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貪心

2005年,瑞士信貸非常積極地推動豪華度假村的貸款方案;這些方案能使貸方個人快速獲利,並且使機構投資者獲得很 高的收益。

因此,美國蒙大拿州山區的一個富豪私人滑雪場——黃石俱 樂部——的創辦人和最大股份持有者,就借貸了三億七千五 百萬美元,而其中的兩億零九百萬美元立刻就進了他的私人 賬戶,這是貸款合約上所許可的(貸款可用在和開發黃石俱 樂部無關的專案上)。

然而瑞士信貸並沒有好好地評估貸方還款的能力,因為它自已不用承擔這些貸款的風險,這些貸款都是“貸款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的一部分,它們是被彙集包裝和賣出的債券商品,如此就把所有的問題都轉嫁到機 構投資者(例如退休基金)的身上——這些機構投資者藉著 購買各種貸款商品獲利,但其風險常是賣方所極度低估的。 從2002到2006 年,瑞士信貸共做成了六筆豪華度假村的貸款交易,總金額接近三十億美元。

但是在2007年時,黃石俱樂部產生了嚴重的財務危機。慣常的管理不良,加上貸款的沉重債務,這個俱樂部就在不景 氣來襲且房地產價值下跌時,申請破產了。因為瑞士信貸擁有“優先留置權\"(first lien),所以它提出了一個過渡時期的籌款計劃,但要求俱樂部停止營運,因此上百的員工就將 面臨失業的問題。蒙大拿州許多小鎮的商家、侍者、園丁和 纜車操作員等,因為沒有其他工作的選擇,全部都將承受失業的打擊。

幸運的是,一位蒙大拿的破產法官看清了所發生的事情,他嚴厲地譴責了瑞士信貸和黃石俱樂部所有者“赤裸裸的貪心” 和“吃人的貸款”,他們只顧自已致富,卻把風險和後果全都留給當地勞工階層的人。於是他做了一件破產法庭極少會做的事——取消瑞士信貸的優先留置權,而讓另一位買主購買這個俱樂部,因此得以保住了許多人的工作機會。

有一位新聞記者在報道這個故事時,稱之為本時代“時代精神的經濟速寫”。很多的現象——大公司執行總裁的薪水暴漲; 人們對於奢侈品越來越注重和喜愛;商業交易者不惜犧牲數以千計的一般T.人,貪得無厭地獲利數百萬;平民大眾對於債臺高築視若無睹——都顯出我們的社會有很大的轉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Paul Krugman)道出了這種態度的轉變:我們不應該將此視為一種市場的趨勢,如同說臨水而建的房地產價格正在上漲一樣。現在的情況更類似於20世紀60年代的性解放革命——是在鬆脫過去的束縛,帶出新的放縱, 不過這次是經濟上的放縱,而不是性關係上的放縱。經濟學家高伯瑞(JohnKennethGalbraith)曾如此描述1967年時一位誠實的高階主管:他會“避開那些緊緊環繞在他身邊的、 可愛的、有機可趁的,甚至暴露的女子……管理階層的人不會肆無忌憚地做什麼事來犒賞自已……”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末期,高階主管們的座右銘可能就變成了:“只要感覺不錯就去做。”

•我們看不見自已的貪心

普利策獎的得主貝克(ErnestBecker)說,我們的文化將會用性和愛情來取代上帝;而比他更早的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則有不同的理論。尼采說,當西方文化持續不要上帝時,我們就會以金錢來取代他。

是什麼在引誘一個人使用假的砝碼?是什麼在引誘另一個人 放火燒屋,以得到比房價更高的保險金?是什麼在引誘四分 之三的富人沉溺在合法的欺詐中……是什麼造成這些事的增 加?這並不是一種需要,因為他們的存在絕不是和環境有關 的……他們日日夜夜被一種可怕的焦慮所驅策,因為他們覺得自已財富的累積速度太慢;他們也同樣地被一種可怕的渴 望和愛戀所驅策,他們想得到更多的金子……從前會因為“愛 上帝”所做的事,現在則會為了“愛錢”而做;也就是說, 現在對金錢的愛能讓我們極度地感受到權力,也是金錢改變了一切給我們美好的良心。

