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羊孽,我曾在網上看過類似的傳聞:在大航海時代,出海一般都不會帶女人,而是會帶上一些牛羊之類的牲畜,在重要的日子裡宰殺食用。

一些水手整日飄零在海上,積累的慾望無法發洩,便有人將目光投向了性格溫順的羊。久而久之,羊便成了許多水手出海的必需品。

傳說這些羊不斷吸收人的精血,逐漸生出了類人的意識,會將整船人殺死,然後吃掉。

許多幽靈船的傳聞,也是因此而起,久而久之,便有了“魅魔”的傳說。現在網上看到的魅魔形象,就是根據羊演變來的。

直至有些水手遇到了聰明的三哥,在三哥那裡學到了經驗,當羊的眼睛顏色發生變化,皮毛變得更加潔白鮮亮時,必須殺了它。

……

爺爺甩動手中的趕馬鞭,在空中甩出兩個音炮,皮鞭狠狠朝著羊孽的腦袋打去。

咩咩咩……

那隻直立行走的羊孽,看到鞭子抽向自已,嘴裡竟然發出一陣咩咩的笑聲,那種笑聲,頗有幾分人的味道。

見爺爺動手,我也揮舞著紅纓槍,刺向那隻羊孽。

憑藉動物本身的速度和身體優勢,羊孽快速閃開,我和爺爺的攻擊,全部撲了個空。

這一幕,讓我直呼“臥槽”,沒想到這平日裡四條腿走路的羊,兩條腿跑起來,竟然這麼快。

羊孽的目標,並不是我和爺爺,而是一旁的戲臺。

爺爺見狀,連忙對我喊道:“小逸,快攔住它!”

我連忙咬破手指,在紅纓槍頭抹上一點鮮血,將紅纓槍朝著羊孽瞥了過去,槍頭正好擦著羊孽的背部劃過。

咩咩……

羊孽的叫聲中,帶著憤怒。然後那羊孽雙腳在地上一蹬,朝我跳了過來。

羊孽的速度極快,等我反應過來時,羊孽的兩隻前腿已經將我推倒。

滴答!

羊孽嘴上的鮮血,順著白色的毛,滴在我的鼻尖。

不對!

這個畜生的嘴上,竟然是人的血!

我跟爺爺唱過三十五場鬼戲,可那三十五場鬼戲,要不就是衝太歲、犯相宮,也都不是什麼棘手的事。可我眼前這個東西,已經不能叫羊了,是真正的妖怪!

雖然在來牧羊村的時候,我就已經知道了這裡的情況,心中也有所準備,可真正面對這樣詭異的場景,依舊讓我心裡一陣發毛。

羊孽對著我,伸出血紅色,佈滿了肉刺的長舌,舔了舔嘴邊的鮮血,血紅色的雙眼盯著我,羊臉上露出一抹讓人毛骨悚然的笑,然後朝著我的臉咬來。

啪!

一道鞭影閃過,正中羊孽的頭。

爺爺此時,就像是戲曲裡的武生,做出一個金雞獨立的姿勢,握著趕馬鞭,在空中打出兩個音炮,用蘭花指指著羊孽,念道:“大膽羊孽,休傷我孫,拿~命來!”

羊孽被鞭子抽中,突然放開我,跳向爺爺。

爺爺深吸一口氣,手中的趕馬鞭抽向羊孽。

羊孽看到鞭子抽向自已,咩咩怒叫兩聲,似乎很害怕鞭子,快速躲開爺爺的攻擊,連跳帶蹦,跳出院牆逃了出去。

爺爺走到我跟前:“小逸,怎麼樣?”

我站起身,搖搖頭:“我沒事!爺爺,這個羊孽好像挺害怕你手中的鞭子。”

爺爺說道:“從古至今,這些牲口不聽話都要挨鞭子。可以說它們從祖先開始,都是被我們鞭子馴服的。對鞭子的恐懼,早就刻進了它們的骨子裡,即便它們成了精,也會對鞭子心存恐懼。”

我雖然沒去學校正規讀過書,但我經常用手機上網,在網上瀏覽一些自已喜歡的東西,而我最喜歡的,便是科學。

爺爺的這個解釋就很符合《進化論》,十分科學,這些家畜被奴役馴化了這麼多年,在進化時,許多東西已經刻到了基因裡。

“爺爺,那個羊嘴上的是人血。”

爺爺面色凝重,點點頭:“受人精,飲人血,難怪這個畜生會成精!”

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思想。一旦動物食用過人之後,就變得十分兇殘。

當年三哥那裡有座動物園,一名工作人員企圖侵犯一隻雌虎,卻不想弄傷了自已,聞到血腥味的老虎,當場吃掉了那名工作人員。

嘗過了人的血肉,那隻老虎就像上了癮一樣,每次見到人都會撲過去,連傷了許多人命,最後不得已被警方用槍打死。

我問爺爺:“爺爺,既然這個畜生已經成了精,我們的鬼戲對它有用嗎?”

爺爺狠狠抽了口煙,盯著繁星點點的夜空,看了許久才緩緩說道:“當然管用!我們這一行,素有‘東丹,西巫,南茅,北馬,中戲’五大流派之說……”

我是第一次聽爺爺說起這些,好奇心瞬間拉滿,聽得也十分認真。

東丹,即丹藥術。

丹藥,除了延年益壽,還能驅邪誅鬼,源於東海三山。丹藥術在古代極盛,正史上有記載的,就有秦始皇派徐福東渡尋找不老藥,各朝各代的皇帝派人煉丹。尤其在南北朝時,丹藥術盛極一時,當時的名士,幾乎都會服用一種叫“五石散”的東西。

隨著科技進步,在丹藥中發現多種致命毒素,丹藥術據說已經失傳。

西巫,即巫蠱術。

自古以來,西南、西域等地多毒蟲瘴氣,毒花草樹。積年累月,當地的巫師,利用這些毒物,行巫蠱之術,來進行祭祀、驅邪。

毒蟲的危險,科技的進步,巫蠱術也逐漸消失。

南茅,即茅山術。

屬於道家的分支。茅山一脈,主要包括符籙、咒法、占卜等術,有降妖除魔之能,因出自道家正統,至今仍在南方廣為流傳。

北馬,即出馬,在融入薩滿後,在北方,尤其在東北十分盛行,最常見的,有胡、黃、白、柳、灰五大仙家。

中戲,即鬼戲,細分又可分為面、傀、血三種流派。

面鬼戲,以各種面具為媒,祭神跳鬼、驅瘟避疫,也稱“儺戲”,起源於商周祭祀,後慢慢與民間歌舞戲曲結合,演變為儺戲,在南方民間均有流傳。

傀鬼戲,以傀儡為媒介,如皮影、紙人、木偶等,因為傀儡製作複雜,操控難度大,除了皮影戲,幾近失傳。

血鬼戲,以血為媒介,以唱戲的方式進行的一種祭祀活動。我和爺爺所唱便是血鬼戲。

血鬼戲因為要用鮮血畫臉,所以也被認為是最邪惡的鬼戲分支,被五大流派所排斥。

然而血鬼戲真正沒落的原因,並不是它邪惡,而是它不能開口要錢,賺不到錢。

窮,才是沒落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