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璀璨之下。

保家衛國的決心高昂,寒冬即將來臨!

不久,匈奴王帳中,一支五百精銳騎兵迅速集結,全速奔向咸陽方向。夜幕降臨,

冒頓單于的帥帳裡,一人趁夜悄然潛入。

來者走進帥帳,對冒頓道:

“單于,阿史德力夫和阿史德加爾正率兩萬五千兵馬,從王帳西北營地出發,向東南行進,恐怕是要找秦豐的麻煩。”

“是否要我去攔截他們,說服他們回撤?”冒頓沒有抬頭,答道:“不必,既然他們自尋死路,何必多此一舉?隨他們去,正好藉此拖延時間。”

草原深處,兩位面目猙獰的匈奴男子,率領兩萬五千鐵騎,向東南疾馳,目標正是護國者的營地。他們是阿史德鴻哲的弟弟,阿史德力夫和阿史德加爾。

阿史德加爾問阿史德力夫:“二哥,大哥的訊息確切嗎?”

“確實。”阿史德力夫冷冷道:“哥倫和大哥都在秦豐的營地受苦,今天我們必須救出大哥。”阿史德加爾附和道:“冒頓真是懦夫,連戰都不敢,還想當單于,讓他輔佐,他手握重兵都不敢面對敵人,哪有資格坐那個位置?”阿史德力夫冷哼:“他不敢,我們敢。我已經探明瞭護國營地的位置,今晚我們將他們一網打盡,屆時看他還有什麼臉面坐單于寶座。”

“駕!”

“駕!”

兩人說完,朝著東南方向疾馳而去。

秦豐身處咸陽,城內人心惶惶,朝廷風雲變幻,匈奴王帳的憂慮他並不知曉。他從不揣測他人心思,堅信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陰謀詭計都將無所遁形。

兩天後,

秦豐站在草原上,身後是一片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戰場。徐恭來到他身旁報告:“大將軍,這是我們消滅的第三個匈奴部落了,現在,大量的部落正向王帳遷移,中途被我們攔截的已有三個。”

“外圍部落幾乎都被我們肅清,深入就是王帳了。”秦豐點頭,“好,讓兄弟們休整兩天,準備乾糧,充分休息。兩天後,蕩平匈奴根基,讓他們永載史冊,為那些無辜犧牲的秦人靈魂復仇。”

徐恭回應:“是,大將軍。”

“緊急軍情!”

這時,斥候營士兵衝向秦豐,人群自動讓出一條道路。

“大將軍,阿史德力夫和阿史德加爾率領兩萬五千匈奴鐵騎,正向我們的營地發起襲擊。”斥候兵拱手稟報。

...

“呵。”秦豐淡淡笑道:“難得匈奴陣營中有這種人物,我還以為他們會龜縮在王帳裡。”

斥候兵補充:“阿史德力夫和阿史德加爾是阿史德鴻哲的兄弟。”徐恭在一旁感慨:“這就難怪了。”

“難怪?”章邯不屑道:“你以為他們是為了阿史德鴻哲而來?他們不過是覬覦單于之位罷了。若他們真團結一致,我們不會這麼輕易獲勝。”

趙雲一本正經地說:“章邯將軍說得對,阿史德鴻哲和哥倫不就是因為章邯將軍的幾腳而爭鬥得不可開交嗎?”章邯心中疑惑:你在誇我,還是損我?許褚笑道:“沒錯,這場戰鬥必須給章邯將軍記大功。”

“好了。”高順嚴肅道:“別拿章邯開玩笑,任何時候都不能輕敵,面對兔子,獅子也要全力以赴。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眾人聞言,立刻嚴肅對待。

...

三千神箭手,暗夜中擊潰敵軍!

秦豐看向高順詢問:“你對這次戰役有何看法?”