簡言之,尼采預言,在西方文化裡金錢很可能會變成主要的假神。

已經有許許多多的作家和思想家警告說,這個“貪心的文化” 不但會蠶食我們的靈魂,而且還會帶來經濟的崩潰,但是沒 有人認為這個大禍已經迫在眉睫了。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 為我們很難看出自已心裡面的貪婪。

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個男士的早餐會中,分享“七宗罪”系列 資訊。我的妻子凱西對我說,我敢打賭,當你講‘貪心’的那一次,出席的人數會最少。”她說得一點也沒錯。當我講“情慾”、“怒氣”,甚至“驕傲”時,人都多得幾乎擠不下了;但是沒有人自認為貪心。我作為一個牧師,常常會有人來向我訴說並懺悔他們在各樣罪上的掙扎,幾乎所有的罪都有人承認過,但我不記得有任何人曾對我說:“我花了太多的錢在自已身上,我想這個貪心的私慾已經傷害了我的家庭、我的靈 魂和我四周的人。”貪心在貪心者身上是隱藏的;金錢之神的 伎倆包括了使人的心眼盲目。

為什麼被貪心所支配的人看不到自已的情況呢?那是因為金 錢這個假神運用了社會和心理上的強大動力。每個人都屬於 某個社會和經濟的階層,你只要住在某個特定的地區,送孩 子去讀那裡的學校,參與那裡的社交生活,你就會發現四周 還有許多人比你更有錢。你不會去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比較, 你只會和與你同一階層的人來比。人心總是想證明自已是對 的或是合理的,而用比較的方法來證明則是最容易的;所以你就會說:“我的生活不如這個人或那個人,比起他們來,我是最窮的。”不論你的生活是多麼奢華,但你總有理由這樣說或這樣想。

因此,大多數的美國人都自認為是中產階級,只有百分之二 的人自認為是“富有階級”。但是世界上的其他人可沒有被我 們騙過去,當他們到美國來時,總會驚訝於美國在物質上的 舒適,但大多數的美國人卻認為那只是必需的生活水平。耶穌對人在金錢上的警告,遠多過在性方面的警告,但幾乎 沒有人認為自已在這方面是有罪的,因此我們都應該要有這樣的假設這也很容易是我的問題。”如果貪心有可能會隱藏得 很深,那麼就應該說沒有人能自信地說這不是他的問題。我 要如何才能認清並脫離金錢那種使我們盲目的力量呢?

•金錢的誘惑力

耶穌進了耶利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撒該,作稅吏長,是個財主。(路加福音19:1-2)路加福音以簡短而震撼的筆法,把撒該介紹給我們認識—— 他是社會中大家都躲避的“稅吏”。即使在今天,在國稅局(IRS)工作的人也不會在派對中宣揚白已的工作。

不過我們必須瞭解“稅吏”在當時、當地代表什麼意義:當 時的以色列是一個被羅馬帝國征服且被其軍隊佔領的國家, 羅馬帝國對它的殖民地都課以重稅,為的是要將各國的財富 和資金都轉移到羅馬及其公民身上;然而這就使得殖民地的 社會很貧窮,一直維持在被征服的狀態和地位。

在以色列中,唯一能過著舒適闊綽生活的人,就是統治者羅 馬人以及他們在當地的爪牙——稅吏們。當時的稅務系統需 要依賴收稅的官吏,他們要為羅馬統治者在所定好的地區中 抽稅,但社會中每個人都藐視他們,路加福音19:7稱撒該是“罪人”,意思就是說他是一個背叛者或被遺棄的人。如果 你想了解這是怎樣的狀況,就想想二次大戰時,那些與納粹 同謀而欺壓自已同胞的人;或想想那些靠貧民區裡成千上萬 軟弱的吸毒者而致富的毒梟;或再想想現代的“貴族強盜”——就是那些買下某些公司然後加以摧毀的人,以及那些慫 恿一般民眾借貸他們所承擔不起的高利貸而使得自已成為百萬富豪的人。這樣你應該可以明白那時候的稅吏的情況了。

