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計劃正式開啟後,決定於7月份正式進入南極大陸進行科考。科考隊總負責人王新元上校。

因為牽扯到未知文明,約好時間後,王新元前往社科院拜訪著名的社會學家,經濟學家陳秋午教授。

“請進”!裡面傳來一箇中年男聲。

王新元進門,坐下。房間很簡單,只有一個辦公桌,和很多書籍,非常樸素。他略微觀察了下,說道:“你好,陳教授!”

“你好!王上校!”

這一定是一位具有強大信仰與意志力的人。年紀約摸50歲,臉頰佈滿深淺不一的皺紋,雙眼炯炯有神,卻飽含滄桑。

“陳教授,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與未知文明接觸需要注意什麼?”

陳教授沉思了一片刻後回答:“從已知的歷史中2013年2月15日,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出現了一顆直徑約15米、質量約7000-10000噸的小行星,儘管是白天正午,但小行星燃燒時發出的光芒仍舊照亮了整個天空。這顆小行星如若墜落到地球,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災難。但是當這顆小行星即將撞擊地球時,卻突然裂解成多個小碎片,降低了其對地球的破壞。

據影片資料顯示,當時還出現了一個不明飛行物,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撞擊了小行星,導致其裂解成多個小碎片,而這個不明飛行物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繼續按照軌道行駛。那麼問題來了,這個不明飛行物究竟是什麼?究竟是誰在暗中保護地球人呢?這是一個令人好奇的事件。據媒體報道,該隕石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衝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層發生了摩擦。

首先,小行星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是人類最快的飛行器也無法從後面追趕上它,更何況是在快速移動的物體上精準地瞄準,這是人類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做不到的。其次,不明飛行物擊中了小行星,而且還是在高空中準確無誤地擊中,這更加增加了疑點。如果這個不明飛行物真的是存在的,那麼它究竟是什麼?難道真的是外星人拯救了我們?根據一些科學家的分析,這個不明飛行物可能是從地球上發射出去的一顆武器。

該武器在高空中擊中了小行星,使其裂解成多個小碎片,從而降低了對地球的威脅程度。但是,這個理論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為什麼要用武器去攻擊這顆小行星?其次,即使這個武器能夠擊中小行星,也有可能會對地球造成更多的傷害。因此,這個理論仍然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援。不管不明飛行物是什麼,我們都應該認識到,地球上存在許多的危險,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來保護我們的地球。科技的發展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宇宙,但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從以上的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他們沒有惡意,好像在保護地球。

我們已知的外交、軍事、經濟、文化以及人倫道德各個領域也不知道對地外文明或者地球上的未知文明適用不適用。站在他們的角度看,我們僅僅是生存,僅僅是活著,就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一個高度的科技社會是否意味著是一個高度的文明程度”?

“有部小說叫《三體》,裡面完全詮釋了這個問題,你可以抽時間去看看。”

“陳教授,我是個軍人,時間比較緊湊,沒看過。但我有一個問題如果他們文明程度高,我們是否可以學習,達到共產主義呢?”

“王上校,文明進步的根本推動力是什麼?”

“是社會的基本矛盾,這是教科書上的答案。”

“對也不對,當然也有其他答案,譬如說科技的進步,根本制度的改變,人類素質的提高等等。”

“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慾望,慾望推進了文明的進步。

這一點可能更好理解,慾望是生物的本能,是根植於基因深處最基本的東西。人類是萬物之靈,更是擁有無窮無盡的慾望,求知慾、探索欲,想要更好的房子,更好的衣服和食物。正因這些慾望,才能不斷的發展生產力,促進民族融合,科技的進步。

人類從征服陸地征服海洋,征服天空,甚而至於征服外太空,征服宇宙。所以說慾望是人類的發展力。

但我認為,光靠慾望不可能將國家帶向共產主義。”

“哦?怎麼說。”

陳秋午教授沉默了一下,解釋道:“地球上有個國家名叫巴西。”

“它的領土面積世界第五,人口2億多,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卻依舊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有經濟倒退的可能,為什麼?”

“如果你去過巴西,就知道上帝對巴西的偏愛,巴西有句俗語,上帝用6天創造了世界,第7天創造了里約。這句話說明了巴西的自然資源是多麼豐厚。

巴西擁有全世界18%的淡水,產出整個世界1\/3的氧氣,大量的礦藏資源,更是有數不盡、吃不完的熱帶水果。豐富的資源讓巴西人不需要怎麼勞動,就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得天獨厚,二十多年前就是次發達國家的經濟大國,到了現在還是這副樣子,沒有什麼進步,甚至有經濟倒退的可能。”

“中國,和巴西領土面積相近,自然資源遠遠不如,gdp卻是巴西的五倍。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究其原因,巴西人,沒有生存的壓力,太懶了……再怎麼窮,他們也不會餓死,這也就養成了他們懶散的性格。市場漲價了,他們就富裕,市場跌了,他們就窮,連水果都懶得摘。

當然,政府的組織能力差、行動力差、腐敗,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再富裕的環境,也只能滿足人的部分慾望。懶惰、貪婪、自私反而會在這種環境中滋生。

巴西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裡的人們沒有生存的壓力,反而富裕不起來,因為他們太懶了。而在這個時候,慾望已經沒有辦法推動文明前進了。”

“那麼,富裕的環境,更加容易導致文明停止發展?”

“一個人能掌控的財富和他的素質成正比。”“一個文明的富裕程度和所有人的素質成正比。”

“如果文明的素質不夠高,極度富裕,並不能推動人們走向共產主義,更容易導致文明停滯。為什麼,因為懶啊。懶是根植於人類基因的本能,想要戰勝懶惰並不容易。”

“如果一個人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玩什麼玩什麼,那麼,他為什麼要工作呢?他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呢?他為什麼不吃喝玩樂,享受生活呢?

