29:16—20)這段經文的希伯來文字面意義指出,拉結有好身材,而且人又非常美麗,雅各為她神魂顛倒。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艾爾特(Robert Alter)教授是一位傑出的希伯來文學學者,他指出經文裡多處顯出雅各是如何地為拉結瘋狂、思愛成疾。 雅各願意為她付上七年的工價,照當時的幣值來說,這是極重的聘金,而“他因為深愛拉結,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到日期滿的時候,雅各對拉班說:“日期已經滿了,求你把我的妻⼦子給我,我好與她同房。”(創世記 29:21)艾爾特說,此處所用的希伯來短語是異常地赤裸、形象化,而且充滿性的意味,非常不同於當時一般人所用的謹慎而保守的詞句。

這相當於在今天,一名男子對女子的父親說:“我等不及要和你女兒上床,現在你就把她交給我吧!”創世記的經文在此給 我們描繪出的這個男人,已經在感情上、在性方面被他對一 個女人的渴望弄得瘋狂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雅各的生命是空虛的。他從未得 著父親的愛,又失去了愛他的母親的愛,當然他也必定完全 沒有感受到上帝的愛和關照,於是當他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美 麗女子,必然會告訴自已說:“只要我擁有她,我混亂的人生就終於有一件好事了;只要我擁有她,萬事必然大吉!”他心 中所渴望的人生意義、肯定和接納,都放在拉結的身上了。

雅各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一個異類。文化歷史學家告訴我們, 通常古時候的人不會為了愛情而結婚,他們多半是為了地位而結婚,然而今日的雅各並不罕見。

因《否定死亡》一書而獲得普利策獎的貝克(ErnestBecker),解釋了世俗之人如何處理對上帝失去信心的各種方法。現代 人認為我們乃是偶然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並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被造的;但若是這樣,我們怎麼能感到自已的生命是 重要的呢?貝克說,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他所謂的“天啟型的愛情”(apocalyptic romance):我們盼望性行為和愛情能給我們一種超凡性和人生的意義,就像過去我們從對上帝 的信仰中所得到的一樣。他這樣描述現代世俗化的人:

他還是需要有英雄感,需要知道他的生命在萬物中是重要的……他還是得以信靠和感恩的態度連結於某種更高的、本身有意義的物件 如果他沒有上帝,那他會如何做呢?首先他會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心理學家藍克(OttoRank)所說的“愛情法”……在他本性裡面最深層所需要的自我榮耀感,現在要從其所愛的伴侶那裡得到;因此他的愛侶便成為滿足他內在生命的神聖理想,而他所有靈性和道德的需要,現在都繫於一個人的身上……換句話說,他所愛的物件就是上帝……當人的世界觀不再是相信上帝照管廣大的信徒群體時,他就想要找到另一位有神性的“你”……我們把愛侶提升到上帝的地位,究竟是想要得到什麼呢?我們想要得到的是救贖——不折不扣的救贖。

這正是雅各所做的,並且如貝克所指出的,這也是我們文化 中千千萬萬的人正在做的事。我們社會中的流行音樂和藝術呼籲我們要一直這樣做下去——把我們心中對生命意義和超凡性的最深需要,寄託在愛情上。流行歌曲告訴我們,“你什麼也不是,直到有一天有人愛你”,而我們整個的文化對此都 信以為真。我們不斷地幻想著,只要能找到一個真正的心靈 伴侶,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傷痕就都會得到醫治。但是當我們 的期盼和希望真的達到那個程度時,即如貝克所說的“所愛 的物件就是上帝”時,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任何一個情人、任 何一個人,能夠承擔起這個角色,或有那種資格和生命,因 此最後不可避免的結局,就是苦澀的幻滅。

