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匈奴安置在河套南部絕對不可行,他們兇殘成性,忘恩負義,強大時必然成為劫掠者,弱小時又會卑躬屈膝,這是他們的本性。\" \"匈奴現有百萬族眾,一旦遷移至河套南部,幾年後子孫繁衍將難以計數,這無異於養虎為患。\" \"自古以來,匈奴從未遭受如此慘重的失敗,這是上天對他們的懲處,也是王上的英明神武所致。\" \"況且,他們世代侵犯我國邊界,與我百姓的仇恨已至無法調和的地步。\" \"如果王上念及他們主動投誠,不想大肆屠戮,也應讓他們留在河套北部,居住在原有的土地上。\" \"然而,王上切勿忘記,非我族類必有異心,不可養虎遺患。\"

\"無論這場戰役結局如何,關鍵在於生死!\"聽完王綰的話語,溫彥博反駁說:\"王公此言不合時宜。陛下乃天子,九五之尊,所有歸順我大秦的力量都應得到善待,以此展示陛下的胸懷寬廣。\" \"如今匈奴戰敗,冒頓率部歸降,若陛下無憐憫之心,棄之不顧,拒之門外,如何體現我大秦的包容與陛下仁慈?\" \"雖然微臣愚鈍,但存亡之理我還是明白的,這樣做將導致再無反叛。\"王綰據理力爭,毫不退讓。

\"陛下,絕不能讓這些野蠻人有喘息之機,否則幾年後胡人部落人口劇增,勢力會日益壯大,屆時必會侵擾我國邊境。\" 嬴政聽後,眉頭緊鎖,他們的觀點與他的想法不符。

劉雲突然插話:\"秦王,若您接納我們的歸降,能否先派使者隨我們回牙帳?雲中君的兵馬已逼近牙帳咽喉,再拖延恐怕……\"劉雲語氣緊張,每一分每一秒都對東匈奴至關重要,秦豐隨時可能攻來。此言一出,群臣皆感暢快,彷彿身處他人危機之中。然而,嬴政並未回應,他暗自思量,如果秦豐與你們勢均力敵,或許還有接納投降的必要,但現在秦豐壓倒性勝利,無需再談條件,只讓他們收拾好自已,等待 ** 。“寡人不接受匈奴的臣服,今日也暫不殺你,你們帶著人速回牙帳,告訴冒頓,準備好承受大秦的怒火。”

這話猶如晴空霹靂,震驚在場所有人。文武百官與匈奴使者皆瞠目結舌。\"啊……\"

\"陛下今日為何拒絕匈奴的歸順?\"

\"沒錯,這前所未見,匈奴臣服已是我大秦榮耀,何必趕盡殺絕呢?\"

\"這不是為大秦添亂嗎?\"

\"哈哈,陛下做得對,應當徹底消滅他們。\"朝堂上眾人議論紛紛。

華耶和劉雲臉色蒼白,他們沒想到嬴政竟會斷然拒絕。劉雲不死心,繼續勸道:\"陛下,您是否還需深思?雲中君雖勇猛,但我匈奴牙帳也有十萬鐵騎,若真要玉石俱焚,只怕他也討不到好處,陛下難道願意兩敗俱傷嗎?\" 溫彥博同樣困惑,他原本以為嬴政會採納他的建議,讓他出使東匈奴,以勝利者的姿態歸來,獲得榮光和晉升的機會。

然而,當嬴政遣送劉雲並拒絕匈奴歸降,他的如意算盤被打亂。溫彥博不死心,再次懇求:\"陛下,萬萬不可,我大秦內外憂患,不能再添戰亂,請陛下慎重考慮!\"其他人也跟著附和。

\"請陛下三思。\"一片反對之聲響起,和解派佔據多數。嬴政怒視他們,起身拍案:\"胡說八道!\" \"你們怎能置身事外,為我大秦百姓解脫?你們見過邊關百姓在戰火中的哭喊嗎?見過匈奴如何對待我大秦婦孺嗎?見過倒在他們屠刀下的將士嗎?記住,這是生死之戰,沒有勝負,只有生死!你們若忘記這樣的家仇國恨,就不配做我大秦子民!\" \"誰再質疑此事,朕絕不輕饒!\"

