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書不讀

“買這麼多書,你看的過來嗎?”面對書盈壁櫥的現狀,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買書不讀。

從前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本好書,有時能伴人一生,而今資訊大爆炸,社會節奏逐漸加快,我們在快與慢的交換中,逐漸迷失了心靈。在機械地裝填書櫥的過程當中,有人說:這是褻瀆。

不錯,這就是。無論你手中握著多麼銳利的石頭,你能制裁的只有弱小者。於那些偉人、大人,你根本拿他沒有任何辦法。而這是一種叛逆,是對名為“既往”的反抗。你以學識鎮壓我的人生,我便以不屑蔑視你的靈魂。這世界上沒有誰比誰要高貴許多。,無非是先說的話多了些,為人們所共識的那部分,挑挑揀揀湊在一起便成了書。沒有誰能夠把自己說過的每一句話都變作真理,也同樣不會有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謬論。由此看來,驚世之語多出自於瘋子之口,也就可以理解了。他們想的更多,說的更多,留下的自然也比常人更多。我聽過一個理論叫做無限猴子。講的是一隻猴子如果學會了打字,那麼他打字無數次,就一定會出現一篇好的文章,想來也是這個道理吧。

不過若是由此來判斷“買書不讀”是正確的,倒也是片面了許多。世界上“不錯”的事實在是太多了,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都是對的。笛卡爾說“存在即合理”,也只是因為他無法令那些他難以接受的事物消失吧。買書不讀,固然支援了那一爿爿歲月中依然堅守著的老店,令他們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價值,但歸根到底,買書還是為了讀書的。故鄉的月半彎,情人的柳眉梢,老城舊巷的摺子戲,我未必能一一目見耳聞,但他們寫在書上的一幕幕風花雪月,我都可以試著感同身受。

剛剛有說過,買書不讀是一種叛逆,那麼買書讀書就是一種信仰——純粹,如光。你永遠不知道這一本書在來到你的面前之前會經歷過什麼,或者說,寫下了這本書的人曾經經歷過什麼。記得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天黑黑,夜深深,少年走在黃泉路,孟婆熬著孟婆湯。他是猝死的,他是寫書的,他狂笑而歌,他悲愴而泣。孟婆問他為什麼為了寫書連命都搭上,少年卻只說了一句話:“她走了,書總是要寫完的吧。”我們也曾有過“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的惘然。也曾有過“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的濫觴。我如淵如獄的遺憾,都在撫摸到你娟秀字跡的那一刻,煙消雲散。

我曾經是個慈善家,現在卻只想做個讀書人,讀過往萬千,讀白雲蒼犬,讀一讀自己,讀一讀可能的夢想。買書不讀的人啊,早些醒來吧,書中橫臥著你我的整個青春。

那麼,那隻素華中伸出的手啊,你要握住它麼?