•愛情的力量

有人說貝克的文化分析已經過時了,因為我們現在是“一拍即合的文化”(thehookupculture),年輕人把性行為當作是平常、隨便、不需要委身和負責的事;越來越多的人只要 性,而不要有建立彼此關係的約會或是做男女朋友。為了要兩性平等的緣故,女性們開始說:“在性事方面,我們也要和男性一樣地享受。”朋友之間也越來越有“不動感情只要性” 的情形。因此能肯定的是,我們的文化已經不再需要從“天啟型的愛情”中得到人生的盼望。然而一旦我們甩掉清教徒的信仰,就會以為性行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但是你不要以為性行為沒有什麼。

美國普利策文學獎的得主斯坦普(Laura Sessions Stepp)在她的《解脫》一書中說,大多數的年輕女性並不能從這種“一拍即合”的關係中得著滿足,雖然她們通常不會向同伴承認這一感受。此外,我們的文化極度注重外表的美麗和性感,但這一點卻正好顯示出“性行為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的看法不正確。在20世紀40年代,路易斯()從他在英國的許多學術界朋友那裡聽到一種說法,即認為性只不過是像食慾一樣,餓了就會想吃,所以只要認清這一點,而且只要隨時想要有性的時候就能有,那麼就不會再有人為了愛情或性而瘋狂了。路易斯對此說大為存疑,因此就假設了一個情況來闡釋他的觀點:

如果你到了一個國家的戲院舞臺上表演,所做的只是把一個 有蓋子的盤子端出來,並且慢慢地掀開蓋子,而在燈光熄滅 之前,讓觀眾看到盤子上所放的一片羊排或是一條燻肉。如 果你所做的這個表演能夠吸引許許多多的人擠滿了戲院,那 你是不是會覺得這個國家的人對食物的渴望是有問題的…… 有一個評論家說,如果他知道有哪個國家的人很流行看這種 食物的“脫衣舞”表演,那麼他就會下結論說,這個國家的 人都餓昏了。

不過,路易斯繼續說:我們並不是在性事上餓昏了,而是因 為現在我們能有更多的性;色情業——就像是前面所說的那 個表演——已經是上兆美元的產業了,可見我們對性和愛情 的渴望是和肚子餓了想吃食物不同的。事實上性和愛情對我 們有更深的意義。進化論生物學家認為,人類對性和愛情的 渴望,是大腦的構造所造成的;而基督徒則認為,我們需要 愛情是源於我們擁有上帝的形象(創世記1:27—29;以弗所書5:25—31)。這兩種解釋也許都是對的。

但無論是哪一種解釋,愛情對於人的心靈和幻想有著巨大的 能力,因此也會過度地控制了我們的人生。即使是那些因為 痛苦經驗或害怕受傷而逃避愛情的人,實際上仍是被它的力 量所控制。我曾認識一位男性,他說他對女性已經失望透頂, 現在他只想有那種不需要委身承諾的性關係,而且他還誇口 說自已再也不要受愛情的玩弄了。

而我則對他說:如果你那麼害怕愛情,以至於不能擁有它, 那麼其實你的情況和一定要擁有它是相同的,都是愛情的奴隸。害怕自已不能擁有愛情的人,會逃避那些可能成為美好伴侶的物件;而認為自已一定要擁有愛情的人,則往往會選 擇不合適或會虐待自已的伴侶。如果你太害怕愛情,或是太 迷戀愛情,都是讓愛情變成有上帝般的能力,讓它扭曲了你的觀念和你的人生。

•刺傷

雅各內在的空虛使得他對愛情這個偶像毫無抵抗力。當他說願意為拉結工作七年——這工價是當時一般新娘聘金的四倍——無恥的拉班看出他因愛成疾的情況,於是就決定要佔他 的便宜。拉班回答雅各的話非常含糊不清,事實上他從沒有說“好!一言為定”,而只是說:“我把她給你勝似給別⼈人。(”創世記 29:19)雅各想聽到的答案是“好”,所以他以為拉班說的是“好”,但其實拉班的話並不是“好”,而只是說:“你娶拉結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過了七年,雅各就來對拉班說:“求你把我的妻⼦子給我。”他們依照習俗舉辦了盛大的婚宴,婚宴到了一半的時候,拉班就 把雅各的妻子帶來交給他,但她臉上蓋著厚厚的頭巾。這時的雅各已經喝醉了,就與她同寢,行了周公之禮。但是“到了早晨,雅各⼀一看是利亞”(創世記29:25)!

