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只要是人,必然有壽命限制,在世的時候還可以執行自已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並堅定地執行下去。”

“但人死了,也就一了百了,空留餘音。”

“換一個人上臺,即使是他的兒子,孫子,思想也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可能朝令夕改,打上自已的烙印,又是另外一番不同的光景。”

“而法治就不一樣,這是一套完全不同於人治的制度。”

“法大於人,人人敬畏法律,人人遵守法律”

“皇子公主乃至帝皇本人一旦犯法,不僅與庶民同罪,甚至還要罪加一等,加重地處罰。”

“好的法治,完全是可以傳承千秋萬代的,並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能隨意地修改。”

“正信啊,你說公主和皇子可以懲罰,倒也能夠理解的通,帝皇也要懲罰,誰來懲罰他?誰又敢懲罰他?”

“恩公,這就是法治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法大於人,就包括帝皇之家,同樣需要法律來制約他們的許可權,監督他對許可權的使用。”

“一旦發現他濫用權力,私用權力,就需要立即觸動法治的應急機制,最大限度地制止他的一切違規,而最好也是最有效的監督,自是全體的民眾,讓民眾具備真正的選舉權,監督權,和最終的決策權。”

“可惜啊可惜,這種理想化的社會制度,到目前為止只能存在於傳說中。”

“我們扶桑國目前為止還是深處於一個比較原始的農耕社會,就連封建的君主制社會都算不上,因為各路地主大名和世家割據,常年混戰,誰也不服誰,誰實力強誰就嗓門大。”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即使戰後社會秩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我估計在相當漫長的時間內,我們也不可能進入理想國這種極度理想的社會制度,而是有很大的可能先是進入到君王制,而並非原先的天皇制。”

“當然,天皇制自有其優點,代表了底層民眾的嚮往,如果可能的話,兩種制度的並存共生,如這君主制和天皇制的並存,或許才是我們扶桑國當前最好的選擇。”

“再說回理想國,即使這只是一場烏托邦,我還是堅定地認為理想國是可能存在的,也是必然會在這個星球出現的,因為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方向。”

“其存在的根基,必然是有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能夠大徹大悟,也能夠大公無私,最終徹底地放權。”

“不僅放下自已手裡的權利,也是放下家族的權利,子孫後代的權利,並真正的讓利於民,進而制定一套貫穿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完美製度作為保障。”

哦?

“正信,那什麼才是完美的社會制度呢?”

“恩公,真正完美的社會制度其實是很難的,同樣只是一種假想狀態下的主觀完美,畢竟時代是發展的,不同的時代,必然有著不同的社會需求,也會衍生出各種的矛盾。”

“或許一項制度,能被社會上大部分人所尊崇,所接受,就已經代表著一種相對完美的制度了。”

“如果以打分為評判標準的話,真正的完美是一百分,那能打到七十分,八十分,就已經足以稱為完美的制度了。”

“至於那剩下的扣分,可以作為真正完美社會制度的進步空間,和努力的方向。”

哦?

“正信啊,你可以設想一下。”

“如果你是一個帝國的君王,或者具有無上的權力輔佐英明君王的謀士,你會怎樣去建立一個完美的國度呢?”

“恩公,這個我還真沒有好好想過,畢竟這種理想的生活,距離現今的我實在是太過遙遠。”

“我的理解,所謂的理想,莫過於人的理想,畢竟我們的社會是以人為根本的。”

“對於社會上絕大部分人來說,他們都是這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產力,無論是農民種地,工人做工,還是販夫走卒走四方的經商。”

“只要每天勞動,沒有躺平,更沒有危害社會,做自已擅長的事,做自已喜歡的事,都是能夠推動這個社會持續進步和發展的。”

“所以一個理想的國度,必然要有一套優秀的制度,來保障這些生產者能夠心無旁騖地生產,能夠公平公正地生產,也能夠多勞多得不勞不得地生產。”

“要想做到這一點,這就需要我們社會上的所謂管理者,他們能夠在制定優秀人才制度的基礎上,能夠真正做到授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更要能夠放權,讓人才能夠心無旁騖地做事,而不是每天看著,盯著,守著,像囚犯一樣地提防著。”

“真正好的社會管理,是潤物細無聲的,是無聲處聽驚雷的,而不是大嗓門的吆喝,你你你應該怎麼做,或者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做。”

“我們人類的真正優點,自是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只有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度,才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度,也才是稱得上理想的國度。”

“所以,各種制度的建立,我首推的是人才選拔的制度,也是教育的制度,然後才是其他的方方面面。”

“但我還是要重點申明的,學習不等於讀書,更不等同於死讀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正的學習,不僅是學習書本上那些已有的知識,它們再怎麼好,畢竟是陳舊的,也是過時的,更是要睜開雙眼,開動大腦,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去研究未來的科學和技術。”

“就以我們扶桑小國來說,現有的教育制度,其實是有很大問題存在的。”

“我們太過於強調說教,強調服從,強調老師和家長的權威性,而忽視了很多孩子自已的主觀能動性。”

“我們教導孩子的,更多的是對,而不是錯,更不是質疑,反思,和否定。”

“我們總讓孩子們錯誤地覺得,老師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是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家長說的也都是對的,是為你好,容不得任何質疑的。”

“我們千篇一律地教導孩子各種所謂的知識,讓他們沿著一條共同的軌道成長,而忽視了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他們有著不同的天賦,更有不同的思想。”

“我們從小就灌輸給他們很多看似有道理,實則根本經不起推敲的歪理邪說,比如尊師重教,比如愛家愛國,比如人之初,性本善。”

“尊師重教本來沒有錯,愛家愛國更沒有錯,但如果強買強賣,填鴨式地灌輸這種可怕的說教思想,本質就是居心不良。”

“要知道,教育孩子並不是買賣,更不是強買強賣,愛國更不是說教,而是孩子們發自內心裡自然而然的真實感受。”

“如果老師對學生好,把他當成自已的家人,關心他,愛護他,學生又怎麼可能對老師不好呢?”

“他畢竟是人啊,將心比心,並不是尚未進化的野獸兇獸啊。”

“如果老師對學生不好,甚至罵他打他,挖苦他,嘲笑他,讓學生三天兩天回家喊家長,各種暗示家長送紅包送禮物,你還拼命地讓他愛老師?”

“還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這又怎麼可能呢?”

“換作是你,你能做到嗎?”

“這種違揹人性的教育方式,無非就是形而上學的自欺欺人,只是為了維護別有用心之人的統治之用,也是愚民之用。”

以上這樣的教育方式,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只能算是奴性教育,或者是教化,像野獸一樣的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