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斥侯部

時甘寧還在黃祖手下,為一屯長,鬱郁不得志。回程的路上,安排劉邕持諸葛亮的書信去襄樊找蒯祺,託蒯祺讓蘇飛代為介紹,以豫章郡折衝校尉之銜負責南昌水軍之要職以招攬甘寧,並見面先給500金以資信守。因諸葛亮根據前世記憶知道甘寧好錦衣玉食,也好被誇獎才定的招攬方案與條件。

諸葛亮一行回到南昌,回報諸葛玄。引見黃忠、魏延,諸葛玄十分滿意,當場就任命黃忠為豫章郡城門校尉,由黃忠親自招3000兵;任命魏延為監軍軍侯,由魏延招2000人,總共組成一萬士卒的豫章郡部隊。

諸葛謹邀請舉薦其好友魯肅也到了,諸葛玄任命魯肅為治中從事,並派諸葛治領親兵百人去將太史慈家人、魯肅家人接至南昌妥善安置。

而諸葛謹同時邀請的好友劉曄卻沒有來,只回了一信,言此刻家有別事,望後相逢。諸葛亮知道,其實是劉曄見豫章郡還太弱小,不足以打動他,在三國這個時代,勢力與實力是招攬人才的基石。

諸葛亮心想,能招攬到黃忠、魏延或許還有甘寧,只因他們都只是寒門將才而已,沒有雄厚的世家為背景。黃忠是有一個大命門,而魏延、甘寧是無人舉薦、懷才不遇。

魯肅是純粹的君子,劉邕是厚德之人,魯肅完全是看諸葛謹朋友的感情而來,劉邕就是救命之恩而投。

半月後,劉邕和甘寧同時到南昌。原來甘寧一聽這待遇,又是蘇飛前來引見,欣然接受並且以500金為資,購舟船戰艦5艘,隨行而至還有沈彌與婁發等其舊部共300多人。

諸葛亮大喜,引見諸葛玄,當場任命甘寧為折衝校尉總管南昌水軍,再招4000水軍,整合之前南昌水軍和甘寧舊部共5000人。任命沈彌與婁發為水軍軍侯,在甘寧帳下聽用,賞甘寧1000金,以嘉獎其行。

任命劉邕為豫章郡軍司馬,協助諸葛亮管理豫章郡軍隊各物資及資訊。任命華佗為隨軍醫官,比六百石(享受薪俸600石級別官員的待遇,也就是月薪50石糧食,相當於今縣處級,在當時相當於軍侯待遇。),其下三十醫兵,二十護理員;至此,豫章軍算是初建完成。

卻說,諸葛亮回南昌後,諸葛玄就命太史慈領一路軍往北,一路去收復新建、海昏、永修,直至柴桑。

一路上各縣鄉望風而復,直到柴桑治所江州才發生了小規模戰鬥。到江州城下,城門關閉,遞上郡守印信,半天仍無回覆,反而城頭上人影錯雜起來。

太史慈見此,未安營紮寨就下令猛攻,打他個措手不及,半個時辰就攻破城門,一個時辰就坐在太守府裡了。

原來,笮融攻南昌時就派了軍侯領一路軍駐紮柴桑,等潰兵逃到了這裡,軍侯還想傍劉繇的大勢佔住江州。

太史慈逐以江州俘虜在江州西建一屯田,並分兵取湖口、彭澤,徹底掌控豫章郡北面。

同太史慈一同出發的另一路軍,由諸葛謹率領,往東收復鄱陽地區,鍾陵、鄱陽、鄡陽等。

人才匯聚,諸葛玄召開了一次議事。諸葛玄當中而坐,左邊華歆、黃忠、魯肅、黑尚、魏延,右邊諸葛亮、甘寧、劉邕、沈彌與婁發。與第一次議事相比,現在的豫章郡也算是人才濟濟了,諸葛亮看著眾人心想。

議事決定,魯肅、魏延領一軍收復臨川地區;諸葛亮、黃忠、黑尚領一軍收復廬陵地區。甘寧、沈彌、婁發儘快建立、操練水軍,主寨建立在南昌,前寨建立在湖口,主寨與前寨均按能駐紮2萬水軍的規模建立。

因為湖口前寨立住了就扼守住了從水路進入豫章郡的咽喉,還有湖口前寨立住了,也能扼守住了江(長江)咽喉,上能控荊州、江夏由上而下的航線,下能牢牢把住秣陵、廣陵、會稽由下往上的水上通路。

諸葛玄又命劉邕建立船廠,船廠建立在南昌主寨旁邊,收攬各類造船人才,收集各種船龍骨材料等。

其實,劉邕有一項工作更為重要,就是建立斥侯部,這個斥侯部由諸葛亮領導。

這也是諸葛亮重生後的舉措,諸葛亮深深知道,情報的重要性。軍隊一立,就立馬著手抓情報工作,諸葛玄也知道情報的重要性,可不知道如何去做,現在諸葛亮搞出這個名堂來,既有章程還有可操作性,諸葛玄也就完全放手讓諸葛亮大力施為了。

