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空中飛行的動物

1.鳥類

1)家鴿適於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

(1)兩翼和尾部生有正羽,可以擴大兩翼面積,使兩翼扇動有力,尾部的正羽有控制方向的作用;

(2)身體呈流線型,有利於減少飛行時空氣對它的阻力;

(3)有的骨很薄,有的癒合在一起,長骨中空,充滿空氣,減輕體重,胸骨發達,有龍骨突,胸肌發達,附著在龍骨突上;

(4)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有喙無齒,直腸短,不儲存糞便,有利於減輕體重;

(5)心肌發達,血液迴圈快,血液輸送氧、營養物質的能力強;

(6)用肺和氣囊進行雙重呼吸,保證家鴿飛行時得到充足的氧氣。

2)鳥類的主要特徵:有喙無齒,被覆羽毛,前肢變為翼,骨中空,內充空氣,心臟分四腔,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恆定,生殖為卵生。

2.昆蟲 1)觀察昆蟲的翅辨認昆蟲

2)蝗蟲的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

孵化 5次蛻皮

受精卵 跳蝻(幼蟲,沒有翅,不能飛,能跳躍,形態與 成蟲(能飛)

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

殖器官不成熟,也叫若蟲)

不完全變態:卵 若蟲 成蟲

3)昆蟲的特徵: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胸部著生有運動器官-足和翅

外骨骼防止體內水分蒸發

4)節肢動物的主要特徵:身體有很多體節構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

四.水陸兩棲的動物

兩棲動物1)青蛙生殖和發育的特點:都在水中進行,水中產卵,體外受精,變態發育。

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2)變溫動物:體溫隨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如: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

2)主要特徵: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變態發育成成體

成體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面板輔助呼吸

第二章 動物的行為

一 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

1.動物行為的概念: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於它們存活和繁殖後代的活動

骨 關節面(由關節頭和關節窩組成)

骨骼 骨連線(能活動的骨連線叫關節) 關節囊

2.運動系統的組成 關節腔

骨骼肌 肌腹:由肌肉組織組成,能夠收縮和舒張

肌鍵:位於骨骼肌兩端,分別附著在兩塊相鄰的骨上,屬於結締組織。

運動時,肌肉的收縮、舒張牽引著骨繞著關節運動,因此,在運動中,骨是槓桿,關節是支點,骨骼肌產生運動的動力。

3.關節的結構和功能:既牢固又靈活

關節面 關節頭 覆蓋有一層軟骨(減少摩擦,緩衝震動)

關節窩

關節囊:由結締組織構成,牢固地連繫相鄰兩骨;內外有韌帶,加固連結;囊壁的內表面能分泌滑液

關節腔:內有滑液,潤滑關節軟骨,減少摩擦,使運動靈活自如

4.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時,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運動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調節)、消化系統(提供能量)、呼吸系統(提供氧氣,排出二氧化碳)、迴圈系統(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動作產生的意義:動物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於覓食和避敵,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

二、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從動物行為的表現上,動物的行為可分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

概念

先天性行為 例項

2.從行為的獲得途徑上,動物行為分為 概念

學習行為 例項

1)、先天性行為:凡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身體裡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是動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遺傳因素決定。

例項:蜜蜂採蜜、螞蟻作巢、鳥類遷徙、小鳥在池邊喂金魚等

2)、後天性行為(學習行為):不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而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透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活動。

例項:訓練蚯蚓走迷宮,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處的香蕉等

3.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