在大白天的太陽下,當雅各看到和他同房的結婚物件竟然是利亞,是拉結那個相貌平庸的姐姐時,雅各氣得發抖,跑去找拉班理論:“你向我做的是什麼事呢?”拉班平靜地回答說,按照當地的習俗,大女兒應該要比小女兒先出嫁;他又說, 如果雅各願意為他再工作七年,那麼他樂意把拉結也照樣給 他。雅各既被刺傷又被陷害,只好臣服下來,為了娶拉結而 再多工作七年,正如他為利亞所做的。

•偶像崇拜所帶來的毀壞

我們也許會感到奇怪,雅各怎麼會這麼容易受騙?其實他的 行為是一種上癮的表現。愛情在很多方面都會表現出酒或毒 品的功能,使我們藉以逃避現實的生活。前面我提到過一位陷在被虐待關係中的美麗女士莎莉,她曾對我說:“男人對我來說就像是酒,我只有在男人的擁抱中才能面對人生,也才 能肯定自已。”另外一個例子,是一位老先生為了一個比他年 輕許多的女人而拋棄妻子,他急切地努力隱藏他逐漸衰老的 事實。還有一個例子,是一名年輕男子看上了一名女子,但 當他們上過幾次床以後,他就對她沒有興趣了;對他來說, 女人只是讓他感到自已有吸引力和有能力的必需品而已。我們的恐懼和內在的枯竭,使得愛情變成了一種麻醉劑,一種 我們為自已下毒的方法。但上癮的人總是會作出愚蠢和毀滅 性的選擇。

這就是發生在雅各身上的情況。在他的心裡,拉結不僅是他 的妻子,更是他的“救主”。他太想要、太需要拉結,以至於 他只能看見和聽見自已所想要看見的和想聽見的,這就是為 什麼他這麼容易就被拉班欺騙的原因。而日後因雅各對拉結 的偶像崇拜情結,造成了他的家庭中幾十年的痛苦:他誇讚 和偏愛拉結的孩子過於利亞的,以致在所有的孩子心中埋下 了驕縱和怨恨,毒化了家庭的體系。西方有句俗語描述戀愛中的人:“他俯身膜拜她所走過的地。”若真有這種事發生,那會造成多大的毀壞啊!

我們看到偶像崇拜如何毀了雅各的人生,但其實最大的犧牲 者可能是利亞。利亞是姐姐,聖經只說了一個有關她的細節,那就是她的“眼睛沒有神⽓氣(” 創世記29:17)。有人推斷說這是指她的視力很差,可是經文並不是說“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而拉結可以看得清楚”,而是說“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拉結卻⽣生得美貌俊秀”,所以“利亞的眼睛沒有神氣”很可能是指她有斜眼、鬥雞眼,或是某方面真的很不好看。所以,經文 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利亞非常沒有吸引力,而她一生都得活 在超級美麗的妹妹的陰影下。

因此,她的父親拉班知道不會有男人願意下聘娶她,可能他 已經想了很多年要怎麼甩掉她,才能讓拉結出嫁而帶進大筆 的聘金。拉班在雅各身上看到了解決這個經濟問題的辦法, 他視此為一個大好的機會,就狠狠地撈了一筆。但是他所做 的對利亞來說有什麼意義呢?只是顯出她是一個父親不要的 女兒,現在又成了一個丈夫不要的妻子。“雅各……愛拉結勝似愛利亞”(創世記29:30);利亞是一個沒有人要的女孩。