眾人聞言,齊齊看向高順。高順淡然道:“阿史德加爾和阿史德力夫這次是孤注一擲。換作是我,會選擇在護國者疲憊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夜襲,速戰速決。至於阿史德鴻哲的生死,他們未必會在意。”此言一出,眾人都表示贊同。

秦豐轉頭看向斥候兵:“他們何時抵達?”

斥候兵回答:“根據李凌營長的判斷,可能是明晚。”

三千神箭手,夜幕下擊潰敵軍!護軍哨崗和巡邏隊聞風喪膽,紛紛逃逸。

阿史德加爾高聲命令:“第一隊跟我直取中軍大帳,其他人自由攻擊。”當匈奴騎兵全部湧入營地後,周圍忽然湧現人影,正是秦豐帶領的護軍。秦豐冷眼注視著闖入的匈奴騎兵,對兩兄弟的陰謀,顯然有所準備。

章邯轉向秦豐詢問:“大將軍,匈奴騎兵已入營地,我們是否要採取行動?”秦豐輕聲回應:“不錯,讓他們也嚐嚐火攻的滋味。”

營帳內,阿史德加爾已逼近帥帳,其他匈奴士兵則刺入了躺倒的稻草人,卻發現了異樣。“不對,這不是捅 ** 的聲音,拿火把來!”一名千人隊隊長喊道,發現全是假人,心中驟然冰涼。

與此同時,從帥帳逃出的匈奴士兵慌亂報告:“首領,帥帳空無一人,裡面是稻草人。”“老三,撤退!我們快走!”阿史德力夫喊道,但還未說完,一支火焰羽箭劃破夜空,匈奴人皆轉向火光。

阿史德加爾意識到不妙,正欲調轉馬頭,卻發現無數燃燒的羽箭從營地外飛來,營地內盡是易燃物,空氣中瀰漫著煤油味。“快逃!”阿史德力夫嘶聲喊叫。

瞬間,燃燒的箭矢點燃了營地,乾柴枯草迅速燃燒,烈焰沖天,神射營的連珠箭雨和火箭交織,匈奴騎兵陷入恐慌,爭相奪路而出,場面一片混亂。

“快逃!”“救命啊!”“讓我先出去!”在火海中,為了生存,匈奴人不再顧及同伴,只求自保,向營外觀望。然而,即使逃離火海,他們的命運也無法改變,護軍的包圍圈猶如鐵桶,只有冰冷的長矛等待著他們。

片刻後,一個渾身焦黑的匈奴首領,雙手高舉,大聲喊叫:“饒命!我是部落首領阿史德加爾,我投降,向戰神秦豐投降!”章邯聞言,回頭看向秦豐,示意如何處理這個俘虜。

匈奴遣使者進入咸陽城!

不久之後,

英布抓著被自已踢得半死不活的阿史德加爾,將其丟給秦豐,臉上帶著歉意,他明白自已的衝動過頭了。秦豐連看都不看地上的阿史德加爾,淡然道:

“把他帶下去,別讓他死了。”

“遵命,大將軍。”

英布應答著,拖著阿史德加爾回到軍隊後方。

秦豐完全理解英布的行為,他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子,如果沒有這樣的勇氣,秦豐可能就不會那麼看重他。部落裡的大火依然熊熊燃燒。

守衛將士在外圍堅守,看著那些匈奴的靈魂在天地間徹底消散,他們的身體與靈魂一同沉入火海,接受應有的懲罰。

遠離草原深處,

昌平君羋啟等人在一片滿目瘡痍的匈奴部落中清掃戰場。

王奔開口道:“昌平君,這是我們發現的第二個被摧毀的匈奴部落,真不知雲中君他們到底消滅了多少。”

“有多少?”

內史騰接著說:“據我看,匈奴快被雲中君殺光了,真是太痛快了,大秦遭受匈奴多年欺凌,這次讓雲中君徹底清算,痛快極了!”

