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九年(1893 年),風雲突變,魯迅祖父不幸遭逢牢獄之災,原本興盛的家族自此走向衰落之路。

此時此刻,朱安正匆忙地朝著城西家中奔去。她出門購買一些過冬所需之物,心中惦記著這個嚴寒異常的冬天。她清晰地記得,今年的寒冷堪稱中國三百年來罕見至極,嚴寒肆虐之下,餓殍遍野,黎民蒼生飽受飢寒交迫之苦,要麼被凍死街頭,要麼因飢餓而命喪黃泉。面對如此慘狀,朱安心如刀絞,卻無能為力。她所能做的,唯有盡力守護這一方土地上百姓的安寧。

其實,朱安早已將此事告知其父,因為父親身為師爺,多少有些話語權。於是提前通知百姓做好應對寒冬的準備。儘管他們也曾向朝廷上書奏報,但如今的朝堂自顧不暇,根本無力顧及這些民間疾苦。縱然如此,天災人禍依舊不斷,災難並未因此減輕絲毫。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艱難困苦的日子裡,竟有眾多名人相繼降生於世。或許正是這些新生力量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一絲希望和光明。

朱安來到城東時,心中原本並無太多波瀾,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人——她竟然偶遇了那位自已曾經死後想葬在一起的大先生。剎那間,淚水如決堤般湧上眼眶,但她迅速轉過頭去,悄悄擦掉眼角的淚痕。因為她深知,他們之間誰都沒有錯。

曾經,她對這段感情充滿了怨念。為何別人的盲婚啞嫁都能順利走下去,偏偏她的愛情如此艱難?甚至連最後一個小小的心願,都無法得到成全。那時的她,靈魂在世間遊蕩許久,始終想不通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

如今再次相見,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吧。那些過往的恩怨情仇、愛恨糾葛,終於可以畫上句號。說她曾經愛過他,也許是真的,也許只是一時執念;但她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她確實對不起自已。這麼多年來,她一直活在痛苦和自責之中,而現在,是時候跟過去的一切徹底道別了……

當朱安出現在魯迅面前時,魯迅愣了愣,他是出來挑書的,如今的魯迅才12歲,還在私塾唸書,目標就是參加科舉,朱安見12歲的魯迅與20歲的魯迅眉眼什麼都一樣,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此時的他的眼裡對自已沒有不滿,更沒有厭惡,朱安嘲笑了下自已,想開口說的話,突然不想說了,於是正打算離開,魯迅看著眼前這位她的肌膚如羊脂般潔白,細膩如絲,微微透出一絲粉嫩。眉如遠黛,眼似秋水,顧盼生姿,靈動中透著溫柔。唇如櫻桃,不點而赤,微微上揚的嘴角帶著一抹似有似無的笑意。她的秀髮如瀑布般垂落在雙肩上,輕輕拂過白皙的肌膚,如絲般柔順。她的身姿婀娜,舉手投足間都散發出一種優雅的氣質。

於是他連忙喊住了那個原本想要和自已交談幾句,但最終還是轉身準備離開的女子,並高聲喊道:“這位姑娘,請留步!不知姑娘方才是否有什麼話語要對鄙人講呢?若是有的話,但說無妨。”

朱安聽到魯迅所言後微微一怔,她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大名鼎鼎的先生竟會主動開口跟自已搭訕。畢竟在此之前,她從未見過魯迅如此行徑。不過她的反應也是極快,轉眼間便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一抹溫婉的笑容,輕聲說道“我見你在挑書,正好家中舍弟與你一般大,也正在唸書,就想問問你那種書比較好。”

魯迅回過神來,發出了一聲恍然大悟的“哦”聲。實際上,年幼時的他相當頑皮淘氣,讓母親操碎了心。然而,當聽到有人詢問時,他還是毫不猶豫地上前挑選了兩本書籍遞給朱安。朱安微笑著接過書本,付完錢後,又將自已剛買的報紙遞給魯迅,並輕聲說道:“感謝大先生為舍弟選的書,這算是我的一點小小心意作為回贈。大先生不妨翻閱一下,如今的形勢變幻莫測,說不定再過幾年科舉考試都會被取消呢。所以,大先生也要提前做好應對之策啊。”話音未落,她便轉身離去,絲毫沒有留給魯迅回應的時間。

望著朱安漸行漸遠的背影,魯迅也回去了。而朱安心想:“也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從此以後,我們將形同陌路,再無交集……”想到這裡,朱安不禁感到一絲失落和惆悵。

與此同時,魯迅正坐在桌前翻閱著當天的報紙。突然,一行醒目的標題映入眼簾——\"革命才能改變社會現狀\" 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已所看到的一切。這個訊息猶如一道驚雷,在他心頭炸響。他深知,時代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科舉制度也很可能成為歷史的塵埃。緊握著手中的報紙,魯迅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使命感。他暗自立下誓言,無論前方道路如何艱難險阻,都要堅定信念、奮發向前,用知識和智慧去改變這個世界,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興盛貢獻自已的力量!

朱安拖著沉重的腳步緩緩走回家中,心情許久無法平復。儘管她明白與魯迅之間的緣分已經走到盡頭,但每當回想起曾經相處的點點滴滴,心中那份深沉的情感便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令她難以割捨。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無情的,她知道不能一直沉浸在回憶裡無法自拔。於是,朱安下定決心拋開過去的陰霾,重新振作起來,用心去過好每一天,靜靜等待那個真正屬於她的幸福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