因此,在利亞心中也有一個空洞,正如雅各心中的空洞那麼 大,而她現在也開始用雅各的方法來反應。她對雅各所做的,正和雅各對拉結、以撒對以掃所做的一樣:她把心中的盼望, 完全寄託在爭取雅各的愛上。以下的經節可能會是你在聖經 中看到的最悲哀的經文之一。

耶和華見利亞失寵(原⽂文作“被恨”,下同),就使她⽣生育,拉結卻不⽣生育。利亞懷孕⽣生⼦子,就給他起名叫流便(就是“有⼉兒⼦子”的意思),因⽽而說:“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如今我的丈夫必愛我。”她又懷孕⽣生⼦子,就說:“耶和華因為聽見我失寵,所以又賜給我這個⼉兒⼦子。”於是給他起名叫西緬(就是“聽見”的意思)。她又懷孕⽣生⼦子,起名叫利未(就是“聯合”的意思),說:“我給丈夫⽣生了三個⼉兒⼦子,他必與我聯合。”她又懷孕⽣生⼦子,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因此給他起名叫猶⼤大(就是“讚美”的意思)。這才停了⽣生育。(創世記29:31—35)她這是在做什麼?她乃是要在傳統家庭的價值中,尋找自已 的快樂和認同。生兒子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好方法,特別是 在那個時代,然而,這一切卻都不奏效。

她把所有的盼望和夢想,都放在她的丈夫身上,她這樣想:“如果我生了兒子,那麼我的丈夫就會愛我,最後我就不會 再有不快樂的人生了。”但是事與願違,她每次的生產都把她更深地推進孤單的地獄中。每一天她都要痛苦地看到,自已 最渴望的男人在另一個帶給她終生陰影的女人的懷抱中。每 一天都像有一把刀插在她的心頭上!

•無止境的幻滅

故事至此,許多現代的讀者會好奇地問:“在這個故事中,誰是屬靈的英雄?誰是我當效仿的物件?這個故事的道德教訓 是什麼?”

我們之所以會感到閒擾,是因為我們通常把聖經當作一系列 不相關的故事來讀,並且認為它們各自有一些針對我們生活 的“道德教訓”。但其實不是這樣,它們乃是共同組成了一個整體的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為什麼 會有今天的光景,上帝如何藉著耶穌基督的來臨和未來的再 來,要解決和修復所有的問題。換句話說,聖經並不是給我們一個站在道德階梯最高處的神明,向我們宣告說:“只要你們努力向上,過正直善良的生活,就可以爬上來!”相反,聖經再三地向我們展示一些軟弱的人,他們不配得到上帝的恩 典,也不尋求他的恩典,甚至連得到了恩典也不知感激。如 果這就是聖經一系列偉大故事的主題,是所有個別經文所指 向的,那麼我們從雅各的故事中學到了什麼呢?

我們所學到的是:我們的一生都有一個基調,那就是無止境 的失望。除非你能瞭解這一點,否則你永遠無法活出一個有 智慧的人生。雅各認為,只要他能得著拉結,一切就都沒問 題了。他以為他是和拉結同房,但“到了早晨,看啊!竟是利亞”(創世記29:25,希伯來⽂文的寫法)。某位註釋家針對這節經文說:“這就是我們從伊甸園起所經歷到的縮小版的幻滅。”這話是什麼意思?我對利亞沒有任何的不尊重(我們可從她 身上學到許多功課),但這話的意思是說,不管我們的盼望是什麼,到了早晨,看到的一定是利亞,絕不會是拉結。