王奔感慨道:“是啊,可惜我們沒跟雲中君一起行動,否則也不至於淪落到只做打掃戰場的小兵,太遺憾了!”

兩人罕見地意見一致,沒有爭吵。

李信打斷他們:“好了,別開玩笑了,你們看這幾天的草地,到處都是軍隊行進的痕跡。”

“如果我的猜測沒錯,匈奴正大規模向王庭遷移,那裡肯定集結了重兵等著雲中君。我們還是儘快趕路吧,見不到雲中君,我心裡總是不安穩。”

羋啟聞言點頭:“李信將軍說得有道理,根據目前的位置,雲中君應該離匈奴王庭不遠,而我們距離護駕軍隊的位置也不會太遠。”

“一如既往,我們完成了捷報上報和戰場清理,就可以啟程了。”

完成部署後,增援部隊再次踏上北進之路。

而在遙遠的咸陽城,秦王嬴政在朝堂上接待了一位特殊的訪客——匈奴使者劉雲。

劉雲將冒頓單于的話語加以修飾,轉述給嬴政。

言語間,匈奴流露出謙卑的態度,以及冒頓真誠的降服之意。連一旁的那華耶也顯得十分虔誠。

“哈哈。”

嬴政看著朝堂上的匈奴使者,意氣風發地說:

“冒頓看透了形勢,知道輕重。寡人的大將軍率軍深入你們匈奴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直到攻至王庭,你們才見識到大秦的力量嗎?”

劉雲上前施禮道:

“大王英明。”

“冒頓單于本想向大秦投降,而非議和,但前任單于被雲中君所殺後,匈奴內部大亂。部落眾多,冒頓一時無法,只能先議和,再投降。”

.

匈奴使者來到咸陽城,帶來冒頓單于的話語。

“多虧了雲中君的英勇,斬殺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讓匈奴看到了雲中君的英勇和大王您的睿智,於是他們爭先恐後向冒頓提出建議,主動請求投降。”

“從此,匈奴願意作為大王出征時的劍與馬,赴湯蹈火,無怨無悔。每年還會向大王進獻大批牛羊和財貨,表達臣服之心。”不得不承認,冒頓派遣劉雲來是明智之舉。

他的每句話都觸動了嬴政的心絃,每一句讚美都恰到好處,間接烘托出嬴政的王者威嚴。然而,對於匈奴與大秦之間的深仇大恨,僅靠臣服是無法彌補的,他們對大秦人民的傷害並非輕易就能原諒。

嬴政冷聲道:

“怎麼,冒頓想用這麼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算什麼?這是戰爭,你死我活的戰爭!”

聽到這裡,車府令溫彥博起身說:“大王,我認為我們應該接受匈奴的降服。”

“雲中君的確英勇,為國家開疆拓土,但如今秦國剛剛經歷數場大戰,不宜大肆殺戮。況且匈奴真心降服,大王何不順勢接受,展現您的仁德。”

“匈奴歸順大秦,既能展示我們的軍事實力,也能體現大王您的大義,如此一來,其他小國豈敢再侵犯我大秦邊境。畢竟,消滅匈奴對我們並無益處,反而留他們在,每年的貢獻和這些豐功偉績,足以讓大王在史冊上留下赫赫威名,名垂千古。”

溫彥博知道,儘管其他事嬴政可能不在意,但他對青史留名之事非常渴望,嬴政絕不願揹負暴君之名。

“呵。”

嬴政冷笑:“愛卿繼續,寡人洗耳恭聽。”他倒要聽聽溫彥博有何高見。

溫彥博拱手道:

“我認為,可以讓匈奴集體遷移到河套以南,安置在五原塞外。”

“這樣既能讓他們在大王眼皮底下生活,感受大王的恩典,明白他們是真正被接納的。同時,他們將成為保護我中原安寧的屏障。這樣一來,天下都會稱頌大王的聖明。”溫彥博話音剛落,王綰立刻站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