斥侯分公開的斥侯、半公開的斥侯和不公開的斥侯。不公開的斥侯為暗侯,諸葛亮取名為黑衣衛,大部分由諸葛亮直接安排,也有的由劉邕安排,僅限諸葛亮和劉邕知曉。

不公開的斥侯還有派往各個勢力的斥侯,取名為青衣衛,因為現今最流行的衣服就是各色青衣,青衣衛就是融入到各勢力中去,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如水入江河於無形。

半公開的斥侯就是各鄉鎮、縣、郡的斥侯,取名為灰衣衛,體系獨立於正常官職體系之外。公開的斥侯就是各軍隊裡的斥侯了,直接就叫斥侯部。

諸葛亮讓劉邕從各軍挑選募集優秀精銳士兵500人,經過專門訓練,專事各種情報收集。

部隊各部曲的斥侯接受斥侯部監管,各部曲的斥侯收集獲得的資訊均要上報到斥侯部,等於斥侯部是情報總部,各部曲的斥侯隊是分部。

斥侯要建立到隊一級(50人為一隊,),按每隊2個斥侯去建設,以此類推,資訊傳遞按:總部—軍—部—曲—屯—隊來傳遞。

灰衣衛建立到每個鄉鎮,根據鄉鎮大小設立2-5人不等,平時資訊由官吏體系傳遞,灰衣衛認為重要的資訊可單獨秘密上奏。

資訊上報時效:平時五天一報,戰爭時一天一報。資訊按重要程度與緊急狀況程度分為:紅—黃—白三類。

一般資訊均為白類資訊,正常上報;黃類資訊當天上報,按正常體系上報;紅色為最高等級資訊,專人或專隊秘密護送,換馬不換人,八百里加急,紅色情報必須密封且加密,傳遞中途任何人不可拆開偷看,否則以資敵罪殺頭。

諸葛亮設計了數字加密法,專門用一本書為底稿,以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個字三個數字組成,類似前世的密碼,在當時三國可為獨樹一幟,保密程度極高,難度也大,只有黑衣衛掌握了。

議事還議定了諸葛玄太守的治理政策及賦稅,最為主要是議定了收復的三個目的。

目的有三:一是打擊劉繇笮融軍或當地亂軍,恢復正常秩序,重新認命此地的官吏;二是頒佈諸葛玄太守治理政令及賦稅,拜訪當地士紳,尋訪發掘人才;三是考查、評督各級官吏,統計當地的物資。

收復過程中如遇兇惡殘暴無故殺害百姓的官吏可直接砍了,事後行成報告上報即可;如遇姦淫擄掠、貪婪無度的官吏可直接罷免,打入死牢,待審定後問斬。

花開二朵,各表一枝。諸葛亮、黃忠、黑尚領一軍收復廬陵地區,出南昌第一站到達建城縣即現今的高安市。

建城縣縣令高明早已等待多時,欣然接受各項政令。高明官聲不錯,因離南昌近,故訊息靈通,對名仕諸葛玄、華歆也比較認同。

在進建城縣的前一天,諸葛亮發現有一家農戶在山腳下的田地裡燒一種黑色的石頭,於是走過去問道:“敢問丈人,甫這是為何燒此黑石?”

老人家慼慼的回答:“此石耐燒,燒後灰粉入田,地更松肥些。”

諸葛亮立馬想到,這不就是煤石麼,煤灰渣能使地更松,對於江西西南的廬陵平原多為紅土壤,紅土容易板結,加入煤灰渣就不容易板結,地更通透,透氣性好,莊稼可不是長的更快,也就更易高產。

回想起前世的記憶,此地是高安,是江西一個產煤地,其中石灰石還是全國最大的產地,高安鐵礦石也多,還有一個省內著名的礦業集團。

“此石燒後,有硬實的石子吧。”諸葛亮據前世記憶知道煤渣含鐵等礦物質,燒後肯定會凝結成硬塊。

“啊!公子看來知道此黑石,確實,燒後會有堅硬的石子,且容易割傷手腳呢,我們都要用竹篩篩過才能用的。”

“這黑石哪有呀?”

“啊!”老人直立起身,抬頭伸手指向山上,“此山多,有時大雨還會衝出一些來呢!”