\"李斯!\" \"臣在!\" \"將匈奴使者趕出咸陽,退朝!\" \"遵命!\" 沒等劉雲等人反應過來,李斯已帶著衛隊將他們驅逐出去。看著嬴政離去的背影,朝臣們無奈搖頭,各自散去。

咸陽城內,李斯府邸。

李斯嚴肅地坐在上位,李由和李紀站立兩側。李斯問道:\"紀兒,調查進展如何?\" 李紀答道:\"父親,已有眉目,正如您預料,近來的流言確實與崔氏有關,儒道兩家也牽涉其中。\" \"目前,王家也在暗中全力協助我調查近期在咸陽城內的妖異事件。\" 李斯聽後點頭:\"此事務必全力以赴,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在下確實是在匈奴為官的使者,但我此行並非為了個人私利,而是為了兩國和平與理解。請雲中君明鑑。\"

秦豐眼中寒意更甚,\"你的忠誠和使命我不感興趣,我只關心你們的意圖。你們一族,總想著算計,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他轉向英布,\"讓他明白,他的傲慢和無知只會自取其辱。\"

英布揮了揮手,士兵們的弓箭放下,但仍保持戒備。\"記住,這裡是戰場,任何輕舉妄動都會付出代價。\"然後,他轉向劉雲,\"現在,你可以向大將軍秦豐陳述你的來意,但需保持尊重。\"

劉雲深深吸了一口氣,鎮定下來,對著秦豐再次行禮,\"在下劉雲,代表我大秦,誠摯地邀請匈奴與我大秦展開友好交流, ** 長遠和平。\"

秦豐聽後,目光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但他很快恢復了冷靜,\"和平是所有明智選擇的基礎。你的提議我會考慮,但現在,先回去吧,你的行為已逾越了使者應有的界限。\"

劉雲點頭,轉身離去,心中明白,這是一場艱難的談判之旅,但他必須堅持下去,為了兩國的未來。

\"雲中君,冒頓單于提出,我們願意撤離匈奴疆域,土地歸你所有。”

“我們將北遷至極寒之地,永不踏足此地一步。請允許我們有兩天準備時間,兩天後,我們將集體北行。”“你所見的匈奴鐵騎雖然威猛神武,但他們並非無堅不摧,兩敗俱傷的結果對我們雙方並無益處。”

提到匈奴鐵騎,劉雲的語氣稍微強硬起來,這是他與冒頓協商的拖延策略,若能成功,他們將轉向北方,投靠羌族,休養生息,等待時機,再次與秦豐相見時,定要在大秦本土之上。

秦豐低頭凝視著他,問道:“你的話說完了嗎?”

“嗯?”

劉雲皺眉道:“雲中君,你可能沒明白……”

他的話語還未完,赤兔馬已猛然躍起。

“嘩啦啦!”

秦豐的方天畫戟閃爍寒光,直刺劉雲胸口,將他挑向半空。劉雲瞪大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秦豐,旋即失去生機。對面的冒頓望著秦豐一戟奪走劉雲的性命,心中驚駭不已,秦豐的蠻橫更甚於嬴政。

“浴血奮戰,保家衛國!”

冒頓單于尚未反應過來,秦豐已帶領護**衝殺而來。“兄弟們,大秦不留餘地,欲置我們於死地,今日就讓他們見識一下,匈奴並非軟弱可欺!”

“殺!”

冒頓拔出腰間彎刀,率領匈奴騎兵,迎面衝擊護**。此刻,匈奴已無退路,唯有背水一戰。

他們要用彎刀告訴秦豐,匈奴並非易與之輩。

轉瞬間,

勢如破竹的護**與決死的匈奴騎兵相撞,生死對決正式開啟。護**形成尖錐陣型,猶如一把銳利的尖刀,直插匈奴軍陣。前方,數名匈奴騎兵圍攻秦豐,彎刀揮舞,向他的腦袋砍來。

“嘩啦啦!”

赤兔躍起避開攻擊,秦豐手中的方天畫戟橫掃而出。十倍戰神光環全開,他目光猩紅,如同戰神附體,一招將面前的匈奴騎兵掃飛。

“嗖嗖嗖!”