路易斯在《返璞歸真》一書中的相關描述再好不過了:大多數的人都會知道,如果他們曾經省察過自已內心的話, 他們所希望得到、所急切盼望得到的東西,是這個世界所沒有的。世界用各式各樣的事物要把它提供給你,但是那些承諾從未兌現過。當我們初墜愛河、初次想到某個國家或初次研究某個讓我們感到興奮的主題時,我們心中就會生出一些渴望,然而這些渴望卻是婚姻、旅行或研究本身所永遠不能滿足的。在此我不是指一般所說的失敗的婚姻、假期或研究事業,而是說即使在最好的婚姻、假期或研究事業中,也不能得到那樣的滿足。某些在我們最初渴望的時刻所抓住的東西,卻在現實中逐漸褪色消失。我想每個人都會明白我所說的意思。雖然妻子是好妻子,旅館和風景也都很出色,研究化學也還是個有趣的工作,但是有些東西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如果你像雅各一樣是結了婚的人,而且把你最深的期盼和渴望加諸與你結婚的那個人身上,那麼你的期望將會把他壓垮。 這種期望會有幾百種方式來扭曲你和你配偶的人生。沒有一個人——即使是最棒的人——能滿足你靈魂中所有的需要, 因此你將會本以為你是和拉結同寢,但起床時卻總會發現那是利亞。這種無止境的失望與幻滅充滿在人生之中,不過我們對於那些自已寄予重望的東西,感受會特別深刻。

當你最終醒悟,認識到這一點時,有四件事是你可以做的。 第一,你可以責怪那些讓你失望的事物,然後重新去尋找其 他更好的事物。這是停留在偶像崇拜和屬靈癮癖中的道路。第二,你可以責怪自已和懲罰自已,而且對自已說:“我一直是一個失敗者。我看別人都很快樂,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自 已老是不開心。我一定有問題。”這是自暴自棄、活在恥辱中的道路。第三,你可以責怪全世界,而且說:“願咒詛臨到所有的異性……”讓自已變得鐵石心腸、處處懷疑、空虛。最 後,你也可以如路易斯在“盼望”一文中所說的,把你整個人生的焦點轉向上帝。他下結論說:“如果我發現自已有一種渴望,是世界上任何經驗都不能滿足的,那麼最可能的解釋, 就是我是為著另一個(超自然而永恆的)世界所造的。

•男性與女性的偶像崇拜

雅各追尋的是“天啟型的愛情”,而傳統型的利亞則是要藉著 努力生孩子而找到自已作為妻子的認同,但他們二人都陷入挫折之中。貝克如此解釋:

這種以愛情來解決人類問題的失敗,正是現代人感到挫折的很重要的原因……沒有一種人類的關係能承擔起上帝的角色……不論我們在多大程度上將他(愛侶)理想化或偶像化,他都不可避免地會反映出人間的敗壞和不完美……當我們把愛侶提升到這個位置時,到底我們想要的是什麼呢?我們想要擺脫我們的過犯和我們的無價值感,我們想要證明、知道我們的存在不是徒然的,我們想要得到的是救贖——不折不扣的救贖。不用說我們就可知道,這是人類的伴侶所無法提供的。

男性與女性兩種以愛情作為偶像崇拜的不同形態,都走入了死衚衕。我們通常說:“男人用愛來得到性,而女人用性來得到愛。”這句話就像其他所有帶著“刻板印象”的描述一樣, 有它的真實性。然而雅各的故事顯出,這兩個假神都令人失望,因為雅各想以娶到美麗的妻子來肯定他的生命,他把心獻給了拉結,但對她的幼稚和缺點卻視而不見。利亞的假神不是性,因為她顯然可以得到丈夫的身體,但卻得不到他的愛和委身。她盼望與他成為“一體”,彼此心靈相依;但是他沒有。她的生命因此被困在膚淺的關係和痛苦中。

在現代文化中,人們開始更多注意到許多女性成了“崇拜委 身”的受害者。影評人達吉斯(ManohlaDargis)在《紐約時報》上評論電影《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時哀嘆,好萊 塢一直以來給年輕女性的電影,都把她們描繪成“大部分的 渴望都是停留在鞋子、婚禮及嬰孩上”。這部電影中的一名女 性在她頭一次約會回家之後,打電話告訴朋友說,她覺得那 晚的約會進行得很好,然而在同一時間,那個和她約會的男 子,卻在家裡打電話給別的女人。