WOKAO,這竟然是半露天煤礦呀,發了呀。鍊鐵、鍊鋼,重生第二大優勢就是科技,造出一支鋼鐵部隊,橫推不就行了。你用銅鐵劍,我用鋼劍,你用鐵槍,我用鋼槍,你用弓箭,我用鋼化弓,你用頭撞,我用鋼盔,......哈哈!諸葛亮心裡狂喜。

“你傻笑啥?”黑尚發現我可能中邪了,站在這看著山半天了,最後還對著山一頓傻笑。

“啊!有這麼明顯麼?”諸葛亮臉不紅心不跳的扭頭問道。此畫風已經與前世的風度翩翩的軍師相差極遠了。

“很明顯。”黃忠、黑尚、諸葛野同時大聲說。

在來到建城縣二天後,諸葛亮就與黃忠、黑尚分開了。諸葛亮領500人留在建城縣,並之後一路收復望蔡、陽樂、宜春。

黃忠、黑尚領一路1000人,一路收復新淦、廬陵、揭陽、贛縣等。

諸葛亮還令堂兄諸葛行領兵100人直至橫浦關,命令他務必守住並加固橫浦關,做到了就晉升他為橫浦軍侯;他要是還能做到,俘虜一些土匪山賊和招降山越人,在橫浦關內建一軍屯,建成至少二至三千戶的軍屯,就晉升他為領軍都尉,且武器糧草優先供給他。

卻說,諸葛亮留親兵隊長諸葛喬領100人在建城縣,與高明一起探查、統計煤石、鐵礦石、石灰石數量與分佈。

諸葛亮則一路收復望蔡、陽樂、宜春,一路都比較順利,基本沒有什麼反抗。諸葛亮還在宜春剿滅了兩股山賊,共俘獲山賊六、七百人。

經稽核除放回了一些被山賊俘獲的當地山民,還有近500人的山賊俘虜,諸葛亮將其全部押解回建城縣,他們就成了建城的第一批挖礦工。

諸葛喬與高明在建城縣的英崗嶺與八景兩個地方,發現了豐富且易開採的礦石。

宜春也有煤,萍鄉煤更多,不過地處山溝溝裡,諸葛亮考慮運輸不方便且靠近荊州長沙郡,於是放棄了宜春、萍鄉煤礦更多的地方建礦井開採。

諸葛亮決定先在此建城縣這兩處建煤礦、鐵礦、石灰石開採,並在近礦區的河邊建鍊鐵廠、建石灰窯等等,利用水利建水車碾碎礦石,這樣省人工且效率高。

要想富先修路,諸葛亮一邊讓諸葛喬組織山賊修路,一邊也招募流民、山民等修路,工錢一天一結算,有這個利好的訊息,流民、山民非常踴躍參加修路。

建城離南昌150裡左右,騎馬一天能到,要是雙馬或寶馬不節省馬力能一天來回;距離合適、安全有保障,在這裡建兵工廠正合適。以後出鐵出鋼了,可以直接在附近建加工廠鍛造兵器。

諸葛亮想到建城縣是以後重要的工業基地,頭腦裡早就繪製出一個興旺發達的工業城,帶著美好的願景諸葛亮興沖沖的快馬回南昌去,想盡一切辦法招募鐵匠、石匠、木匠、窯工等。

諸葛玄聽聞在建城縣發現鐵礦,且是非常適合開採的鐵礦,非常高興,表示大力支援,直接升諸葛喬為奉城軍侯、建城縣尉,將所需各物資優先撥付,且動用自身在荊州的關係,積極幫助招募各種技師與技術人員。

諸葛亮將南昌所有的鐵匠、石匠、木匠、窯工全部招攬過來,發現還是差太多,不得不令親兵四出前往豫章各郡縣去高薪募聘。

這個時代匠人的待遇低,全靠體力做活,辛苦又髒還危險,往往只有流民為了生計才願意做這些工種。

好的工匠難找,特別是技師更是難,本來就稀缺要得還急,將諸葛亮逼的沒辦法。

諸葛亮心想,看來得自已親自去荊州招人,即使到了荊州可能還得求助黃月英的黃家。其實後來曹操在冀州鄴城(邯鄲)用煤鍊鐵,致使軍隊裝備煥然一新,兵力日益強盛。

在修路、建礦期間,諸葛亮經常往返於建城與南昌,用前世的記憶中的模糊技術指導挖礦、修路、燒磚窯、建水車、建石灰窯、建鍊鐵煤窯。

其中建石灰窯最為成功輕鬆,因為簡單。先建磚燒窯,在窯內中間放些乾燥的木柴,要柴上堆一堆煤,留出火點。在煤堆上堆放石灰石,形成一圓錐形,在石灰石外層加入一層黃沙,再在沙外加一層幹樹枝,點火燒製。

待窯內燒完,便封窯冷卻,等待完全冷卻後,取出石灰石放入水中,石灰石遇水裂解成顆粒,再用水車磨成粉,石灰即燒製而成。

用石灰砌磚牆更堅固,這在三國就是高科技了,這就有了快速建城的基礎。水泥暫時搞不定,石灰還是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