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街巷中,女子提燈穿街過巷,男子手持酒杯吟詩作對,少年歡歌笑語,老者簇擁城中戲臺等待好戲開場。

在這場熱鬧之下,丞相府的氣氛卻冰冷至極,沒有半分節日的喜慶。

按照慣例,顧丞相由午後時分入宮觀禮,一直到晚膳結束,領一盞宮燈返回府中。

今年的中元節,顧丞相早早穿戴好官服等旨入宮,可旨意卻遲遲未到。從早到晚,顧丞相一直端坐在正堂,不曾用膳,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顧丞相雖臉上不露聲色,但內心開始猜測緣由。

顧丞相雖身居高位,對君上的忠心卻從未有二,朝堂之中,他更是鮮少與同僚起過爭執。而且,君上所立的太子,人心所向,朝堂之中反對的聲音甚少,並不存在太子從中作梗,為難他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丞相。

明明十五日前,丞相府還收到了君上恩賜的菜餚。

短短十幾日,丞相府沒有聽到任何的風吹草動,一切都應如慣例,怎麼會沒有入宮的旨意呢?

眼看即將過了宮內晚膳的時間,顧青君按捺不住,起身走到府門口,左右觀望,希望能看到傳旨的大內監。可街上除了來往穿梭的人群,半點大內監的身影也沒有。

就在顧青君失落的準備回府時,瞥見了斜對面淩府的側門走出一身穿官服之人。等他想要看仔細時,砰的一聲,宮內放起了煙花,所有人開始簇擁著朝煙花的最佳觀賞點奔走,希望今年能站到一個好位置,近距離看到宮內舉辦的盛大的煙花表演。

顧青君的眼前瞬間多了很多人,擋住了他的視線。他踮起腳尖往淩府的方向再去看時,已找不到那人的蹤跡。

許是看錯了吧。顧青君小聲念道。

“老爺,您一天沒吃東西了,用晚膳吧。”顧夫人將一碗團圓端到顧丞相面前。

顧丞相的視線越過正堂的屋簷,看了眼高懸的圓月,似是感應到什麼,胸口沉的發悶,喘不過氣。顧丞相長呼口氣,接過碗的手不住的在抖動。

“君兒,別看了,過來吃團圓,”顧夫人沒有察覺顧丞相的異樣,端著另一碗團圓朝站在門口的顧青君喊了一聲。

“來了,娘。”顧青君應了一聲,將剛才的神秘官人暫時擱淺,奔正堂方向走來。

突然身後傳來高喝一聲:君上旨意到……

顧青君回過頭,只見大內監獨自一人高舉旨意,由府外走向府內。立馬雙手抱拳行禮,喚道:顧青君見過大內監。

大內監此時代表君上,對顧青君的行禮,只作點頭回應。

顧丞相和顧夫人走上前,跪在大內監面前,雙手先是抱拳,然後俯下身等候旨意。

顧青君是在院中碰上的大內監,跟隨大內監一同進的正堂,待大內監站定後,顧青君繞到顧丞相身後,準備下跪。

大內監見顧青君的下跪動作後,立馬阻攔道:“君上口諭,顧侍郎不必跪。”

顧青君不僅是顧丞相之子,還是戶部侍郎,然而不管何種身份,君為大,他都要跪。

君上的口諭是何用意?

不僅顧青君想要弄清楚。

顧丞相何嘗不想弄清楚。

眼下。顧丞相以為終於等到入宮的旨意,接旨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出聲提醒道:“君兒,君上要你站,你站著接旨便是。”

“是,顧青君遵旨。”顧青君向大內監行了個禮。

大內監開啟旨意,高聲念道:顧斐利用凌來書的綢緞莊大肆斂財,豢養私軍,意圖謀反,人證物證確鑿,現革去丞相之職,顧府所有人不得出府,聽候發落。

顧丞相面色一沉,等不來的旨意讓他早有不好的預感,只是沒想到會被扣上謀反的罪名。

“顧丞相接旨。”大內監並不是落井下石之人,合上旨意後,還是尊稱一聲顧丞相。

顧丞相收回神,目光沉靜地望向大內監,聲音中不帶一絲波動:“顧斐接旨。”雙手接過大內監手中的旨意,然後轉頭看向顧夫人時,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痛楚。說道:“夫人,你帶君兒先去一旁等候,老夫同大內監有些話說。”

