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寒來暑往。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孩子已經三歲了。

聽著那稚嫩的聲音,彷彿能感受到他心中的喜悅和新奇。“麻麻吷,窩仙碎了。”這句可愛的嬰語,或許就是孩子對世界最初的表達吧。雖然可能不太準確,但卻充滿了純真和無邪。

哎呀呀,話題似乎有點跑偏了呢!言歸正傳,夏末秋初,立秋前夕,村裡一年一度的“雙搶”季節如往常一樣準時到來。常言說:“夏天的暑熱不如秋老虎厲害。”此時此刻,天氣異常酷熱,而這也正是全村最為繁忙的時刻。村裡的男女老少們紛紛投身於田間地頭,個個汗如雨下,辛勤勞作著。他們不僅要將熟透的早稻從田中收割回來,還要趕在立秋之前把晚稻的秧苗插進土裡。這段為期二十天左右的緊張忙碌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雙搶”。

每到這個時節,那些年紀不大不小的孩子們就成了最快樂、最瘋狂的一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哈哈,因為大人們都忙於農活,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們,而且這些小傢伙們往往還會在旁邊搗亂。只能一個個頂著黝黑的面板,在稻草堆裡盡情地翻滾嬉戲著。那厚厚的草垛彷彿成了他們最好的玩伴,摔在上面不僅不覺得疼,反而可以開心地打起洞來,或者愉快地玩捉迷藏遊戲。這可是我們那個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啦!

然而,這樣玩耍的後果往往也是很嚴重的哦!比如說,全身會起滿癢癢的疹子,衣服也變得髒兮兮的。看到孩子們這般模樣,父母們自然心疼得要命,於是趕緊做點好吃的來安慰一下寶貝們。當然啦,每家每戶的菜餚都有所不同呢!有的是竹片炒肉,有的是竹絲下麵條,還有的是亂刺燉黃鱔……真是花樣百出啊!

到了第二天,這些調皮搗蛋的小傢伙們又變得像乖孫子一樣,乖乖地坐在打穀場上看麻雀。一旦發現有鳥兒偷吃稻穀,他們就會立刻驅趕它們離開。嗯,多麼寧靜祥和的氛圍啊!霞光灑落在平整的打穀場上,與金燦燦的稻穀相互映襯,彷彿給大地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是褲衩嗎?還是胸衣呢?畢竟這塊地方實在太小了,說它是披風似乎有些不太合適哦?

哎呀,不管那麼多了,讓我們繼續享受這美好的時光吧!可惜,如此美好的氛圍,就這樣被不經意間打斷了。遠處樹梢上,麻雀們正排列成整齊而威武的方隊,接受著將軍般的審視目光,準備進行出征前最後一次莊嚴的閱兵儀式。下方的人類幼崽們則各顯神通:有的手持木棍,口中喊出響亮的口號“嚯!嚯!哈!哈!”彷彿要與麻雀軍隊一較高下;有的高舉著掃帚,追逐著低飛而過的蜻蜓。

突然間,一隻蜻蜓成為了焦點——它被一個孩子高高舉起,向其他小夥伴炫耀著自已的戰利品。這瞬間點燃了所有孩子的熱情,他們紛紛舉起各式各樣的工具,如掃帚、揚鍬等,試圖捕捉更多的蜻蜓。這些工具或長或短,但對於此時的孩子們來說,越大越好,越長越妙,又大又長的是又好又妙。一時間,整個打穀場上熱鬧非凡,孩子們四處奔跑,歡笑聲和呼喊聲響徹雲霄。

然而,這場歡樂的追逐戰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不時傳來不和諧的咔嚓聲和噗通聲,讓人不禁為之捏一把汗。但這些聲音並沒有影響孩子們的興致,反而增添了幾分刺激和樂趣。

當夜幕逐漸降臨,父母們也紛紛來到打穀場,開始收拾晾曬了一整天的稻穀。他們深知,如果稻穀被夜露浸溼,很容易發芽,所以必須小心謹慎地收堆處理。

眼前所呈現出來的這一幕幕場景,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簡直無法直視啊!哎呀,不好意思,用詞不當。重新描述一下,當前映入眼簾的這一狀況,在這群孩子們的父母眼中,真可謂是慘不忍睹啊!那麼,滿地撒落的究竟是什麼呢?哦,原來是稻穀呀。此外,這裡還零星散佈著幾處溼漉漉的土堆(別問我為何會有溼漉漉的土堆,因為我也不曉得),它們三三兩兩地分佈在稻穀之間。而土堆周圍,則散落著滿地的樹葉(是碗)和樹枝(是筷子),至於那些早已模糊不清、分不出歸屬的谷界,更是被一把把斷成兩截的揚千和掃帚所佔據。

(又是四連更,呼呼,貌似看的人不多,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