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猿猴時期就開始嚮往月球,對大地以及星空等未知的事或者物充滿了好奇。從工業革命開始後,一步一步的揭開了許多神秘的面紗。

中國,北京,2024年。中科院展開了一場別具生面的內部會議。負責人錢正軍院士。

錢:“我們去年的人造太陽計劃執行只維持了403秒,相比以前好多了。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

“材料問題,還是材料問題。實現核聚變反應需要將氘氚原子核壓縮到很小尺度的核力範圍內,但由於原子核帶正電,必須在極高溫下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以克服彼此間的庫侖勢壘。當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左右時,氘氚原子核發生聚變反應的截面最大。但沒有任何有形容器能對如此高溫等離子體加以約束,以EAST為代表的託卡馬克裝置利用環形螺旋磁場對高溫等離子體進行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

“唉!老問題了,還是如此。雖說科研燒錢,但三年疫情國家財政各個方面跟不上了,現在預算有限了。”

天體物理學家龔輝勇答:“我們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呢?科學的目的就是未知、探索、發現、應用。為什麼不從一些未知的事物中去尋找答案呢。”

錢:“我也想過這個方面的。”但宇宙太大了,人類目前也只有勉強走出地球的能力,僅限於地月之間,想要發現更多的未知元素就得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但目前達不到。

政府代表:“可控核聚變是我國的重大戰略專案,當今社會地緣政治分歧太大,能源危機一直制約著我國的發展。我們雖說從某些意義上解決了一部分危機,但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一直被卡脖子難受啊。

從歷史角度來看,西方列強大航海時代把地球上領土資源大多都瓜分了,我們華夏也曾一度差點亡國。所以從新世紀開始後我們大力發展航天,可控核聚變一旦全面實現並且投入應用中,我們將實現星際大航海時代。上個時代被西方人拿走,這個時代我們不容錯過。

我國人口基數太龐大了,再加上疫情影響後,社會基本矛盾上升的很高。現在大家都不結婚,不生小孩。所以留給各位的時間迫在眉急,各位任重而道遠啊。”

軍方代表:“我們會全力以赴的配合中科院和政府的命令。從我們和國安局下屬749局溝通後,發現在去年的河南夜間上空的隕石被某未知文明以某種我們不可知的高科技武器擊毀,後續太空衛星發現是某種碟狀飛行器,也就是大家所說的UFO了。經衛星跟蹤發現其進入南極冰牆後消失不見。”

政府代表:“那麼我們的目的明確了,要探索這個未知的文明嗎?怎麼探索?”

答案那是肯定的了,因為大家都舉手了。

第一,語言溝通問題,由社科院負責。

第二,安全防衛以及補給由軍方負責。

第三,各種材料收集由中科院負責。

那麼此次計劃就叫“南極之失落的文明”探索計劃。簡稱“南明”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