顧夫人臉色蒼白,緊抿著唇,顯然是在極力剋制自已的情緒。他們等了一天,沒有入宮領賞的旨意,卻等到謀反的旨意,她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她顫抖著接過聖旨,然後帶著顧青君退到一旁。

顧青君看著父親的背影,此刻他的心中充滿了疑惑和恐懼。這個中元節,他們顧家將不再是昔日的顯赫家族,而是可能即將被打入天牢的罪人。

大內監攙扶起顧丞相,問道:“丞相是想問個明白?”

顧丞相搖了搖頭,說道:“既是君意,老夫遵旨。只是,能否懇請大內監答應老夫一個不情之請?”

大內監說道:“丞相,請講。老奴盡力而為。”

顧丞相看向顧青君的方向,說道:“若老夫伏誅,能否保全君兒一命?”

大內監萬萬沒想到顧丞相的不情之請,竟是這個。

顧丞相知道大內監不敢貿然救下罪臣之子,但他還是想嘗試。

大內監似是再顧慮什麼,他靠近顧丞相,用只有兩個人聽得見的聲音,說道:“今日中元節,宮內人多雜亂,楊統領本應留在宮內當差,可老奴出宮時,並未見到楊統領。以丞相之見,楊統領此時會在哪裡?”

顧丞相低下頭,見大內監端在懷裡拿著拂塵的手,指了指丞相府外。

“楊統領帶領禁軍已經包圍了丞相府?”顧丞相點出了問題的關鍵。

是啊,丞相又不是尋常百姓,朝中關係盤根錯節,豈能說動就動。更何況,此前,毫無徵兆。

果然,君上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他讓大內監獨自一人前來宣讀旨意,就是在等顧丞相親自送上謀反的罪證。

旨意中明確指出顧丞相與淩府勾結,若他此時去往淩府,那麼隱藏在暗處的楊統領便會以最快的速度來個人贓俱獲,坐實他與淩府勾結謀反之罪。若他選擇進宮申辯,直接以庶民擅闖宮門的罪名打入天牢,再被扣上個抗旨不遵,照樣是個死。

看來,顧家難逃一劫。

顧丞相向大內監深深鞠了一躬,感謝大內監冒死告訴他丞相府外有埋伏一事。

大內監領了謝意後,帶著顧丞相的官服離開了顧府,回宮覆命去了。

顧青君走到顧丞相面前,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他早已紅了眼眶,此時正強忍著眼淚不掉下來,他說道:“昨天還好好的,今天怎麼會變成這樣?君上一定是聽了讒言,才會不辨是非。父親,等孩兒進宮問個明白。”

聽到顧青君的話,顧丞相面色凝重。旨意中只提到他被罷官,沒有提及顧青君的官職。也就是說,顧青君可以以戶部侍郎的身份進宮面君。

或許,等顧青君面君,表明顧家的忠心,謀反的事情會有轉圜?

是否是誣陷,此刻君上的心裡怕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如今,國庫一半的收入,是靠的淩府;淩府與丞相府又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恐怕君上早已忌憚,一直再找機會除掉他們二人。

君上已經不再信任他們顧家,縱使顧青君面了君,忠心在那些所謂的人證和物證面前,算的了什麼?

顧丞相扶起顧青君,厲聲道:“君兒,如果你逃出去了,無論顧家作何發落?不准你替顧家伸冤,改名換姓好好過後半輩子。記住了嗎?”

顧青君一臉的不可思議,他怎麼會捨棄家人獨自去逃亡,他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聲音中忍不住帶著顫抖:“父親!”