達吉斯正確地指出,那些以愛情和白馬王子的盛大婚禮作為 偶像的女性們,必將成為她們自已的渴望的奴隸。她鼓勵女 性要放棄她們常見的愛情偶像崇拜,而採取男性的版本。可 是如我們之前所討論過的,所有的偶像崇拜都會使人變成奴 隸。男性的愛情偶像崇拜,會使他們沉溺於要獨立自由,以 便“拈花惹草”;而女性的愛情偶像崇拜,則如達吉斯所點出的,會使她們沉溺於要依賴人——容易受傷並受人支配。這 兩者都是奴役的形式,都使我們瞎眼,以至於無法作出智慧 的抉擇。並且兩者都會扭曲我們的人生。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

•利亞的突破

在這個悲哀的故事中,只有利亞在靈性上有成長,雖然這隻 出現在故事的結尾處。讓我們先看看上帝在她身上做了什麼 工作。希伯來學者注意到,在聖經中利亞所有的陳述都是在 向耶和華(希伯來文是Uaweh呼求,例如在創世記29:32中她說的:“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她是怎麼知道耶和華的呢?

當時所有的文化對上帝或神明都有某些一般性的概念,而希伯來文一般用來稱呼上帝的詞是以羅欣(Elohim)。耶和華(Yaweh)這個名字則是上帝先對亞伯拉罕、後對摩西自我啟示的名字——他自已告訴亞伯拉罕,他要藉著他的後裔賜福全世界的人類。如果利亞知道耶和華,唯一的可能性是她聽雅各說過他祖父所蒙的應許。雖然她正處在掙扎和困擾中,但她還是向這位施恩的上帝伸手求助。

在多年的生養孩子之後,她有了突破。當她生下最小的兒子猶大時,她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在這句宣告中帶有挑戰,但和她從前生孩子時所作的宣告不同:這回她沒有提 到丈夫或孩子。顯然最終她不把心中最深的盼望放在丈夫和 孩子身上了,而是單單地依靠耶和華。雅各和拉班偷走了利 亞的人生,但是當最後她把心交給耶和華時,她重新得回了 自已的人生。

•真正的新郎

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上帝在她身上所做的工作,我們一定也要 看看上帝為她所做的事。也許利亞對她最小的兒子有特別的 感動,也許在她的直覺裡知道上帝為她做了特別的事。上帝確實做了特別的事。當然,創世記的作者知道是什麼事。她 最小的兒子名叫猶大,創世記第49章告訴我們,有一位真正的君王要從他而出,那就是將要來的彌賽亞。上帝臨到那 個沒有人想要、也沒有人愛的女孩,使她成為耶穌的先祖。 救恩來到這世上,不是經由美麗的拉結,乃是經由那沒有人 想要、也沒有人愛的利亞!

上帝是不是僅僅在提拔弱勢者呢?不是的!上帝賜給利亞的美好禮物包含更多的意義。聖經告訴我們,當耶和華見到利亞失寵,他就愛她。上帝的意思是說:“我才是真正的新郎;我是所有沒有丈夫之人的丈夫,我是所有沒有父親之人的父親。”這就是用恩典來拯救我們的上帝。

道德宗教上的神明喜愛那些成功和有卓越成就的人,他們想 從道德之梯爬上天堂;但是聖經裡的上帝卻是從天堂下來, 降臨到世上完成救恩,賜給我們那不能憑自已努力而得到的 恩典3他愛那些沒有人想要的、軟弱的和不被愛的人。我們和他的關係不僅是君王和臣僕,不僅是牧人和羊群,更是丈 夫和配偶;他被我們所迷住——即使沒有人注意到我們。

