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週末,外面吹著寒風,早上十點已過,幾個小的還窩在屋裡睡懶覺,快到午飯時間,周巽穿好衣服,出門和褚寧碰個正面。

“早啊,三弟,”他說著伸了個長長的懶腰,“你都吃過早飯了?”

“吃過了,”褚寧手裡拿著前幾日摘下的橘子,一邊吃一邊說,“給你留了粥和雞蛋,在鍋裡溫著。”

“嗯,”周巽應聲,盯著眼前人上下打量,“喲,穿新衣服了?”

他瞧著褚寧身上的毛衣款式不像外面買的,又說:“這款式和做工,怎麼那麼眼熟啊。”

“這是龔姨給我做的,”褚寧說,“怎麼樣?好看嗎?”

周巽退後幾步,仔細看了看說:“嗯,好看,我媽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

院外相鄰的柱頭之間,連了一根鐵絲,上面掛了衣服,還有洗臉的毛巾。

褚寧將最後兩瓣橘子喂進嘴裡,院外放了洗臉架,架上瓷盆裡的水是乾淨的,他洗了手上沾染的橘子汁,伸手在毛巾上擦了擦水漬,說:“這毛線的面料特別軟,穿在身上很暖和,我來這裡之前,沒有帶厚實的衣服,龔姨給我做了件毛衣,她手巧,沒量身還做的這麼合適。”

兩人朝前院走去,周巽接著褚寧的話說:“我媽是鎮上名門世家裡的千金小姐,十九歲嫁給我爸,洗衣做飯帶孩子,樣樣都會,我爸掙錢,她就照顧家裡的大小事,這針線活兒,是我媽看著別人做學會的。”

“龔姨人美心善,周叔真是好福氣,娶到龔姨這麼顧家的人。”

每天上門買酒的人,貪那一口烈香,沁入心脾的灼燒感,刺激著在田間勞作農民的味蕾,舒緩了忙碌一天而疲倦的筋骨。

酒色襲人,隨著天氣漸寒,溫酒的工藝開始在周家盛行起來。

周元盛在鎮上的鐵爐店買了一個圓形爐架,燒炭用的,爐內燃燒的紅炭,其上放了一個鐵水壺,裡面溫著燒酒。

周巽遠遠聞到了香:“我說這酒香怎麼變了調,參雜著一股烈香,原來是周老闆淘了溫酒的寶貝。”

身後竄出一個濃眉大眼的小夥,褚寧湊近聞了聞:“這煮過的酒,香味更濃了,好像,聞起來也不那麼刺鼻了。”

“這趟過火的酒,”周巽說,“性溫,最是寒秋凜冬裡不可缺少的一杯佳餚。”

周元盛手裡捏了一把青尖,他揭開壺蓋,將青尖扔了進去。

“周叔,”褚寧的好奇心又來了,“你往裡扔的青尖是什麼啊?”

“那叫豆顛,”周巽熱心腸的解釋說,“溫酒的時候放上一撮,增香,還不傷胃。”

“豆顛?”褚寧說著朝院裡的菜園望了一眼:“原來是菜園裡的豆顛啊,這豆顛還能用來溫酒。”

霜降節氣已過,菜園裡的青菜葉上覆了一層白。

豆顛入酒不到三分鐘,烈香裡竄出一股清甜,初冬的時令,竟嗅出一絲春日裡的新鮮。

周元盛將爐裡的紅碳用鐵鉗夾了一半出來,放進一旁的竹編火籠裡。

“來,小寧,”他將火籠遞給褚寧,“放在腳下,天氣冷,暖暖。”

“周叔,你暖吧,我不冷,龔姨昨個給我拿了兩雙加絨棉襪,穿在腳上一點都不冷了。”

周巽一把將火籠奪了過去:“給我。”

他提著火籠去了堂屋,片刻又提了出來,火籠裡放了三根紅薯。

“好久沒吃烤紅薯了,”周巽說,“這麼好的炭火,浪費了多可惜。”

龔雅琴端了一個鐵鍋走了過來,周元盛將溫酒的鐵壺拿下,鐵鍋裡盛的是雞肉。

“爸,”周巽說:“下週期末考試結束,離年邊也就不遠了,咱是不是該去市裡備些年貨了。”

周元盛將爐裡的紅碳替換成柴火,柴火燉出的湯味道更鮮。

“年貨的事你安排就是了,下午我還要去省城一趟,預訂的瓷瓶過了快半月了,昨天店家打電話,說還要延後十天才發貨,臨近年邊,各行各業都開始忙碌起來。”

周巽拿起鐵鉗將紅薯翻了個面:“村裡預訂酒的顧主,還有多少沒送貨的?家裡剩下的瓷瓶,夠給預訂的買家裝酒嗎?”

周元盛搖了搖頭說:“夠嗆。”

坐在火爐邊的時間長了,褚寧身上都熱了起來,他接了句:“鎮上不是有一家做瓷器的店嗎,可以臨時救個場。”

“鎮上的手藝不比省城,”周元盛說,“單價還高,實物做工粗糙,顧主們眼尖,一眼就看出瓷瓶出自鎮上,做生意,最忌諱的就是敷衍,花了錢卻沒買到好物,損失了信譽,可就是另外一說了。”

“可是,”褚寧不解的說:“他們買的不是酒嗎,酒才是主角,對盛酒的瓷瓶也這麼挑剔?”

周巽手裡的鐵鉗時不時給紅薯翻面,“自已喝當然無所謂,買的大多都是送人,自然得包裝精緻些,有派頭的事,大家捨得花錢,買個體面。”

湯味溢位了鍋,肉香撲面而來,周元盛將鍋蓋傾斜放置,說:“柏楊鎮制酒的店鋪不少,咱們家的生意年年如此,銷量居首,大家信任我們的工藝和酒的成品質量,自然而然,我們賣家,講究的就是保真二字,不僅酒要保真,這盛酒的瓷瓶,也要對得起顧主出的價錢。”

紅薯熟了,濃濃的香甜味鑽進鼻孔,幾人圍著火爐,開始享受美食。

“你去省城,”周巽邊吃邊說:“無非就是多跑幾個瓷器店看看貨,就算當天把價格談好了,出成品也得十天半月。”

“不預訂,”周元盛說,“直接買店鋪的做好的。”

剛出火籠的紅薯,有些燙手,褚寧剝著外皮,嘴上“呼哧呼哧”的吹氣,他咬下一口,說:“嗯…好吃,軟糯香甜,味道比城裡買的正宗。”

周巽偏過頭看著他,又開始顯擺了:“味道正宗是次要,關鍵是烤的手藝。”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褚寧連連稱讚:“對對對,周少爺手藝不錯,鎮上空出的攤位還多,周少爺要不要出攤,轉行烤紅薯唄。”

“可以啊,”周巽接的順溜:“咱倆搭夥,掙到的錢五五分成。”

“算了,這一杯羹,周少爺還是自已享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