於是,他就懶下來了,如果整個文明的人都這麼想,那麼整個文明也就如此懶惰下來了。”

“於是,文明將失去進步的動能。”

“陳教授,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如果想要超脫這一階段,達到更高的層次,人們的意識形態必須要跟上。每個人都要有理想,有目標,一生追逐一個事業,無怨無悔。”

“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

懶惰,是根植於人類基因最深處的天性,一方面,它間接推動了文明的進步,人們因為“懶”而發明了許多方便的事物,因為“懶”才誕生了更多的科技。

但另一方面,當文明進到達一定層次後,懶惰將會成為強大的阻礙。

一頭獅子,吃飽了就會懶洋洋地躺著;一條鱷魚,飽餐一頓後幾個月不吃飯,它能連續休息幾個月。這些動物因為沒有智慧,吃一頓是一頓,它們不會考慮下一頓食物在哪裡。

這就是懶!但是,這種懶惰基因卻提升了生物的生存機率。

因為運動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在嚴酷的自然條件下,不能保證穩定的食物供應和熱量攝取,在沒有明確目標下胡亂運動會多消耗體力,降低生存機率。

所以,勤快的動物滅絕了,懶的動物才活了下來。

不僅僅是懶惰,還有貪婪、自私、狡詐等等,這些基因在原始時代,一定程度提高了生存的機率,隨著生命的延續,也一直保持到現在。

這些東西,統稱為“慾望”。

這些慾望,在最原始的時代,保證了生物的生存,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兒。

人類是由動物進化過來的,當然也存在這些慾望基因。但人為萬物之靈,是有智慧的,一定程度上,不會被慾望牽著走,今天吃飽了,人們會考慮明天怎麼辦,明天吃飽了,會想著後天怎麼辦。

這就是憂患意識。因為這些憂患意識,擁有智慧的人們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慾望,為未來的生存考慮。人們會努力工作,為自已的未來負責。

“一名控制不住慾望的人,比動物高階不了多少。對於生存的憂患意識,是人們控制慾望的關鍵。”陳教授說道。

“但是,如果將一名普通人置身於極度富裕的環境,那麼會怎麼樣呢?”

一個本來還在考慮“未來一年怎麼生存”的人,忽然之間,不需要考慮一輩子的生存物資了,那麼,他的憂患意識消失了,他工作的動力就消失了。

如果他的素質不夠高,便有極大的可能,會被慾望本身吞噬。他的自我將會喪失,他開始控制不住自已,開始幹那些以前沒有想過的事情。

橫財窮三代,大獎毀一生,這句話可不是玩笑。

美國彩票歷史上最大的贏家傑克,在2002年中得15億美元后,厄運接踵而來,酒駕、賭博、孫女染上毒癮、妻離子散,最後家破人亡。這些都是因為錢害的。

澳大利亞人戴維在1998年時中了1000萬澳元的大獎,並在鄰居遊說下拿著獎金進行各種投資,沒想到投資全都失敗,數年內敗光了全部獎金。他的妻子無法忍受這種生活劇變,和他離婚了,兒子也因為他惹上官司。

這位大叔曾經激動地表示:“許多次,我都一直希望……希望我從來沒有中過大獎!”

美國肯塔基州也有一對夫妻,買彩票中了6450萬美元。他們兩人中獎後即刻離婚,各自追求幸福生活去了。但是離奇的是,妻子拿獎金在河畔買豪宅,最後悄無聲息地死在豪宅裡。而丈夫拿到獎金後不久,也突然死亡,甚至沒來得及去澳大利亞開始嚮往已久的新生活。

有研究顯示,70%的鉅獎得主沒有取得任何成就,通常在幾年內就把獎金揮霍一空。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44%彩票大獎獲得者會在短短5年內花完所有獎金。

妻離子散、反目成仇的,吸毒、賭博、鋃鐺入獄的,離奇死亡的,窮困潦倒的……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人們往往以為自已能掌控巨大的財富,實際上……並不是,能夠戰勝自身慾望的人是非常少的。素質有多高,擁有財富的量就有多大,否則,給你了也承受不住。

“文明發展的最後,必須要克服這些慾望。你想想,這些遠古時代提高生存機率的基因,怎麼可能推動現代文明的進步?”陳教授解釋道。

“首先第一點,必須將人們的‘為了生存而工作’昇華為‘為了理想和人生目標而工作’!”

“光靠‘為了生存而工作’是沒辦法戰勝慾望的!”

為什麼呢?一個為了生存而工作的人,突然有錢了,第一件想到的事必然是吃喝玩樂,以及各種享受……這樣就陷入了慾望的怪圈中。

一名為了理想和人生目標而工作的人,無論有沒有錢,他們都會繼續工作。如果有錢了,他們會去實現自已的理想,去造福更多的人……

但是這樣的人,真的就和聖人一樣了,或許有,但是並不多!

只有整個文明都是這樣的人,才能實現真正的共產主義啊,難啊,難啊!

說起來一句話,做起來難啊。王新元在沉思。

人性的自私,人性的貪婪,他見過太多。他當過軍人,見過太多太多的惡,但他相信,人一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沒有善也沒有惡。

沾染上惡總是比善更加簡單,為什麼,因為在這個社會上,自私自利者總是比大公無私者更容易活下去。沾染上惡總是比善更容易生存。

人做善,各種艱難,扶個老奶奶被訛詐,捐錢給慈善公會反而被騙,升米恩,鬥米仇,農夫與蛇的故事太多,人做善,太艱難!

王新元渾渾噩噩的與陳秋午教授告辭後回到了“南明”計劃臨時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