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二年(1896 年),魯迅之父不幸離世,家庭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原本還算寬裕的生活瞬間變得拮据起來,日子過得異常艱難。曾經的小康之家如大廈傾頹般迅速陷入困境之中。

時光荏苒,轉眼間朱安已長成十八歲的大姑娘。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她至今仍未訂婚。歲月如梭,陸明離去已有四載光陰。每當夜深人靜時,朱安總會凝視著陸明贈予她的那塊懷錶,心中泛起陣陣漣漪。但這種情感波動也僅僅是偶爾出現罷了,畢竟世態炎涼、人心善變,尤其是在感情方面更是如此。如今的宋安並未考慮婚嫁之事,並非因為其他緣由,而是實在無心顧及此事。曾有一次,父親替她張羅了一門親事,可後來卻發現對方品德敗壞、行為不檢點,於是這樁婚事便無疾而終。對此,朱安倒也樂得自在,依舊專注於研究當前局勢變化。她在靜靜等待著,期盼著一個契機的降臨——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事業!與此同時,她還暗中努力賺錢,並默默地撰寫文章……,她的筆名是安然,“安然”這個名字宛如寧靜的港灣,給人一種沉穩、安心的感覺。它蘊含著平和、寧靜的意味,彷彿是心靈的避風港,讓人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寧靜的角落。

“安”字代表著安定、安心,意味著擁有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它是一種堅強的心境,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都能保持從容不迫。而“然”字則傳遞出一種自然而然的姿態,不強求、不刻意,順應自然的節奏安然,蘊含著一種獨特的人生哲學——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擁有一顆堅定且坦然的心。

當面臨困境與挑戰時,安然而立之人往往展現出超乎常人的淡定與從容。他們不會被外界的干擾所左右,始終堅守內心的信念,勇往直前;而在一帆風順之時,他們亦能保持清醒頭腦,不驕不躁,不忘初心。

這種與世無爭的心境並非消極逃避,而是一種歷經滄桑後的豁達與超脫。它源於對生活本質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殷切期盼。安然者渴望的並非功成名就或榮華富貴,而是一份寧靜致遠、歲月靜好的生活。

儘管她的稿酬並不豐厚,但已足以滿足自身需求。此外,父母給予的零用錢也被她悉數存入銀行,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她甚至保留了弟弟不再穿著的幾件衣物,儘管自已如今的身高較以往有所增長,但仍處於中等水平,大約 158 厘米左右。然而,對於這一切,她已然感到十分滿足。

這天她到城東聽到出殯的聲音,那聲音哀婉而低沉,彷彿訴說著無盡的悲傷與離別之情。她不禁停下腳步,心中暗自盤算著時間,心想這或許正是大先生父親離世的大致時刻吧。想到此處,一股莫名的惆悵湧上心頭,於是她決定出門一探究竟。

果然不出所料,遠遠地便看見大先生手捧著父親的牌位,面色蒼白如紙,毫無表情地走在街道中央。他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彷彿揹負著整個世界的重量。路人們見狀紛紛停下腳步,好奇地圍觀起來,但大先生似乎全然不顧周圍異樣的目光,只是默默前行。

朱安站在人群之中,靜靜地凝視著眼前的一切。當她看到前世對自已關愛有加、如同親生母親一般的婆婆哭得撕心裂肺時,內心也不由得泛起一陣酸楚和難過。若不是有那位慈祥善良的婆婆護佑周全,恐怕前世的她根本無法在周家立足。因此,對於這位婆婆,宋安心懷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夜幕逐漸降臨,天空中的星星閃爍不定,彷彿也在為這場葬禮默哀。周府門前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漸漸散去,只剩下幾個家丁還在忙碌著。朱安猶豫不決地站在原地,心裡糾結著是否應該走上前去安慰一下大先生和婆婆。正當她猶豫不決之際……

朱安深吸一口氣,穩定住有些慌亂的心神,然後邁步向著周府走去。她的步伐顯得有些沉重,彷彿每一步都承載著千斤重擔一般,但她的眼神卻異常堅定。

走到大先生身邊時,朱安停下腳步,伸出右手,輕輕地拍了拍大先生那略顯單薄的肩膀,並從懷中掏出一方潔白的手帕遞給對方。大先生緩緩抬起頭來,原本黯淡無光的眼眸裡流露出一絲驚訝與感激之情。

\"節哀。\"朱安用盡量輕柔的聲音說道。

大先生微微頷首示意,表示自已聽到了宋安所言,然後顫抖著伸出手,接過那方手帕,小心翼翼地擦拭著眼角不斷滑落的淚水。站在一旁的婆婆注意到了朱安的到來,她那雙佈滿皺紋的眼睛裡瞬間閃過一絲欣慰之色,連忙伸手拉住朱安的手,語重心長地道謝道:\"謝謝你啊,姑娘。\"

朱安環視四周,看著周府上上下下沉浸在悲痛之中的人們,不禁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無論如何也要想辦法幫助大先生和婆婆挺過眼前這道難關。就在這時,她突然回想起自已最近正在撰寫的一篇文章,或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大力宣揚其中所蘊含的嶄新思想觀念,從而喚醒更多沉睡中的靈魂。

帶著滿心的期許與決心,朱安回到家中。自此之後,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勤奮地埋頭創作。她把平日裡對社會現實狀況的細緻觀察以及深入思考全部融入到筆下流淌出的文字當中,衷心期望這些文字能夠像星星之火那般點燃人們內心深處的希望之光,為推動時代變革奉獻出屬於自已的一份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