連續三戟,數十名匈奴騎兵翻滾在地,哀嚎聲中,鮮血與肢體交織在空中,場面猶如修羅場般慘烈。

秦豐一邊清掃前方敵騎,一邊深入匈奴軍陣。有他在,哪怕對手如銅牆鐵壁,也將被他瓦解。

“哈哈哈,痛快,每次跟隨大將軍衝鋒,都令人熱血沸騰。”“殺啊!碾碎這些匈奴畜生!”

“霸王鐵騎,天下無敵!”

在秦豐的引領下,護**將士如狼似虎,所向披靡,每一次刺擊都能致敵於死地。

衝入匈奴軍陣百米後,護**突然改變陣型。以護**整體為尖端,秦豐居中,形成了六個以營為單位、以營長為前鋒的箭矢陣。

箭矢陣:全軍排列成箭矢狀,主將在最前端的強力突擊陣容。

此時,護放棄防守,全力進攻。

秦豐曾對他們說,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他們的使命就是不斷進攻,進攻再進攻,不惜代價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六個參戰的營隊,化作六支堅不可摧的箭矢,狠狠刺入匈奴軍陣,瞬間打亂對方陣腳,節節敗退。

中軍的冒頓單于目睹此情此景,目眥欲裂。他未曾料到,除了秦豐這位無雙神將,自已軍中尚有數位勇猛無比的大將,皆有單騎闖陣,萬夫莫當之勇。

冒頓對身邊的三位大將下令:

“那格爾,那沙耶,那華倫,你們三人率領精銳騎兵去圍剿秦豐,只有殺了他,才能削弱秦軍攻勢。”

“遵命,單于!”

三人應聲,率領數千精銳騎兵從側翼包抄秦豐。冒頓接著說:“阿史那騰裡,阿史那瑟葉,阿史那契夫,你們三人率軍包圍那六個秦軍集團,逐個擊破,延緩其攻勢。”

“遵命,單于!”

三人回應後,疾馳向前線。

作為匈奴的最高統帥,冒頓展現了一定的軍事才能,迅速制定針對策略。若換作其他軍隊,這或許有效。

然而,他們面對的是護**,一支由歷史名將組成的特殊部隊,戰鬥力冠絕天下。如今,在秦豐及七位營長的領導下,護**更是展現出超乎想象的力量。

不久後,

那格爾、那沙耶、那華倫三人率領數千牙帳精銳來到秦豐側翼,那格爾乃匈奴第一勇士,武藝高強,不容小覷。

徐恭在秦豐身邊提醒:“將軍,側翼似乎有敵襲。”

秦豐輕笑一聲。

秦豐笑道:“不只是他們,看匈奴的軍陣,邊退邊調整,他們想用口袋陣來困住我們這些犀利的箭矢。”徐恭嗤笑道:“哼!他們的胃口不小,就算如此,大將軍,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秦豐朗笑道:“應對?哈哈哈,無需等待他們靠近,我們主動出擊,親衛營轉向,目標側翼敵軍,全力衝擊。”話音剛落,秦豐一拽韁繩,赤兔馬轉向,向側翼疾馳而去。那沙耶向格爾將軍報告:“將軍,秦豐向我們這邊攻來了。”

格爾冷哼一聲道:“怕什麼,我不信秦豐真有天神之力,挨我一刀,他還能不受傷!”他下令:“全軍衝擊,目標秦豐,殺!”

在格爾的指揮下,匈奴最強悍的軍隊,包括牙帳精銳,緊隨其後,向秦豐發起了進攻。這將是一場決定性的較量。

秦豐面如寒霜,目光冷酷,亮銀鎧甲上不見一絲血跡,然而無形的殺氣卻如狂風般席捲向牙帳精銳。眨眼間,

雙方精銳部隊相撞在一起。

在他眼中,這些牙帳精銳與普通匈奴騎兵並無區別,無一人是他真正的對手。“呀!哈!”格爾怒吼著向秦豐發起攻擊,彎刀疾如閃電,直指秦豐頸項。然而,秦豐坐下的赤兔馬輕輕一躍,避開了格爾的致命一擊。格爾似乎捕捉到了秦豐嘴角的輕笑和眼中的輕蔑。

“將軍,我們來支援!”那沙耶與那華倫二人猛地衝過來,兩把彎刀同時向秦豐刺去。秦豐身體微側,兩刀如風劃過,擦肩而過。

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