這就是使我們勝過偶像崇拜的能力來源。世界上有許多人沒有愛情的伴侶,他們需要聽見主說:“我才是真正的新郎,只要你轉向我,並且知道我現在愛你。世界上只有一雙膀臂能 帶給你所有心中所渴望的,並且在時間的盡頭等待著你。”

其實並非只有單身的人需要看見上帝是他們終極的配偶,已 婚的人也一樣需要看見這件事以拯救他們的婚姻,免得被那 些只有上帝才能滿足的期望所壓垮。如果你結婚了,但盼望 配偶能像上帝一樣地滿足你,那麼他一定會不可避免地讓你 失望。這不是說你應該更少愛你的配偶,而是說應該更多認 識上帝和愛上帝。我們要如何更深地愛上帝,才能讓情人和 配偶從我們那些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期望中得著釋放呢?答案 就是要仰望利亞的人生所指向的那一位。

•沒有人想要的人

上帝以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他真正是利亞之子。他 成為沒有人想要的人,出生在馬槽,也沒有佳形美容使我們羨慕他(以賽亞書 53:2)。他到自已的地方來,自已的人倒不接待他(約翰福音1:12)。到了最後,所有人都棄絕了他,他甚至在十字架上向天父大聲哭喊:“為什麼離棄我?(” 馬太福音27:46)為什麼他要成為利亞之子?為什麼他要成為沒有人想要的人? 是為了你和我。他擔當我們的罪,為我們而死。如果我們能夠因見到他對我們的愛而深深地受到感動,就會使我們的心脫離那些虛假的拯救者;因為我們已經得救贖了,所以就不再需要藉著追求一些事物或關係來尋找救贖,又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救主,就不再需要把別人製造成我們的救主。

唯一能解除心中過去之愛戀的方法,就是藉助愛戀一個新對 象所產生的驅趕力量……因此……如果只反映出世界上種種 的不完全,是不夠的;只示範出你所享受的事物會隨風而逝,也是不夠的……對你的良心說話,指出它的愚昧……也是不夠的……相反地,要用各種合理的方法看看你的心要 多愛他;他比世界上的一切更大。

有一天莎莉告訴我,她是怎麼重新得回自已人生的。她的輔 導員正確地告訴她,其實她在男人身上想要找的是認同、是“救恩”。她的輔導員建議她找一個工作,在經濟上獨立,以此來重建其自尊。她完全同意她應該在經濟上靠自已站起來,但是她反對說要建立自尊。她說:“輔導員的建議是要我放棄一般女性的偶像崇拜,但要我採取一般男性的偶像崇拜。可是我一點也不想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事業的成功上,那就像建立在男人身上一樣。我要得到自由!”

她是怎麼得到自由的呢?她從歌羅西書中看到保羅所寫的話:“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基督……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歌羅西書3:3—4)在此她瞭解到,她的“生命”認同既不應該是男人,也不應該是事 業,更不是別的事情;真正重要的不是男人對她的看法,或者事業成不成功,重要的乃是基督為她所成就的,以及他對 她的愛。所以當她遇到對她有興趣的男人時,她會在心中暗暗地說:“你也許是個不錯的人,甚至可能成為我的丈夫,但你絕不會是我的生命;只有基督是我的生命。”就像利亞一 樣,當她開始這樣做時,就得回了自已的人生。這種屬靈的操練讓她有能力設定界限,作出好的選擇,最後也能夠真正 愛上一個男人的本身,而不僅是要利用那人來提升她的自我 形象。

她回答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問的問題,如何才能過一個我 們應該有的生活:我可以轉向誰?誰是那位真正美麗、又能 救我脫離所有假神的?這個問題就只有一個答案。正如詩人 赫伯特(GeorgeHerbert)所寫的:仰望在十架上的耶穌——“你是我的所愛、我的生命、我的亮光,唯獨你最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