為什麼居然會有人想要做稅吏這種工作呢?有什麼東西會引誘人使他背叛自已的國家和家庭,甘心成為自已社會中被唾棄的人呢?答案是——金錢。羅馬當局給稅吏的獎賞幾乎是令人無法拒絕的。在軍隊武力的撐腰之下,稅吏向他的猶太同胞所徵收的金額,可以遠遠超過他所要上繳給政府的數字。 今天我們稱這種做法是“勒索”。稅吏是一個非常賺錢的肥缺, 因此他們就成為社會中最有錢的人,但也成為最遭人憎恨的人。

路加對撒該的介紹特別引起我們注意,因為路加說他是稅吏長(路加福音 19:2),而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稅吏而已;難怪他住在耶利哥,那是一個稅務重鎮。撒該作為稅吏的領導人, 應該會是當地最有錢的人之一,但也會是最遭人憎恨的人之 一。他那時的年代和今日不同;那時的人認為奢侈浪費和喜 愛財富是一種恥辱,但是他不在乎,因為他為了獲取金錢,已經犧牲了一切。

•金錢的僕人

保羅說貪心是拜偶像的一種形式(歌羅西書 3:5;以弗所書5:5);路加福音也教導我們同樣的道理。在路加福音12:15中,耶穌告訴他的聽眾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什麼是貪心?在路加福音第11章和第12章前後的經文中,耶穌警告人不要過度擔心他們的產業;對耶穌而言,貪心並不只是貪愛錢財而已, 更是為錢財而過度焦慮。

耶穌也提出了他的理由:我們的情緒會被我們的銀行存款大大控制——“⼈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你的“家道”有多豐富,就看你所擁有的和你所消費的有多少。從耶穌的這句話 可看出有些人用“家道”即用錢財來定義個人的身份,因此 當一個人失去了財產時,也就失去了他的“生命”或自我,因為他的個人價值是建立在他的財產價值上。不久之後,耶穌就直接指出這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一個僕⼈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瑪門”是財利的意思)。”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他們聽見這⼀一切話,就嗤笑耶穌。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在⼈人面前自稱為義的,你們的⼼心,上帝卻知道;因為⼈人所尊貴的,是上帝看為可憎惡的。(”路加福音16:13—15)耶穌把聖經中所有說到偶像崇拜的暗喻都用來說貪心和錢財。 根據聖經的描述,拜偶像的人會對它們的偶像做三件事情:貪愛、信靠和順服。“貪愛錢財”的人會做白日夢並幻想新的賺錢之道、買新的東西,也會嫉妒比他擁有更多金錢的人;“信靠錢財”的人則會因為擁有錢財而感到能掌握自已的人生,由此感到自已是有保障和安全的。

偶像崇拜也會使我們“順服錢財”,成為“錢財的僕人”。正如我們在世上要服事君王和官長,我們也會如此地把靈魂賣 給偶像;因為我們想從它那裡得到我們人生必須擁有的意義(藉著愛它)和保障(藉著信靠它),所以我們就被驅使去服事它,更進而順服它。當耶穌講到我們和瑪門(金錢)的關 系時,他用的詞“事奉”是指對君王的那種莊嚴的、有立約 關係的事奉。所以如果你是為著錢財而活,那麼你就是它的 奴隸;但是如果上帝是你生命的中心,那麼錢財就不能再坐 在你生命的寶座上,它就會被降級。如果你的認同和安全感是在上帝身上,那麼錢財就不能借著憂慮和慾望來控制你。 這是一個非此即彼的抉擇——你若不選擇事奉上帝,那麼你 就可能成為錢財的奴僕。

