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用燒酒將玳安灌得酩酊大醉,待到一更時分,便手握一杆朴刀,趁著夜色趕往西村與張小橋會面。

那張小橋知曉玳安要來,便提前買下二斤燒酒,點起油燈等待著他來。張小橋忽然一聽到那窗外的狗叫聲,便趕忙出門來去迎接,將來安邀至屋裡東頭的小炕上坐下,讓妻子把那燒酒趕緊端上來。

來安說道:“暫且莫喝這燒酒,我有一事告訴張大哥”,來安隨即將吳月娘拿出金銀的事詳述了一遍。

張小橋聽說便說道:這可是主動送上門的一筆財富,取之易如反掌。如今咱們得商議出一個妥當的辦法,儘快動手,切不可錯失良機!”

原來,張小橋在衙門混跡多年,向來與賊人互通,最近又蓬戰亂,進城搶掠都與那些土匪賊人有牽連。一聽此言,張小橋怎能不高興,他興奮地跳了起來,對來安說:“取這筆財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善取,另一種是惡取。來安趕緊問道:“何為善取?何為惡取?”

張小橋答道:“若是惡取,現如今趁著天下大亂,那裡還有王法,搶得兇那便是王法,我們不如召喚咱們的十兄弟前來,明火執仗,殺了吳月娘和玳安,賣掉小玉,財物眾人平分,你我可多得一半。現在不可懼怕那已死的西門慶,畢竟他是個外地過來的落魄之人,並無任何族人或親戚在世。事成之後,只消宣稱吳月娘與那孝哥,天下大亂之時被土匪山賊所害,且無人知曉此事究竟發生於何時何地,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前來告狀喊冤,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名正言順地將其財產據為已有。”

張小橋繼續說道:“依我之見,這善取之計更為絕妙:趁著三四更天,夜色如墨,不見月色,我喚上我兒張大,再加上你我三人,僅用一個火把那草屋點燃,齊聲高喊有賊。那玳安是個膽小的年輕後生,和吳月娘肯定會嚇得逃跑逃命,這也算是我們積德,就給他們放一條生路,然後假意追趕呼喊,再扔兩塊石頭,就能將他們嚇得屁滾尿流,哪還有膽量回來?我們便可將那銀子取來藏匿,日後只說遭賊劫去,你我都落得個好人的名聲,下次見面也容易。我與你三七分,甘願讓你一半。你看這計策如何?取財有道,又不傷天理,豈不是兩全其美!”

來安聽後,興奮得不得了,跳起來說道:“妙計!妙計!現在差不多有三更了,應當儘早行動,以免天亮後有人,行動不便。這些東西,連我的幾個包袱,都寄放在你家吧,以免惹人注目,事成後我也搬到你們這村子來住。”

兩人商議已定,張小橋立刻叫來大兒子張大,這張大三十歲有餘,身材魁梧,是個專門賭博攔路搶劫的壯漢,也是道上的人。三人各拿一把朴刀,兩人趕緊把這燒酒燒熱,喝了幾大碗壯膽後,各自都拿了一把朴刀,便出發了。

三人一來到喬家莊上,一人先點燃一垛場園的杆草,另一個人跳過牆去燒後院邊上的屋簷。來安見火勢已大便大喊“有賊”。這一喊,嚇得玳安在夢香中驚起,慌亂中連褲子都穿不上,玳安光著腳叫小玉開門快跑。

這幾個婦人哪有膽量?吳月娘嚇得渾身發抖,馮媽媽趕緊抱起孝哥,玳安、小玉扶著吳月娘,大家都往那黑暗處亂跑,也顧不得道路高低,一步一腳,只往沒有火光的地方逃竄。

只聽得一陣呼喊:“別讓那個賊人跑了,快追上去把他抓住!”這喊聲猶如驚雷,嚇得吳月娘、小玉、馮媽媽驚慌失措,各自顧不得其他人,紛紛趴在牆外的蒿子地裡。

只聽見石頭像雹子一樣砸過來,吳月娘懷中抱著孝哥,在這漆黑的夜裡哪裡來得及躲藏,突然有一塊磚頭飛了過來,狠狠地打在孝哥的頭上,孝哥大叫一聲便沒有了氣息。

吳月娘此時也顧不上孩子的生死,抱著孝哥跑到莊外的河崖樹林裡,蜷縮成一團。吳月娘用袖子緊緊捂住孝哥的嘴巴,生怕他啼哭出聲。

一直到五更時分,莊上的狗還在亂叫,火也已經熄滅,人也不再喊叫,天色逐漸明亮起來。玳安攙扶著吳月娘不敢回莊,卻不知該往哪裡去。

大家都正驚慌失措時,那來安已經將金銀和他的包袱細軟之物都交給了張小橋父子挑走了,這才前來尋找月吳娘。他遠遠地放聲哭喊著,大喊道:“我的命真苦啊!”來安每走一步就哭一聲,走到吳月娘跟前,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哭道:“大娘我的包袱、衣裳,這幾年掙的生活費都被那夥賊人搶走了。”說完又繼續痛哭,在一旁的玳安也相信了來安說的話。

玳安便把孝哥抱起一看,額頭上被打出一個大大的血窟窿,玳安見狀趕緊用棉布條包紮好,抱著孝哥回到莊裡。只見一間草屋已經被大火燒掉了半邊,走進房間裡一片空空,只剩下一堆亂草,連被子都沒有。

吳月娘見狀,再也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馮媽媽上來怎麼勸也勸不住。她心想,往後的日子可怎麼過啊!正當說著話的時候,來安的媳婦又過來哭哭啼啼,吵吵鬧鬧,說是吳月娘帶來的銀子連累他們家也被那土匪賊人所搶掠。我們家也要搬走,不再在這個孤莊子上守著這幾間瓦房,讓那土匪賊人還認為自已家還有多少銀子似的。

一邊說著,一邊來安就去揭鍋,收拾破盆、木構、粗碗、草蓆,裝了一擔,挑起來辭別了吳月娘,和他媳婦大搖大擺地走了。

吳月娘暗自思忖:“今夜已無處棲身,該何去何從呢?”

倒是馮媽媽獻計道:“我想到一個去處,你應該去找他,暫且住下,等聽到亂局穩定以後再做打算。”

吳月娘心想,真不知馮媽媽所說的好去處究竟在哪裡。真是應了那句話:正所謂“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人往往都是如此現實和無情無義。當你風光無限、盡享榮華富貴之時,周圍自然會聚攏起一群阿諛奉承之人;可一旦遭遇困境或患難時刻需要幫助之際,那些曾經圍繞在自已身邊的人們,卻又紛紛選擇冷眼旁觀甚至落井下石。唉!這一去,意味著又要重新踏上漂泊之路,從此將再度淪落風塵之中受盡世間冷暖;同時還要被迫與自已的親生骨肉分別兩地忍受相思之苦,想到此處吳月娘忍不住黯然神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