顧丞相輕輕搖頭,示意顧青君不必多言。他深知,此刻的抵抗無異於螳臂當車,只會讓局面更加不利。他對顧夫人道:“老夫累了,回房歇息了。勞煩夫人替老夫陪陪君兒吧。”

顧夫人知道顧丞相是要她盯著顧青君,阻止他去做傻事。她輕聲應道:“我知道,老爺放心。”

深夜,街上的人群早已散去,只有更夫敲打著梆子,高喊:子時已到,小心火燭。

顧丞相決定儘快採取行動,否則新的旨意下來,誰也救不了顧青君。他想到一人,或許能救顧青君,此人正是駐紮在天門關的戚將軍。即便戚將軍不顧及舊情,只要顧青君順利到天門關,過了天門關就是外族,君上再也抓不到顧青君。

吱呀,顧丞相聽到門響,卻沒有起身,保持著原來的姿勢,問著走進來的人:“夫人,君兒睡下了?”

顧夫人嗯了一聲,躺到床上,從背後抱住顧丞相。

顧丞相從身前握住顧夫人環過腰的手,笑著說道:“以前每每抱夫人時,夫人總說老夫老妻,抱來抱去不成體統。一晃二十年了,夫人終於肯主動抱老夫了,哪怕老夫此刻死去,也已死而無憾。”

顧夫人忍了許久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邊哭邊說:“君兒怎麼辦,他才二十六。”

顧丞相坐起身,將顧夫人攬入懷裡,輕輕拍打:“放心,等下老夫寫封信,讓君兒天亮趁亂逃出去,投奔戚將軍。”

“戚將軍?”顧夫人抬起眼眸望向顧丞相:“戚將軍與老爺不是在朝堂上鬧得水火不容麼?君兒投奔他,與自投羅網有何區別?”

“的確,不過戚將軍為人正直,他不會因為一已私怨傷害君兒的。”顧丞相解釋道。

顧夫人說道:“老爺有對策就好。”說完,依偎在顧丞相懷裡睡去。

而另一間房內,顧青君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他的腦海中不斷回放著白天看到的身影,那個身穿官服之人,究竟是誰?他為什麼從淩府側門出來?難道他就是陷害父親和淩府的幕後之人?

眼下丞相府被封,連只蒼蠅也飛不出去,天大地大,茫茫人海,他如何找出那人?即便找到人,在不確定他是不是幕後之人的情況下,會不會弄巧成拙?

就在顧青君不知如何時,府內的小廝披著夜色匆匆跑來,敲開了他的房門,氣喘吁吁地對他說:“少爺,小的聽見後門有動靜,過去檢視時發現有人在後門塞了封信,小的看上面寫顧侍郎親啟,趕緊送來了。”

顧丞相謀反的旨意並未公開,誰會知道丞相府的變故,並及時送來證據。

難道是白天見的那人?

顧青君問道:“可有見到來人?”

小廝回憶道:“小的趕過去時,那人已經走遠,小的只看到背影,那人身穿黑色的斗篷,頭戴竹色的斗笠。”

顧青君問出關鍵的地方:“那人有多高?”

小廝搖搖頭,表示不清楚。他看見背影時,那人已走出大約七八十米的距離,甚至是不是他都不一定。

顧青君再一次問道:“那人多高,你再好好想想,這對我很重要。”

小廝猛然一拍腦門,說道:“少爺,小的想起來了。小的趕到後門時,透過門縫看到了黑影,大約在門環上面。小的過去開門時,那人就走遠了,地上放了封信。”

顧青君根據小廝的話,推測出,送信之人比他高,那和白天看到的官人並非一人。

顧青君拆開信封,展開裡面的信紙,上面寫道:救顧斐,速來城西月老祠。

顧青君將信紙高舉過頭,映著月光,試圖透過檢視信紙的質地,能獲得送信人的線索,可惜信紙帶不來任何線索,它不過是大街上隨處就能買到的普通訊紙。

小廝見顧青君在遲疑,自告奮勇道:“少爺,恕小的多嘴,萬一來信之人真的能救老爺呢?總要試一試。”

……

小廝繼續說道:“少爺不必以身犯險。小的有幸身形樣貌與少爺有幾分相似,讓小的假扮少爺去月老祠赴約。若真有證據,小的替少爺取回來;若是陷阱,小的拉他一同下地府,絕不出賣少爺,出賣丞相府。”

顧青君自然不同意,如果為了救顧家,隨意犧牲掉他人的性命,那他後半輩子都將活在自責之中。思來想去,他決定親自赴約。

看看對方究竟是人還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