這種被錢財奴役的情形,在人們盲目於自已物慾的貪心上,顯得特別清楚。請注意耶穌在路加福音12:15所說的:“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警語。請想想另一個聖經所警告的傳統的罪——姦淫,但耶穌沒有說:“你們要謹慎自守,以免犯了姦淫。”他不需要這樣講,因為當你和別人的配偶上床時,你就知道這是罪了;你不會在行到一半時才說:“噢!等一等!我想這是姦淫啊!”你原來就是曉得的。然而即使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世界上充滿了貪心 和物慾,但大家都拒絕承認,幾乎沒有人會覺得自已真的是這樣。

如果我們再多看看撒該,就不可能不問:“他怎麼可能背叛又傷害那麼多的人?他怎麼可能甘願被那麼多的人恨惡?他怎 麼可能被錢財矇住心眼去做那些事、過那種生活?”但撒該 只不過是耶穌在整個路加福音所教導的這個主題的一個例子而已。

在所有的假神中,金錢是最普遍的一個;當它抓住你的心時, 你就會盲目而看不見究竟是怎麼回事,它藉著你的焦慮和情 欲控制你,並且使你把它放在所有的事情之上。

•恩典的開始

他(撒該)要看看耶穌是怎樣的⼈人,只因⼈人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見。就跑到前頭,爬上桑樹,要看耶穌,因為耶穌必從那裡經過。耶穌到了那裡,抬頭⼀一看,對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地接待耶穌。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他竟到罪⼈人家裡去住宿。”(路加福音19:3—7)撒該的個子很矮,但為什麼他不能站在那些高個子的人前面呢?很顯然,是因為其他人不願意讓他過去。因此撒該就做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他爬到樹上。這是一件很特別的事, 值得我們研究一下。當時的傳統文化,不像我們現在這樣注重自由和權利,他們非常注重的是榮譽和尊嚴,所以如果有一個成年男子居然去爬樹,必定會引來大眾的嘲笑和輕蔑, 而像撒該這樣的人,因為個子矮又被人憎恨,應該會更小心自已的一舉一動,以便能符合一個受尊重的大人物的身份。

他為什麼要爬到樹上呢?路加告訴我們,他“要看耶穌”。撒 該急切地想見耶穌。其實也許“急切”一詞還不夠強烈,他 願意爬到樹上的行動,顯示出他的態度已經是接近絕望的拼命了。

耶穌一路走到這裡,看到群眾中有許多德高望重的宗教界人士,他們都自認為比罪人和娼妓優越(路加福音19:7;馬太福音21:31)。然而耶穌沒有對他們說話,卻單單挑中群眾中那個聲名狼藉的“罪人”,那個稅吏長撒該,那個最惡劣的家 夥!耶穌竟然在這些道德高尚的群眾面前單單挑中他,他不 但和他說話,而且要和他吃飯!

在當時的文化中,與人一起吃飯就代表締結友誼,因此耶穌 的做法冒犯了每一個人,但是他不在乎,他說:撒該,我不想去他們的家,我只想去你家。於是撒該歡歡喜喜地迎接耶穌回家。

這段簡單的對話,對我們而言實在是非常有教導性。撒該並沒有帶著驕傲來見耶穌,而是極為謙卑。他不是站在他的尊 榮和財富的地位上,而是放下自已的身段,甘願受人恥笑, 只為見到耶穌。從終極層面上來說,不是撒該要求耶穌進入 他的生命,而是耶穌要求撒該進入耶穌的生命。你彷彿可以 聽到耶穌笑著說:“撒該!對,就是你,我今天要去的就是你家!”耶穌知道,他的做法是何等地令群眾憤怒,何等地違反 所有他們對於宗教的認識,又何等地令那個爬在樹上的矮子吃驚。

當撒該見到耶穌挑選了群眾中最沒有品格的人一他自已,來和耶穌建立個人的關係,他整個屬靈的認知就開始改變。雖然此時他可能還沒有清楚的、有意識的理解,但他開始明白上帝的拯救是由恩典而來,而不是根據道德上的成就和表現。 這體會就像閃電一般地臨到他,於是他就歡歡喜喜地迎接耶穌回家。

•恩典與金錢

撒該站著,對主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加福音 19:8—10)撒該願意跟隨耶穌,但是他馬上就想到金錢會是個問題,所以他做了兩個值得我們注意的承諾。

