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去世了,小囡也不想在這個傷心地方多逗留。

過了姥姥的頭七,她和叔伯嬸子們把姥姥埋在村子裡山頭的一棵小樹旁。

第二天清晨,小囡洗漱好,收拾好心情,做好一些餅子存放在包袱裡,在自已的臥房裡收拾包袱──兩身衣服,一雙姥姥為她過年做的新鞋,一本書《貴方》,一些自已之前抄書的抄本和原本......小囡本來有些猶豫,動作有些慢:離開這裡以後,就再也沒有姥姥生活的氣息啦?可是姥姥,也不在了,她也叫我去找爹孃,我留在這裡沒有意義了,新的生活也應該開始了──

小囡的動作越來越快,把需要帶上都夾在包袱裡或藏在衣服裡或鞋底夾層裡,把不需要或不能帶上的都送給了鄰居。

“秋嬸子,我要離開了,這個鍋送給你啊,謝謝你平常對我那麼好!”

“嘿,那好吧,你路上要注意安全啊!”

......

“劉嬸子,這幾隻碗送給你啦!我上次來你這裡,看到你家裡的碗缺口了。”

“嗯,你路上要注意啊,一路上可是很多壞人的,多留個心眼兒。”

“嗯,我知道了,會的。”

......

“王嬸子......”

就這樣,小囡把家裡能搬動的物品都清除的差不多,她的包袱收拾好在門外了,正想離開──她忽然又起了些不捨之情,回頭看了眼這個從小到大住了十多年的房屋,情不自禁的流了眼淚:這可是我住了十多年的房屋啊,就這麼離開我不甘心!她還是“走回頭路”了──離開之前,小囡把屋子打掃的乾乾淨淨。告別了,我的姥姥,告別了,我的房屋!小囡下定決心,離開了這房屋。

走在出村子的路上,小囡碰上了想前來送她離開的王大叔王嬸子。

“小囡,快上來,你一個人自已回那個家不安全,我們去縣裡順路送你一程。”王嬸子親切地笑著對她說。

“謝謝啦,以後我有出息,一定回來報答您們。”小囡回以微笑。

“說什麼呢?我們可是從小看你到大的......”王大叔笑著說。

就這樣,小囡搭上了“順風車”。一路上,有些叔伯嬸子見到要離開的小囡,都拿著吃食來送她,叫她路上不要捱餓,注意人身安全,有時有的嬸子還叫她停車,聽她說一些人生道理、人心險惡......

小囡很瞭解這個村子裡的民風淳樸,叔伯嬸子們都是很熱情的,但正在面對他們的熱情,她還是有些招架不住,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離開這個美好的村子,以後可再也見不到這些熟悉的臉了!

小囡一一對叔伯嬸子們說著感謝,以後一定回來看他們,報答他們的恩情!

正要離開,忽然後來傳來一聲大喊:“小囡,以後再也沒有我們陪你了,你要擦亮眼睛,辨別是非,照顧好自已!”

小囡的眼淚再也不受控制,奪眶而出。她不敢回頭,她怕她回頭了,就再也不想走了;她不敢回頭,怕大家看到她流著眼淚,心疼她......

小囡搭乘王大叔的牛車出了村。此時的藜子村,太陽初升,並不熱烈的陽光灑了下來,槐樹的花開得正盛,到處都能聽到鳥兒的歌唱,百年的大樹長出了新的枝芽,到處鬱鬱蔥蔥,一派生機景象──似乎是在共同歡送小囡的離去,盼望著大家再次重逢......

下午,在陽光的“護送”下,小囡來到了縣城,街市很喧鬧,王大叔的牛車在逆旅前停了下來。

王大叔撓撓頭:“小囡,我們就只能送你到這裡了......”

“沒關係的,王大叔,你們送了我到縣城,我已經很感謝了!”小囡掏出了一些錢遞給王嬸子,“王大叔大嬸,這些錢就作為我對你們的謝禮吧!”

王嬸子利落地收下了她給的錢,拉近小囡,在她耳邊說:“財不露白,你路上要小心。現在人太多,不好拉拉扯扯,下次你回來我再還給你!”小囡認同的連連點頭。

或許是有“福神”暗中保護,小囡一路上都沒遇上“厲害人物”──小囡到了逆旅,花了錢住一個小房間一個晚上,然後去了書肆交了所抄的書,換了些錢,第二天,順順利利地,和其他人共同租了輛馬車出發前往歸“家”的路。

一路上風景如一,小囡感到無聊,就拿出姥姥留下來的書《貴方》看。雖然路程很艱辛,但是小囡沉浸在書籍裡,似乎把周圍的吵鬧,現在所經受的,以及以前受到過的痛苦都忘了。前路是否危險?全然不在小囡的考慮範圍之內,她只享受著現在獨屬於自已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