他的第一個承諾是將一半的收入捐給窮人。這個數目遠超過 摩西律法所規定的十分之一,即使是在今天,要我們捐出收人的十分之一給慈善機構,都還算是—個很巨大的數目;雖 然有錢人即使捐得更多,自已仍然能過著舒適的生活。

當撒該作出這個捐獻決定時,他也知道這是超過摩西律法所要求的標準,但他的心已經改變了,他曉得救恩是藉由恩典、 而不是藉由律法得到的,所以他生活的目標不只是滿足律法條文的要求,他要超過那個標準。

我在教會中曾經被一些人問及關於“十一奉獻”的問題,就 是關於要捐獻收人的十分之一的問題。他們注意到,在舊約 聖經中有很多地方都明文記載要信徒奉獻十分之一,但在新 約聖經中對奉獻的數目就沒有那麼明顯的規定,所以他們就問我說:“你不認為在現在的新約時代,信徒還絕對必須捐獻收入的十分之一吧?”我會對他們搖搖頭,然後他們就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表情。但是我接著會立刻補充說:“讓我告訴你,為什麼新約聖經對十一奉獻沒有清楚的規定。想想看,你比舊約時代的信徒是領受了更多上帝的啟示、真理和恩典,還是領受得更少?”通常這時就會有很尷尬的沉默。 “我們比他們是欠了更多恩典的債,還是欠得更少?耶穌是隻以十分之一的生命和寶血來救贖我們,還是他傾倒出所有的一切?”對新約時代的基督徒而言,十一奉獻是最低的標準;我們當然不會願意自已的捐獻少於那些更不瞭解上帝拯救大工的人。

撒該的第二個承諾和愛心、憐憫沒有什麼關係,而是和公義 有關。他的許多金錢是靠訛詐得來的,是他超額課稅而得以 中飽私囊的。摩西律法對此有明文規定——利未記5:16和民數記5:7中說到,你若詐騙人,償還的時候要加上利息,而利息是百分之二十。撒該在此要做的遠超過此規定;他說要還四倍,那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息。

耶穌對於他這兩個承諾的回應是:“今天救恩到了這家。”請注意,他不是說:“你若如此生活,救恩就必臨到你家。”不是的,救恩是已經臨到了。上帝的救恩並不是因人的生命改變了才會臨到,相反,是因救恩的臨到,人的生命才會改變, 而救恩是上帝所賜下的免費禮物。

這就是撒該獲得一顆新心和新生命的原因。如果救恩是因人遵行道德規條才臨到,那麼撒該的問題就會是:“我必須給多少?”但是因為他的承諾是回應上帝那慷慨而豐富的恩典,所以他的問題就成了:“我能夠給多少?”他知道自已雖然家財萬貫,但是靈裡卻是破產的,而耶穌白白地將靈裡的豐富傾倒給他,因此他就從一個欺壓窮人的人,變成了行公義的得勝者;從一個訛詐別人來得財富的人,變成了以其財富來服事別人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原來金錢是撒該的救主,而如今耶穌取代了金錢,從此金錢就變回僅僅是金錢而已,它只是做好事、服務別人的工具。現在撒該的認同和保障都在耶穌身上,而他所擁有的金錢超過了他所需要的。上帝的恩典把他對金錢的態度轉化了。

•恩典與深層偶像

我們若要了解撒該的心是如何開始改變的,就必須知道假神是成群結隊來的,它們共同造成我們心中偶像崇拜的複雜體。 在我們崇拜的這群假神中,那些比較具體和比較能看得清楚的“表層偶像”之下,還存在著“深層偶像”。

在我們心中的罪影響著我們最基本的、動機上的驅動力,因此這些驅動力就成了我們的“深層偶像”,使我們崇拜服事它們。例如有些人會被權力和影響力的慾望強烈驅動,而有些 人則是被別人的肯定和激賞所驅動;有些人最想要得到的是情感的安逸和生活的安逸,而有些人最想要得到的則是安全 感和保障,能夠掌控環境。

那些深層偶像是渴望權力的人,他們會為了得到權力而不在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已;而那些最想要得到別人接納和肯定的 人則相反——他們會為了被人接納而樂意放棄權力和掌控。 每個深層偶像——權力、接納、安舒或掌控——都能使人產 生出一系列不同的懼怕和不同的期望。

“表層偶像”是一些表面的事物,例如金錢、配偶、兒女等, 我們藉著它們而使“深層偶像”得到滿足。我們在分析自已 的偶像結構時常常只注意到表面,例如金錢可能是我們要滿 足的更深層驅動力的表層偶像。有些人想要有很多錢是為了 能夠掌控他的世界和人生;這樣的人通常不會花很多錢,他 們的生活很節儉,把錢都小心地存起來或作投資,使得自已 感覺在世界上完全有保障。另外有些人想要有很多錢是為了 能打進某個社交圈,也為了能使自已更為美麗和有吸引力, 這樣的人會很捨得在自已身上花大錢。還有些人想要有很多 錢是為了能擁有高過別人的權力。在這些例子中,金錢都有 偶像的作用,但是因為每個人各有不同的深層偶像,所以就會產生極為不同的行為模式。

以金錢來滿足控制慾這一深層偶像的人,常會覺得自已比那些用金錢來得到權力或社會接納的人更高一等。然而只要是以金錢作為偶像,不論其深層偶像是什麼,都會被它所奴役和扭曲。我們教會中的另一位牧師曾經輔導過一對夫婦,他們在錢財的處理上有嚴重的衝突,妻子認為丈夫是吝嗇鬼。有一天這位牧師單獨和丈夫談話,他極度地抱怨妻子的揮霍:“她太自私了,花那麼多錢在買衣服和打扮上!”他看得很清 楚,妻子想要用外表來吸引人,她的這個需要影響到她用錢。因此牧師就向他介紹這個表層偶像和深層偶像的觀念:“你是不是能看到,你這樣不花錢和不肯給予的過度節約,其實也 是一樣的自私?你是絕對只花錢在使你自已感到安全、有保 障和能控制的這種需要上。”這位牧師很幸運,雖然這個被他輔導的男人頗為驚訝,但卻沒有生氣,他說:“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於是他們婚姻中的許多事情就開始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能僅僅靠除掉表層偶像例如金錢或性等,就解決了偶像的問題。我們不能只是看著偶像說:“我不要再注重這個了,不要讓它來驅動我的人生,我要戒掉它。”這樣 直截了當的處理是沒有用的,因為深層偶像只能從內心來處理,但要帶來內心的改變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靠著信心的福音之路。

•基督的貧窮

在哥林多後書第8—9章中,保羅請一個教會捐款給窮人。雖然保羅擁有使徒的權柄,但他還是這樣說:“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哥林多後書 8:8)他的意思是說:“我不是要命令你們,不是要你們因為被要求才捐獻。”他沒有在意志上直接施壓說:“我是使徒,你們要照著我的命令去做。”相反,他想要看到他們是出於“實在的愛心”,所以他接著說了這些著名的話: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9)耶穌乃是上帝成為人的樣式,所以他是無限富有的,但是如 果他緊抓著他的富有,那麼我們就都會死在靈性的貧乏中。 這是二選一的情況:如果他維持富有,我們就會貧乏而死; 如果他貧乏而死,我們就會成為富有,我們的罪就會得到赦 免,我們就可以被接納進入上帝的家中。保羅在此不是僅僅 給教會一個倫理的教訓,勸勉信徒不要過度貪愛錢財,而要 更加慷慨;相反,他在此乃是概述了福音的內涵。

保羅的意思是說,耶穌放棄了天上所有的財富,為的是讓你 成為他的珍寶——因為你是他所珍視的子民(彼得前書2:9—10)。當你明白他是為了使你成為他的珍寶而死,那麼你也會將他看成是你的珍寶,這樣金錢就不再會是你生命意義 和保障的指標,你也會想要用你所有的財富來成為別人的祝 福。當你越明白福音,金錢就越不能在你身上掌權,因此, 你要思想他的恩典,直到你被改變成為一個慷慨的人。

要解決吝嗇的問題,就要將自已的目光轉向注視福音中基督 的慷慨,看到他如何為你而倒出自已的富有。現在你無需為 金錢擔憂,因為十字架已經顯明上帝對你的關照和給你的保 障;現在你也不需要嫉妒別人有錢,因為耶穌的愛和救恩已 經賦予你一個顯要的地位,這地位是金錢所買不到的。金錢 不能讓你逃脫災害,或讓你控制這個混亂的世界,這些只有上帝能做得到。

要打破金錢控制我們的能力,不是靠我們加倍努力去效法基 督的榜樣,而是靠加深我們對基督救恩的認識,對我們在他 裡面擁有些什麼的認識,然後活出這認識所帶出的心的改變——這心就是我們的思想、意志和情感的所在之處。對福音 的信心會重新建造我們的動機、我們對自已的認識和認同, 以及我們看世界的觀點。我們若只是外在遵行了一些規條, 但內心卻沒有全然的改變,那麼這種改變的行為就只會是表 面的和短暫的。

•人一定會有偶像

當卡內基(AndrewCarnegie)的鋼鐵公司 美國鋼鐵公司的前身——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企業時,他就成了全世界最 有錢的人之一。在他成功的早期,當他只有33歲時,他就嚴苛地衡量了自已的內心,並且給自已寫了個備忘錄:人一定會有偶像——累積財富是最糟糕的偶像崇拜之一。沒 有任何的偶像比崇拜金錢更貶低人了。無論我從事什麼,總 是會做得過度,因此我要留心選擇自已的人生,必定是要最 能提升品格的。這種一直不斷想著照顧生意、用大部分的思 想來盤算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賺到最多金錢的生活,一定會讓 我墮落,使我無法盼望得到永久的恢復。我將要在35歲時退出商界,而在未來這兩年間,我盼望把下午的時間花在安全 指示和有系統的閱讀上。

這段話裡的坦白和自知是很特別的,他的傳記作家沃爾(Joseph Frazier Wall)評論道:“無論是洛克菲勒、福特,還是摩根,都寫不出這樣的話,他們也絕對不會了解寫這話 的人。”然而,雖然卡內基對自已的心有如此的洞見,但他兩年後顯然沒有“退出商界”,而許多他曾害怕會使他品格墮落 的事情,都在他一生中產生了影響。

雖然卡內基建了2059座圖書館……一個代表許多人的鋼鐵工人告訴採訪記者說:“我們不需要他為我們蓋圖書館,我們寧可他提高我們的薪水。”那時的鋼鐵工人每次輪班要做12小時,地板燙到他們得在鞋底釘上木板。他們每兩週會輪到一 次不人道的苦差事,就是24小時的晝夜連續加班,之後他們可以休息一天。他們只住得起擁擠而髒亂的房屋,大部分的 人活不到四十多歲,不是在工作中意外死亡,就是患病……。

我們在本書引言中曾提到過畢爾,他在2008—2009年的金融風暴中損失了大筆的金錢,但他在這之前三年就已經成為基督徒了。他說:“這如果發生在我成為基督徒之前,我會自怨自責、痛恨自已,不但會借酒澆愁,也可能會自殺。”畢爾 曾經感到,只有在賺錢時自已才有價值;他知道,若是在經 濟危機時他還與金錢保持著同樣的靈性關係,那麼他就會失 去人生一切的意義和價值。

然而那時他的認同轉變了,他不再把自已寄託在成功與富裕之上,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的恩典與慈愛之上。這就是為什麼他在損失慘重後,仍然能說:“但今天,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我這輩子從沒有比現在更加喜樂。”

卡內基知道金錢是他內心的偶像,但是他不知道怎樣把它連 根拔出來。偶像是沒辦法根除的,它只能被取代,它只能被 那一位來取代——他曾經富有,卻成為貧窮,為的是讓你我 能真正地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